量變引發質變,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從最最極端的角度來說,哪怕只是弱小如螞蟻那樣的生物,只要擁有足夠的數量,也能殺死一只大象。
火銃的子彈,若是論單體威力,在冷兵器時代很多東西都能超過它。
但火銃的好處就在于,它能形成一個非常驚人的數量。
任何一個能上戰場的士兵,都能人手一把。
甚至,那些輔助作戰的輔兵,一樣也能帶著火銃上前線殺敵,發揮出和正兵完全無二的威力。
幾百上千把火銃,和幾千幾萬把火銃的威力比起來,那是截然不同的。
【宋太祖趙匡胤:難怪,朕總覺得這大明既然有了火銃,就應該能橫掃天下才對。現在總算明白了,大明的火銃普及率太低了,遠遠不夠啊。】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說得對,任何兵種只有形成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優勢。視頻里大明的火銃兵數量還是太少了。】
像蒙古騎兵,不也一樣?
一千幾百的蒙古騎兵,無非就是在邊境打打草谷。
一萬幾千的蒙古騎兵,也就只夠進行一場中小型戰役。
但若是有了十萬八萬的蒙古騎兵……
成吉思汗直接橫掃亞歐!
這就是量變引發的質變啊。
【宋太祖趙匡胤:所以嘛,但凡朱翊鈞這小子能把賞賜和福王還有自己享受的錢給邊軍更換武器裝備,一人一把火銃,隨隨便便都把努爾哈赤轟死了。】
看到這句話之后,朱元璋的表情頓時變得頗為古怪。
但又不得不承認,趙匡胤說的確實是事實。
康熙皇帝則呵呵地笑了起來。
“好好好,有朱翊鈞這種皇帝和太祖在同一個時代出現,這不是天佑大清又是什么呢?”
胤禛則想到了另外一方面。
“父皇,火銃絕對是將來兵器發展的優先方向,大清也不能一直指望從英國、法國等地購買火銃,工部的研發也一定得跟上才行。”
說著,胤禛忍不住瞪了一眼弘歷。
這個臭小子,就是因為火器太落后,四次緬甸之戰,被緬甸猴子打得哭爹喊娘,不知道浪費了大清多少將士的性命!
弘歷領會了胤禛眼神中的意思,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
在這方面,弘歷也是真不敢犟嘴啊。
康熙笑呵呵地開口。
“那是自然,眼下從英法等國購買火銃,本來也只不過是為了防止俄羅斯狼子野心罷了。”
“哦,對了,布里亞特行動準備得如何了?”
布里亞特行動,是康熙皇帝在看完了乾隆篇盤點視頻之后,和軍機處、兵部進行商議之后誕生的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其目的就是要將在《尼布楚條約》中割讓給了沙俄帝國的布里亞特蒙古地區給奪回!
至于為什么不是西伯利亞其他地方而是布里亞特地區,答案也很簡單。
西伯利亞疆域雖然非常遼闊,但是真正讓一定數量百姓生存,建立城鎮的地區,其實也就是南邊的一條走廊。
布里亞特地區就位于這條走廊的中部。
換言之,只要拿下了布里亞特地區,那么在布里亞特以東的所有西伯利亞其他地區,沙俄都無法再建立像樣的城鎮了。
即便能建立,那也屬于表面連接本土,事實上卻是飛地的城鎮。
這樣一來,大清北方邊疆的隱患就能大大消除,再也不需要擔心黑龍江一帶遭受沙俄的覬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