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咳嗽一聲,表情變得嚴肅。
“扶蘇啊,你當知,大秦所用乃是法家思想。”
“術這一字,其實也是源自法家,乃是當年韓國相邦申不害所用。”
申不害?
扶蘇心中一動,道:
“莫非就是在韓國之中主持過變法的那一個?”
秦始皇微微點頭,道:
“正是他。申不害以術為先,想的就是讓帝王……哼,如劉宏這般,用權術控制臣民。”
“于是韓國之中,告密成風,官員間提防大于合作,臣民相互間幾無信任可言。”
說到這里,秦始皇勾了勾嘴角,露出一絲嘲諷微笑。
“最可笑的是,韓王學會了申不害的權術之道后,就用帝王權術把申不害給罷相了。”
扶蘇:“……”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術者,小道也!帝王當有權術,卻不能只有權術,懂了嗎?”
扶蘇信服點頭。
秦始皇又開口道:
“另外一個字,來自商君衛鞅。”
扶蘇聽到這里,心中頓時一動,脫口而出。
“這個字,莫非就是——法?”
商君衛鞅,有個更有名的名字——商鞅。
商鞅變法,大秦得以強盛,世人皆知。
秦始皇笑呵呵地點頭。
“沒錯,商君的法家思想,就是一個法字。”
“但商君,同樣也有局限,你可知局限在哪?”
扶蘇沉吟良久,回憶起商鞅的生平。
商鞅變法,得到秦孝公大力支持。
但商鞅執行法律一視同仁,就連秦國太子(秦惠王)都因為觸犯法律而受到責罰。
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繼位,便將商鞅誅殺。
扶蘇有些不太確定地開口道:
“商君的死,莫非是執法過于嚴苛?”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來。
“商君制定法律,依照法律而行獎懲,一絲不茍,怎么能叫做嚴苛?”
“應該叫做依法治國才對!”
“但你確實沒說錯,商君之所以死,是因為他對惠王實行了責罰。”
說到這里,秦始皇的表情變得有些微妙。
“商君想要的,是法能凌駕于國君之上,連國君都要受到法的制約。”
“但這是惠王無法容忍的,所以商君必須死。”
“法,只是用來治理臣民的。國君應該在法之上,法只能成為國君的工具,而不能成為國君的束縛。”
“這,便是商君取死之因也。”
扶蘇緩緩點頭。
皇權至高無上。
若是皇權能被法律制約,那還算得了什么至高無上?
扶蘇很快又開口問道:
“既然法和術都有局限性,那父皇最看重的,莫非是第三個字?”
秦始皇露出滿意表情。
“你說得沒錯。”
“朕考一考你,你可知這第三個字,來自于哪位法家人物?”
扶蘇不假思索地開口。
“李斯!”
李斯,大儒韓非子之徒,卻是法家大能。
若不是金幕的出現,李斯現在還是大秦的丞相呢。
秦始皇曬然一笑。
“李斯?他不配。”
“若他能給朕這第三個字,他又怎么會愚蠢到和趙高胡亥合作,自尋死路呢?”
扶蘇聞言愣住。
好像確實是這個道理。
秦始皇不再隱瞞,開口道:
“這第三個字的來源者,是韓非。”
扶蘇頓時恍然,一拍大腿。
“原來是他!”
韓非,和李斯一樣都是大儒荀子的徒弟,也一樣從儒家轉到法家。
但韓非又不僅僅是法家學者這么簡單。
他號稱“諸子百家集大成者”!
儒家開創者孔丘,被尊稱為“孔子”。
第二代儒家圣人孟軻,被尊稱為“孟子”。
戰國時代最后一個儒家圣人荀況,被尊稱為“荀子”。
而韓非,卻并未按照上面三位先賢之舊例尊稱為“韓子”。
他的尊稱,是“韓非子”。
足見韓非之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