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西北多年,和韃靼人大小戰斗上百次,從無敗績。
打到后來,韃靼人聽到杜松的名號就怕了,于是給杜松起了一個外號“太師”。
這外號的意思是,杜松就像當年瓦剌的也先太師一樣可怕!
杜松騎著高頭大馬,正在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前進著。
“加快速度!”
聽著杜松的命令,一旁的部下不由有些憂心。
“提督大人,咱們趕路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開原那邊的兵馬還沒有趕到呢。”
開原方向,是明軍馬林所部和海西女真葉赫部組成的北路軍。
杜松不以為然,大笑道:
“怕什么?本將軍一生縱橫戰場,打得草原韃子聞風喪膽,還怕幾個女真韃子不成?”
“楊經略就是當年在朝鮮輸了之后過于膽小了,把這些女真韃子太當回事了。”
杜松是四路明軍之中,信心最足的一路。
誰讓他真的是大明的常勝將軍呢?
看著前方重重疊疊的密林,杜松已經開始暢想。
只要這一戰能攻克赫圖阿拉,自己就是大明的下一個戚繼光。
不,是大明的下一個藍玉!
想著想著,杜松的嘴角翹的越發高了。
“傳令下去,全軍加快速度!”
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明軍出發的第五天,努爾哈赤接到了來自前線斥候的匯報。
“東路和西路敵軍來勢最快?”
努爾哈赤沉吟片刻,露出笑容。
“那就先打西路!”
皇太極聞言,有些遲疑。
“皇阿瑪,劉綎的南路軍怎么辦?”
努爾哈赤哼了一聲,冷笑道:
“那劉綎,朕早在朝鮮戰爭時候就看透他了,就是一個沒膽的鼠輩。”
“他大張旗鼓而來,肯定是想要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也派一千人,不,五百人大張旗鼓和他對峙,他肯定不敢輕舉妄動!”
“剩余的所有兵馬,立刻隨朕出擊杜松!”
【努爾哈赤做了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他只留下五百人來遲滯劉綎所率領的兩萬兵馬,帶領剩余的七萬多主力晝夜疾進,朝著杜松率領的大明西路軍而去。】
三月初一。
杜松看著兩邊郁郁蔥蔥的山林,隨口問了一句。
“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一旁的部下答道:
“此地名為薩爾滸。”
杜松皺了皺眉頭,哼了一聲。
“這些蠻子起的名字,一個個奇奇怪怪,就沒有像樣的。”
就在這個時候,斥候前來向杜松匯報。
“提督大人,前方吉林崖發現建奴的營帳!”
杜松聞言,立刻就來了精神。
“好好好,總算是被我找到了,哈哈。”
杜松策馬前行,很快來到了吉林崖附近。
這里確實有一片后金軍隊的營地,不,應該說是一處正在修建的土城。
它的名字,叫做界凡城。
界凡城一面靠著吉林崖,還有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杜松沉吟片刻,下達命令。
“此地地勢險要,投入兵馬太多也無益處。”
“本官親率一萬精銳先鋒進攻,剩余的主力部隊在河對岸的薩爾滸扎營,等候本官調遣,防止建奴包抄本官的后路!”
“還有,立刻派人去通知北邊的馬林將軍,讓他帶著葉赫部即刻向薩爾滸靠攏,我們就在此地和建奴決戰!”
當天晚些時分,杜松帶著一萬先鋒軍,開始對界凡城的后金軍發動猛烈的進攻。
轟轟轟!
明軍的大炮不斷發射,落在后金軍陣地之中,塵土飛揚。
這座倉促修建了沒幾天的城池,就連城墻也才修建了一大半,還有不少空隙可以被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