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
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訓》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
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于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對于書法理論的闡述見其《日記》《家書》及一此文章中。
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
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從乾道——陽剛美——著力——雄奇——大氣,從坤道——陰柔美——不著力——淡遠——韻勝,形成了他一個系統的書法理論觀。
曾國藩一生勤勉于書法創作,走過了一條由泛而專,由繼承古典到創新時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一部巨型書法作品。
他的楷書勁健剛拔,豎起了一面承唐繼宋明而剛柔相濟的正書旗幟,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
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范,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曾國藩出生時,祖父曾經夢到有一只巨蟒纏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認為曾國藩是巨蟒轉世,曾國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樹竟然重新煥發出了生命,讓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轉世這一夢語。
而湊巧的是曾國藩患有類似“牛皮癬”一類的皮膚病,渾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鱗片一樣的癬,所以曾國藩也相信了巨蟒轉世這一夢語。
曾國藩還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愛吃雞,卻又最怕雞毛,當時緊急公文,在信封口處往往要粘上雞毛,俗稱雞毛信、雞毛令箭。
每當曾國藩看到這種信,總是毛骨悚然,如見蛇蝎,必須要別人幫他取掉雞毛,他才敢拆讀,古時候曾有這樣的說法:
“焚燒雞毛,毒蛇聞氣就死了,龍蛇之類,也畏懼這種氣味。”
曾國藩對雞毛害怕到這種程度,難免也被人理解為蟒蛇轉世,在岳麓書院學習時因為怕別人看到身上的鱗片,所以夏天燥熱時還穿戴整齊地讀書,讓先生大加贊賞。
曾國藩小的時候天份從并不高,其實可以說比較笨,他學習起來非常吃力。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讀書,有一篇文章他重復讀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來,他就一遍一追地讀,一遍一遍地背。
夜已經很深了,他仍然沒有背下來,這可急壞了一個人。
原來,他家來了一個賊人,就潛伏在他書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讀完書睡覺之后再進屋偷點什么。
可是賊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賊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氣地跳進屋子,對曾國藩說:
“就你這么笨還讀什么書?我聽幾遍就會背了!”
于是賊人將那篇文章從頭到尾地背誦了一遍,然后揚長而去。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
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
“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同為曾子“宗圣”第七十代嫡孫,曾傳德,字德生,自幼天資聰慧,秉性謙和淡遠,別有襟期,不務名利。
學儒學,研醫術,十歲既可以把曾子《大學》《孝經》背誦如流,并對《本草綱目》頗有鉆研。
十六歲鄉試中文舉人,后參加北京會試與曾國藩相識,因知實屬同宗并為傳字輩兄弟,倍感親切,更佳為同榜進士。
一日二位新科進士去拜見清當朝大學士、戶部尚書王鼎,在王府經王尚書介紹,結識了當朝京都名匠崔建庵,也是天命之為,從此二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曾傳德不負崔建字在京都開設《曾德生醫館》以其開派祖曾子“宗圣”儒家圣人之風,善待求醫者,既體恤平民百姓又廣交公卿商賈,德藝雙馨,生命復春。
因此“德生”醫館在京都享有盛譽,此時與他同宗同輩同榜之誼的曾國藩,已身為清中重臣,官居直隸總督,二人更是交往甚密,互相鼓勵,曾國藩欣然給曾德生題詞:
“祖德宗功千載福澤,子承孫繼萬年蒸嘗”橫批“止于至善”,落款:德生仁兄大人正文,滌生曾國藩。
此聯既有緬懷曾子“宗圣”之意,又贊美曾德生行醫助人已達到善人之境界,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員中人人孝悌的原則,孝容易理解,就是對父母、對長輩的感恩、尊敬與贍養。
悌是指兄弟之間和睦友愛,也就是同輩之間的融洽與和諧。
在曾國藩家書里,一般都以為他給孩子寫的信最多,事實上他寫給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見他對兄弟之間關系的重視。
曾國藩有段著名的評論,說家庭興旺的規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傳一代就蕭條了,因為大多是紈绔子弟,商賈之家,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的家庭,一般可傳三代。
耕讀之家,也就是以治農與讀書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興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講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還特別強調“勤以持家”,這個勤以持家在曾國藩那有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成員要克勤克儉,一是做家長的要勤以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