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倭軍左右兩軍的主力都安全地撤回了朝鮮南部一直被倭國占據的四道之地。】
畫面一轉,回到了大明皇宮之中。
朱翊鈞走下馬車,抬頭看了一眼天空飄揚而下的雪花,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冷戰,咕噥一聲。
“最近怎么一年比一年更冷了?真是奇哉怪也。”
朱翊鈞很快就來到了暖閣。
這座暖閣的墻壁做了特殊處理,還有從外面燃燒而來的暖氣。
每到冬天,朱翊鈞除了去向自家老娘李太后請安之外,其他時間是絕對不會離開暖閣一步的。
暖閣外面的大堂上,幾名大臣已經在此等待。
首輔趙志皋躬身道:
“陛下,各地兵馬都已經集結完畢,正在北上中。”
“預計十一月就可陸續進入朝鮮,對倭寇發動反攻。”
朱翊鈞聞言,臉色頓時好了不少,點了點頭。
“這還差不多。”
“告訴邢階,這一次朕的最低要求是把所有倭人都趕出朝鮮。”
“如果他做不到的話,這個兵部尚書他也別當了!”
趙志皋忙道:
“謹遵陛下旨意。”
朱翊鈞嗯了一聲,道:
“今天天氣太冷了,爾等辦公也不用太久,早點回家吧。”
朱翊鈞對內閣大學士們還是比較客氣的。
原本正常的大明皇帝處理政務,是上朝接觸文武百官商議國家大政,然后由內閣這邊出具體方略,司禮監進行審核批準,再發內閣由六部執行。
但現在朱翊鈞是直接跳過了朝會這一步,自行決定國家大政,直接命內閣交六部實行。
換言之,除了幾位內閣大學士以及司禮監大太監之外,其他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就全部被排除出了國家的權力中心。
這也是為何文武百官對朱翊鈞極為不滿的原因。
朱翊鈞剝奪了他們參與國家大政的權利!
其實所有人都很清楚,這是叛逆的朱翊鈞對文武百官的報復。
你們不是喜歡天天喊著立朱常洛,干涉大明最核心的皇權繼承人位置嗎?
那朕就直接一步到位,把你們參與國政的權力給剝奪了!
朱翊鈞本以為通過這種方式就會讓文武百官們退讓。
但他或許忘記了,同樣的事情,他爺爺嘉靖也做過。
嘉靖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
文武百官妥協了嗎?
并沒有。
由于隆慶皇帝死得早(才執政六年),如今萬歷二十五年,距離嘉靖時代也就才過了三十一年。
許多當年在嘉靖時代年輕充滿志氣,對嘉靖皇帝極為不滿的官員,如今都還在任職呢。
他們當年沒慣著嘉靖,如今又怎么可能慣著朱翊鈞?
打發走了幾名內閣大學士,朱翊鈞習慣性地拿起奏折開始批閱。
還沒翻幾本,就在某本奏折的最后看到了這么一句話。
“……臣以為,皇太子之事,乃大明國本也。”
“當早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請陛下三思。”
朱翊鈞勃然大怒,直接將這份奏折丟了出去,對著張鯨等司禮監大太監破口大罵。
“朕不是告訴過你們了嗎?”
“所有關于立太子的奏折一律留中,丟去御膳房燒了,怎么還有這種東西送到朕面前來!”
張鯨等人也是汗流浹背,直接跪下來連連告罪。
“陛下,此人太狡猾了,他故意長篇累牘的說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在最后才提了兩句皇太子冊立之事。”
“奴婢也是一時不察,被他蒙騙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