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徹底說不出話了。
便在此時,一名將軍沖入大殿之中,面無人色地稟報了一條消息。
“不好了陛下,函谷關那邊剛剛傳來的消息,赤眉賊主力二十萬人已經抵達函谷關以東,隨時都可能發動進攻!”
“什么?!”王莽身體搖搖欲墜,幾乎要當場暈倒過去。
看到這里,漢初世界之中,劉邦放聲大笑。
“好好好,這個王莽,終于要死了!”
在場的漢初群臣,臉上紛紛露出笑容。
蕭何正色道:
“王莽篡漢,罪大惡極,若非他乃是后世之人,臣都想請陛下將此獠凌遲處死!”
曹參哼了一聲,道:
“若王莽當真在此,臣說不得就要親自持刀,將他的肉一塊塊地割下來!”
陳平微微一笑,道:
“老曹啊,打仗我是不如你,但若是說到割肉刑訊這一塊,你還是得讓我來才對。”
劉邦心情大好,雙腳翹起搭在桌面上,道:
“若是朕所料不差,等王莽一死,接下來應該就是劉秀一統天下了。”
“嗯,其實王莽這么鬧一下也好,天下人就會知道什么狗屁的新王朝,根本就比不上大漢的一根腳趾頭!”
劉盈聞言,表情不由古怪,欲言又止。
這種大漢被篡的事情,就別再發生了吧?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微微皺眉。
“諸位愛卿,你們說說,這綠林軍和赤眉軍,算是泥腿子的軍隊嗎?”
宰相趙普忙道:
“陛下剛剛也看到了,赤眉軍到處搶劫糧食,根本就是劫匪嘛!”
楊業也點頭道:
“所謂的起義軍,其實不也是禍害當地的老百姓?臣以為,與其稱為起義軍,倒不如叫做流寇!”
趙匡胤微微點頭,若有所思地開口。
“可是你們也看到了,這新朝就是被綠林軍和赤眉軍兩支匪軍給攻滅的。”
“若說這兩支匪軍都是泥腿子的軍隊,那大宋的將來豈不是……”
說到這里,趙匡胤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趙普和楊業心中一動,都明白了趙匡胤的意思。
大宋的國策,就是皇族和士大夫合作,一起壓榨最底層的老百姓!
老百姓雖然起義不斷,但沒有士大夫的支持,對大宋而言不過是癬疥之疾,無法撼動趙氏皇族的統治和大宋的基業。
但綠林軍和赤眉軍作為農民軍,展現出來的強大戰斗力,卻讓趙匡胤有些動搖了。
要是將來大宋壓榨老百姓過度,導致在大宋境內也出現了第二個綠林軍或者赤眉軍呢?
趙普表情有些僵硬,干咳一聲之后開口道:
“陛下放心吧,綠林軍畢竟是擁有劉秀、劉縯這種前漢的皇族參與其中的。”
“若沒有劉秀,那昆陽之戰肯定是新軍取勝,綠林軍也一定會被鎮壓!”
“總之,士大夫和皇族一定是永遠站在一起的!”
趙匡胤看了一眼趙普,沒有作聲,心中卻是另外一番想法。
沒錯,大部分的士大夫確實是和皇族站在一起的。
但難免會有少部分不得志的士大夫會選擇站在朝廷的對立面。
比如說,赤眉軍和綠林軍。
又比如說,黃巢……
趙匡胤深吸一口氣,突然失去了繼續開口說話的興趣。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老皇帝坐在皇位上,注視著面前的金幕,嘆了一口氣。
“寬仁,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做到的事情啊。”
戴著太子冠冕的胤禛點頭道:
“皇阿瑪所言極是,這王莽其實也并不是心中沒有百姓,他的政策有許多也是為了老百姓著想。”
“但他識人不明,任用了諸如王業、王邑、王匡這般蠢材,欺上瞞下,最終才導致民怨沸騰,讓新朝的基業覆滅。”
康熙嗯了一聲,點頭道:
“誰說不是呢?寬仁是對臣民們足夠仁慈,但絕對不是坐在龍椅上好像瞎子一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看不到!”
“弘歷,你覺得呢?”
坐在一旁的皇孫弘歷聞言,表情有些遲疑。
康熙笑了笑,道:
“說吧,朕赦你無罪。”
弘歷便道:
“皇祖父,孫臣在想,王莽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
康熙有些好奇。
“什么缺點?”
弘歷正色道:
“那就是王莽教導出來的讀書人太多了!”
“皇祖父您想,若是劉秀這樣的人一輩子都沒讀過書,沒去過太學,他一輩子也就是一個種地的農民,最多便是一個小小地主罷了。”
“那樣的劉秀,就不可能帶著綠林軍贏得昆陽之戰,那新朝豈不是就能存續更長的時間了嗎?”
康熙聞言,不由愣住。
“所以你的想法是?”
弘歷輕咳一聲,道:
“孫臣認為,不,是先賢說過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像劉秀這般喜歡造反的野心家,就是因為懂得太多,所以才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大清若是想要吸取王莽的教訓,就應該廢止各地的私塾,盡可能地讓漢人少讀書,少懂一些字。”
“只要天下的絕大部分漢人都變得駑鈍,都不識字不懂文化,那么大清再想要繼續御使這些漢人,就輕而易舉了。”
“而且那樣,也不會再有劉秀這般人誕生的土壤!”
弘歷越說越是興奮,說到最后,不由眉飛色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