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漢初世界之中,劉邦的表情非常難看。
“第二個了,這已經是第二個被王莽害死的皇帝了。”
在場的大漢群臣心情也是相當的復雜。
蕭何搖了搖頭,道:
“奸臣之危害,竟至于此。”
“陛下,臣以為大漢有必要采取一些制度,免得將來有奸臣成長起來,危害到皇帝!”
聽到蕭何的話,在場的漢初君臣都是一怔。
在當今這條世界線上,大漢最有可能成為權臣的人,就是蕭何本人!
從蕭何嘴里說出這句話,多多少少是讓人覺得古怪。
蕭何環視眾人一圈,表情嚴肅地開口。
“如今的大漢,陛下英明,自然無需擔憂。”
“但將來,不是每一個大漢皇帝都能如陛下這般英明的,劉欣、劉衎就是證明。”
“我作為大漢臣子,理當為陛下分憂。”
劉邦聞言,臉上表情緩和不少。
不愧是老蕭,就是貼心,就是知道進退。
有了蕭何的支持,增強皇權就非常簡單了。
蕭何,跟其他文武百官是不一樣的。
劉邦麾下最有名的三位大臣,合稱“漢初三杰”,也就是蕭何韓信張良。
這三人之中,韓信和張亮的名次可能會有爭議,但蕭何一定是第一名,無可爭議!
劉邦被項羽封在漢中,心灰意冷覺得人生無望,是蕭何勸說他,去了之后再打回來!
韓信投奔劉邦不被重用,連夜跑路,也是蕭何一路策馬狂追,把韓信追回來并推薦給劉邦作為主帥。
劉邦和項羽爭霸時,屢戰屢敗,是蕭何源源不斷地從關中提供新的兵源、武器、物資,幫助劉邦撐到了大反攻的到來。
雙方大戰時,項羽后方接連失火,被彭越、英布各種背叛騷擾,但劉邦的后方卻穩如泰山,也是蕭何的功勞。
劉邦欽定的功臣榜,蕭何同樣是第一。
蕭何還享有滿殿群臣之中唯一的特殊待遇——劍履上殿!
西漢建立后,蕭何出任相國至今,穩穩當當。
大漢的《九章律》,是蕭何根據秦法所定制的。
大漢的“垂拱而治”政治制度,是蕭何的建議下劉邦決定采用的。
大漢都城長安,是蕭何主持興建的。
當劉邦這個皇帝得到蕭何這位丞相的支持,在大漢境內,就沒有任何辦不成的事!
曹參聞言,眉頭大皺,開口道:
“權臣架空皇帝確實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但若是皇權過大,那臣子們也就無法在皇帝昏庸的時候有效反制,豈不是也一樣容易讓國家滅亡?”
“臣以為,如今大漢的君臣制度就已經非常相得,陛下垂拱而治,我等臣子盡力侍奉。”
“輕易更改,并非好事!”
曹參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臣子支持。
陳平正色道:
“臣能體會陛下對奸臣的憂慮,但昏君的危害比之奸臣反而要更大許多。”
“臣子之間是可以相互制衡的,可皇帝若是權力過大,誰能制衡呢?”
劉邦聞言,臉上也露出了躊躇的表情。
曹參陳平等人說的,其實也沒錯。
君權和相權,原本就是一個動態博弈的機制。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從皇帝的角度和臣子們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實屬正常。
但劉邦已經下定決心,開口道:
“無妨。若是將來的大漢皇帝不中用敗了家,那葬送的也是朕劉家的社稷,爾等無需擔憂!”
劉邦這句話直接堵死了群臣。
只有蕭何表情依舊鎮定,對著劉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