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溫柔受傷的事情,所以褚子菱還有蘇蘇兩個人便來到了他們的別墅里面,找到了他們,并且來看望他們,蘇蘇知道自己的媽媽,生病以后心情十分的擔心。
在路上想到了很多種的可能性,而且時不時的還會小聲的哭泣著,但是都是被褚子菱安慰著,但是沒有想到回到了別墅以后。
看見溫柔正悠閑地坐在客廳里面,并且嗑著瓜子同時還看著電視劇,還哈哈的大笑著,這一下子讓他們大步眼鏡。
蘇蘇來到他媽咪的生命面前,看著他媽咪一臉難以置信,疑惑的說道:“媽咪你不是生病了嗎?怎么還有心思在笑?”
溫柔這段時間一直都會療傷,困在了這個別墅里面,根本就沒辦法見到自己的寶貝兒子,看見自己的寶貝兒子突然間出現以后,很是高興,緊緊的把他摟在懷里面。
并且一臉興奮的表情說道:“寶貝兒子,好久沒有見你了,太高興了,你怎么來了是誰帶你來的?”
褚子菱這時候就走了過來,并且看著她,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語氣有點調戲的:“不是說你受傷了嗎?怎么看起來過得很滋潤的樣子。”
溫柔聽到他說的話,表情很是無奈,就把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告訴了褚子菱,褚子菱雖然知道自己的哥哥是個寵妻狂魔。
但是沒有想到她寵成這樣子,既無奈又只能一臉羨慕的表情看著,而蘇蘇看見自己的媽咪沒事情以后,這才松了一口氣,毅然決然的想要跟他們住在一起。
但是褚子揚也要考慮到溫柔的腿上,害怕他會因為孩子而弄傷了身體,所以不愿意讓他留下來,還要求褚子菱把他帶走,留給他母親照顧。
就這樣子蘇蘇被逼無奈,只能被他拖回了奶奶家里面,溫柔看見自己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不到兩個小時就被帶走了,心里面很是難過。
看著他埋怨的說道:“孩子想留在身邊就留在身邊唄,你為什么要把他帶走,還是留在父母身邊不好嗎?”
但是沒有想到褚子揚這時候坐在他的面前,并且握著他的手,一臉深情的表情,看著她。
語氣好像是寵溺說道:“不行,你現在腿上傷筋動骨一百天,一定好好的休息,我已經幫你在公司請假了,這段時間就好好的在家里面呆著,等你好了以后我就帶你出去玩。”
溫柔本來情緒不太高漲的,聽到他說的話,一下子就高興起來了,他本來就有想要出去外面旅游,并且出去外面走走的想法,就是因為一些事情,所以耽擱了,沒辦法實現而已。
聽到他說的話,一臉興奮的看著他,并且兩眼直發光的,語氣很是興奮的問道:“去哪里,咱們要去哪里去去偷錢還是去什么地方?”
又自言自語的在規劃著他們要去的那些路線,并且把他們要吃的東西還都規劃出來了,這些都是溫柔,之前做的功課。
褚子揚看見至少能夠轉移他的注意力,并且能夠讓她高興,也沒多說什么,就一直在旁邊默默的用寵溺的眼神看著他。
因為這段時間褚子揚他細心的照顧,溫柔早就已經原諒他了,兩個人也很好的出來,感情越來越好了,因為身體好了以后,他們必須得回一趟婆家。
所以就一起來到了褚子揚的家里面,褚子揚的母親也不再對他計較了,這段時間經過褚子菱的一番勸說,蘇蘇陪在她的身邊以后,她早就已經對溫柔沒有之前的偏見了。
所以慢慢接受這個兒媳婦了,知道她來了以后,還專門燉了一些排骨給她吃。
一家人也和和氣氣的吃了飯,在飯桌上的時候,褚子揚還說了他們要出去旅游的事情,并且把蘇蘇交給了他的母親照顧。
褚母看見他們才剛剛和好出去旅游旅游,放松放下也挺好的,順便轉換一下溫柔的心情,不要讓她總是想著之前被綁架的事情,所以便同意了把孩子留在身邊。
但是蘇蘇這時候不肯了,他想要跟著他的父母出去外面旅游,聽到他們要走以后,就哭鬧著,在最后溫柔的勸說自己,還有褚子揚的哄騙之前才同意了。
溫柔看見自己勸說都沒有用,他自己講幾句話,就把蘇蘇給哄騙好了,心里很疑惑。
正準備喜歡的時候,沒有想到蘇蘇一臉正經的來到了褚子揚的面前,并且伸出了他的小指頭說道:“那爹地咱們說好了,回來以后一定要給我生一個特別可愛的弟弟。”
溫柔這才知道原來蘇蘇能夠同意的原因是什么,既害羞又覺得很是無奈,而褚母聽到以后,也很是高興。
巴不得有更多的孫子來來跟他一起,所以聽到蘇蘇說的話,要高興的抱著自己的這個孫子,并且向著一家人和和氣氣的。
因為溫柔的身體好了以后,也可以走動了,跑步是個問題,就是得多加看書守著,所以褚子揚便帶著他出來旅游。
他們拋開了所有的一切,該處理掉的事情都交給助理去處理了,公司的事情也交給了助理,還有褚子菱去處理,孩子就交給了褚母去照顧著。
他們拋下了所有的一切,出國旅游,在旅游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做了很多的故事。
褚子揚也一直細心的照顧著溫柔,在旅游的時候帶她出去逛街,帶她吃當地有名的東西,還陪著她來回的逛著,并且一直細心的照看著她。
這一天兩個人坐在沙灘上看著前面一望無際的大海,共同回想著他們這一段路,走的十分的艱辛,走的十分的困難,但是好在他們現在都已經認定了對方。
并且彼此都陪在對方的身邊了,這時候一臉幸福地看著褚子揚,表情很是溫柔的說道:“有你在我身邊真好。”
說完以后主動的牽起了他的手,并且十指緊扣著,褚子揚聽到他說的話以后,也緊緊的把她摟在懷里面,一直充滿著寵溺說道:“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