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表情凝重,掃了一眼朱棣和藍玉。
“都來說說,朱翊鈞能出動多少兵馬?”
藍玉和朱棣兩人是前些年負責剿滅女真的主帥和副帥。
朱棣率先開口道:
“只走遼西走廊最多六萬人,如果能走古北口出草原過大寧,可以出動八萬。”
藍玉思考片刻后,道:
“從之前朱祁鎮陛下時代的疆域圖來看,出了古北口就已經是韃靼人的地盤了,根本走不通。”
韃靼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來回如風,裝載大量軍需物資的車隊從草原上大搖大擺的經過,這不是明擺著在邀請韃靼人來搶劫么?
藍玉繼續道:
“朱翊鈞陛下恐怕只有走遼西走廊這一條路,最多最多應該也就只能出動四萬多五萬人。”
朱高熾插了一句嘴。
“可以走海路補給,大唐之前和新羅一起滅高句麗不也出動了水師嗎。”
朱棣嘿嘿一笑。
“海路?傻孩子,你難道忘了倭國可是全靠海路補給的,你說海上誰優勢更大?”
“要我說啊,就朱翊鈞這臭小子的德性,大明怕是連一支像樣點的水師都沒有,還走個屁的海路運輸,純純給倭人送糧草物資呢。”
朱高熾頓時怔住,過了好一會才道:
“走不了海路也走不了古北口,怎么感覺朱翊鈞這小子的大明,比皇祖的大明要弱很多呢?”
此話一出,在場的大明君臣表情都頗為古怪。
過了好一會,朱元璋才嘆了一口氣。
“這還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唉。”
朱棣連連點頭。
“對,所以咱們得盡量打下更多的疆域,這樣將來大明就算還出敗家子,起碼也多一點家業給他們敗,說不定還能撐到有明君的出現呢。”
朱元璋聽到這番話之后原本想要一巴掌扇過去,但仔細一想,竟然又覺得朱棣之言頗為有理。
文官武將都是需要全國性選拔的。
能站在這座大殿中,出現在朱元璋面前的,要么有全國萬里挑一的才能,要么他的父祖曾經是萬里挑一的大才。
但皇帝就不一樣了,皇帝的選擇是有限的。
一個皇帝,正常也就十個八個兒子,多一點的二三十個。
就算直接翻幾倍吧,一個皇帝一百個兒子好了。
那也只不過是百里挑一罷了。
一個百里挑一的皇帝,要面對滿殿萬里挑一的文武百官,還要統御天下許許多多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乃至萬里挑一的人才和老百姓。
從概率上來說,皇帝出昏君和平庸之君的概率真的是太大了,出明君的概率反而是小之又小。
這也是家天下的大弊端之一。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將目光投向金幕。
此時老朱的想法很簡單,也不求朱翊鈞能大獲全勝,只要不輸得像朱祁鎮的土木堡之變就行!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在面臨后勤困難,敵情不明,寧夏戰事未平的三重麻煩下,朱翊鈞這位以叛逆著稱的皇帝反而爆發出了驚人的斗志。】
【他一方面撤換魏學曾讓李如松加緊進攻哱拜,另外一方面以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統籌天下兵馬調集,同時派出使者前往平壤和倭國多次進行談判。】
平壤城中,大明使者沈惟敬見到了倭國在此地的最高指揮官小西行長。
小西行長得意洋洋,對著沈惟敬道:
“此次我代表天皇陛下和幕府大將軍前來,就是為了滅掉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