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臨西城的公孫越,接到趙云送來的書信后,將城內的文武全部召集在一起商議。
“漢臣、志才先生,元凱先生在書信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他猜測曹操和袁紹的大軍,目的是為了聊城和清淵城。
一旦拿下這兩座橋頭堡,曹操和袁紹就會據城堅守,轉而南下攻擊呂布,取其糧草輜重補充消耗。
漢臣、志才先生,你們認為元凱先生的推測有沒有道理,我軍是應該暫時撤出清淵城,還是堅守到援軍到來?”
雖然心中已經有了傾向,但公孫越還是盡可能保持理智,不先入為主做出判斷,而是廣泛聽取意見再做結論。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多聽聽屬下的意見,然后再做出判斷,也可以避免出現大的失誤。
“主公,不知元凱先生的傾向是堅守清淵城,還是暫時撤回臨西縣城?”
對于狄青問到的這個問題,大廳內的李存孝、典韋、趙云等人十分感興趣,戲志才也想知道杜預的意見以作參考。
“漢臣,元凱先生只是說了自己的推測,這封書信只是陳述事實而已,并沒有任何傾向!
“額......”
聽到杜預沒有任何傾向后,狄青愣了一愣,李存孝和典韋一時半會沒搞明白杜預的意思。
“志才先生,你先說說吧,我軍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被公孫越點名發表意見后,戲志才仔細想了想,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主公,以我軍目前的兵力,堅守清淵城和臨西城,等待渤海援兵前來,倒也可以辦到。
但堅守清淵城,對我軍有什么好處呢?難道我們拖住曹操和袁紹的大軍,袁術和呂布會感激嗎?
以袁術和呂布的短視,他們巴不得主公與曹操、袁紹死磕,好給他們喘息之機。
這種損己利人的事情,以主公之睿智,定然不會做的,將拳頭先收回來,然后打出去才會更有力。
我軍做出姿態后,以曹操和袁紹的性格,定然會見好就收,留足夠士卒堅守后,派精銳南下攻擊呂布和袁術。
但他們的兵力畢竟有限,等子武將軍他們統領的幽武卒第四軍、幽武卒第六軍和虎賁軍第三軍到達,那我們兵力上就占了優勢。
不管是進攻清淵城,還是進攻聊城,我軍都可以自由選擇,把握住戰場上的主動權,何樂而不為呢?”
戲志才說完之后,李存孝、典韋等人連連點頭贊同,狄青想了一會,也贊成戲志才的意見。
“主公,末將也覺得,我軍沒有必要與曹操和袁紹死磕,分兵防守的壓力無疑很大,先暫時撤回來是明智之舉。
至于最后呂布和袁術能否擋住曹操和袁紹的攻擊,那就不是我們該考慮的了,只有將水攪渾,才有渾水摸魚的機會。
我軍第一階段目的已經達成,接下來就是第二階段目標了,如果能趁這個機會,一舉收復陽平郡、魏郡和廣平郡,那冀州便可全入我軍之手矣!”
戲志才和狄青的意見,正好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公孫越很快就做出決定,先暫時撤離清淵城,避敵鋒芒等待戰機。
“既然志才先生和漢臣將軍都贊成撤兵,那就麻煩子龍再跑一趟,將撤退命令帶給清淵城的元凱先生和應祥他們。
另外,飛虎你也帶虎騎一同前去接應,務必要讓所有的兄弟平安撤回來。
另外我會寫一封書信,由你們交給元凱先生,讓他按照書信上的計劃行事。
我們只是暫時撤離清淵城,還有一日會重新返回,下次再攻打清淵城,總要比這一次更輕松一些才是。”
“是,主公,云一定會將書信親自交到元凱先生手中!”
李存孝和趙云離開了,臨西城也如一臺精密的機器,快速轉動起來,為守城盡可能多做準備,同時準備攻城必要的器械。
數日之后,陸陸續續有士卒從清淵城撤回臨西城,李存孝、楊再興、辛棄疾和趙云親自統領虎豹騎殿后。
薛仁貴和文丑統領的騎兵只是遠遠吊在后面,目送虎豹騎離開二十里后,也緩緩領兵撤回清淵城,接管清淵城城防,同時張貼安民告示,安撫城內惶惶不安的百姓。
兩日之后,蘇定方帶領的后軍也抵達了清淵城,薛仁貴將城防交給蘇定方,自己親領騎兵駐扎在城外大營。
又過了幾日后,袁紹親自領兵來到了清淵城,曹操將大部兵馬留在聊城,在親兵護衛下來到清淵城,與袁紹進行面對面商議。
“孟德兄,這次能重新奪回聊城和清淵城,多虧你派兵北上,如今既然攻下清淵城,不如一鼓作氣,只要拿下臨西城,清河郡便入我彀中矣!”
袁紹在城內設宴款待曹操,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試探性地問了一下,顯然對放棄清河郡仍然不死心。
“本初兄,如今臨西城內不僅有數萬大軍,城外還有騎兵策應,以我們目前的兵力,你認為能攻得下臨西城嗎?
如果本初兄不愿與我南下攻擊呂奉先,那我軍可以讓出聊城,獨自領兵南下,只是一旦擊敗呂布,那戰利品可就沒你的份了!”
聽完曹操的話,袁紹不由哈哈大笑起來,既然試探無果,那自然要按原來的結盟計劃行事。
“阿瞞,我就是試探試探你而已,既然已經結盟,自然要按照達成的結盟計劃行事。
南下攻擊呂布的事怎么能少了我,這次我要親自領兵,不徹底擊敗呂布和袁術誓不罷休。
定方,你與公孫越大軍熟悉,堅守清淵城的重任,仍然要讓你擔起來了,不過你可以放心,這次除了你之外,我還會留下文丑和高干兩位將軍,協助你守衛清淵城。
除了兩位將軍外,我還會留下元皓先生為蘇將軍謀劃,元圖先生共掌軍事,希望你們能通力合作,一起完成守衛清淵城的大任。
至于聊城的守衛,那就得勞煩孟德兄了,你我雙方互為犄角,不管哪一方被攻擊,都能派兵接應,這樣也能堅守更長時間。
孟德兄,不知道這樣的安排你是否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