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咱們滿人這種從白山黑水之中拼殺出來的種族,才真正能體會到弱肉強食的道理!”
四皇子胤禛連連皺眉,終于還是又一次的反駁了起來。
“老十四,人的性格是要看環境的!”
“就算是咱們的八旗,入關還沒有二十年,不也被中原的生活給腐化了嗎?”
八旗兵,包含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是滿清入關平定天下的絕對主力部隊。
但從多爾袞入關,到吳三桂“三藩之亂”這么二十多年時間,八旗就廢了。
到吳三桂起兵當年,就把陜西、貴州、湖南的八旗兵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對八旗兵那些年最好的闡述。
年輕的康熙萬般無奈,只能大量啟用以漢人降兵為主的綠營。
再加上從東北野人女真調來的索倫兵,以及蒙古諸部的全力援助,這才穩住戰線,逐步反擊并形成僵持。
用了八年時間把吳三桂熬死后,清廷終于獲得了勝利。
胤禛用八旗的墮落來反駁十四皇子,可謂無比貼切。
十四皇子氣得臉都紅了,怒道:
“四哥,你怎么老是替這些漢人說話?”
話音剛落,在場所有人立刻將目光投向了胤禛。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指控!
滿清是一個并不愿意積極融入華夏文明的王朝。
之所以宣稱自己是華夏王朝,只不過為了穩住占據王朝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避免大元時期此起彼伏的漢人叛亂情況再現。
為了讓滿人牢牢把持朝政,滿清采取了諸多政策。
滿人有專門的科舉考試,考試的難度大約相當于現代小學三年級水平,通過就能當官。
就算滿人通不過這三年級水平的考試,他也能輕輕松松憑借著滿人血脈混一個小吏,衣食無憂。
甚至,就算八旗滿人啥也不干,每年也能獲得來自朝廷的贍養,只要你愿意多生娃,將來讓娃去當官就行!
漢人,則必須按照大明式的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能搶到一個當官的資格。
在任何一個官職的競爭中,只要是滿人和漢人競爭的,縱然漢人官員的素質能力遠超滿人,一百次競爭里也只有一次是漢人獲勝,剩下九十九次都是滿人獲勝。
在朝廷,內閣大學士必須是滿人,六部設立滿人尚書、侍郎和漢人尚書、侍郎。
滿人尚書是六部真正的掌控者,自不必說。
就連比漢人尚書更低級的滿人侍郎,權力同樣也比漢人尚書更大。
甚至,六部里的滿人郎中,都可以不把漢人尚書、侍郎放在眼里!
任何朝廷旨意,都由滿文發布,到地方上再轉譯為漢字。
康熙時期和沙俄簽訂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只有俄文、滿文以及雙方共同簽字的拉丁文三種版本。
沒有漢字版本!
影視劇之中常出現的,滿人臣子對皇帝稱“奴才”,漢人臣子稱“臣”,也是因為滿族的奴隸制殘留。
對奴隸主而言,奴才(奴隸)才是自家人,是值得信賴的。
不是奴才,那就沒資格算自己人。
滿清,是一個時時刻刻、永遠不忘對漢族提防、打壓的王朝。
滿清皇帝自稱華夏皇帝,并非是他們想要融入華夏,而是因為華夏漢人太多,殺都殺不完,只能以退而求其次,以“華夏皇帝”的名號來安撫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