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高原立刻向趙軒詢問,他打算怎樣安排鬼谷門人。
趙軒首先向高原建議,派遣其中十二個人,由季子輿、洪鐘、屈嫻三人統領,隨高原一起趕赴陶邑,參加會盟,這十二人中,既可以做為高原的護衛,另外還有幾人能言善變,專門研修過鬼谷子的縱橫捭闔之學,這一次赴陶邑參加會盟,對高原一定會大有幫助的。
高原聽了之后,也十分高興,因為鬼谷子最著名的本事就是縱橫游說之術,因此帶著這一批鬼谷門人去參加會盟,確實是大有用處的。
而另外還有三十余人,都是三代門人,趙軒建議高原,把他們都安排到軍隊中去從軍,并且從伯長、佰長這類的下層軍官開始做起。這些人基本都是兵法、武技雙修,而且也都年輕,絕大部份都是二十出頭,沒有一人超過三十歲,非常適合從軍入伍,并且從基層軍官開始做起,不僅是累積戰功、資勵,同時也是增加實戰經驗,畢竟兵法不能只從書本上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實際經驗,從相當程度來說,實戰經驗比理論知識更為重要。
對趙軒的這個建議,高原也沒有異議,立刻就批準了,同時讓趙軒去找姜桓武,把從軍的鬼谷門人都編入到他的第一軍團中。
隨后趙軒又向高原建議,甴容成公、赤嘯父、丘明子英三人,帶領十名三代門人,潛入邯鄲潛伏,做為諜報人員來培養。因為通過這幾個月的觀察,趙軒發現這一批人都是為人機警,處變不亂,到是有做諜報人員的潛質。而漢國在邯鄲建立了完善的情報網絡,和大量的潛伏人員,因此先讓他們到邯鄲去歷練一段時間,然后根據各人的表現能力,再分派到其他地區去開展局面。
聽了趙軒的話之后,高原怔了一怔,半天沒有說話,趙軒也十分奇怪,道:“高原,你怎么了?”
高原的身體一震,這才回過神來,道:“沒什么,沒什么,這些人就這樣安排吧。”頓了一頓,高原又道:“這才安排了五十多人,還有二十多人呢?另外在二代門人中,也只安排了六個人,還有六個人,趙將軍又打算怎樣安排他們?”
趙軒搖了搖頭,道:“剩下的人我還沒有想好怎樣安排他們,暫時還是先讓他們留在錦衣衛里吧,等我想好以后,再來向你通報。”
高原沉呤了一會兒,才道:“趙將軍認為,這些人當中,還有沒有人可以安排到邯鄲去潛伏起來。”
趙軒怔了一怔,馬上就意識到了什么,道:“你打算做什么?要進攻邯鄲嗎?”
高原點了點頭,道:“也許我們收復邯鄲的機會己經來了。”
趙軒的心里也不禁跳動加距,因為漢國可以視為是趙國的延續,因此收復邯鄲,對漢國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不過趙軒有些不明白,漢國不是要參加三國合縱伐秦嗎,那么高原為什么說收復邯鄲的機會己經來了?但趙軒對高原的能力有充份的信心,既然高原說可以收復邯鄲了,那么就一定可以。于是趙軒道:“你打算怎么做?”
高原道:“這段時間,盡可能向邯鄲多派遣潛伏人員,再通知已經在邯鄲城里潛伏的人,讓他們準備武器盔甲,并且組織人手,一但我們向邯鄲進攻,立刻在城內接應,內應外合,一舉攻下邯鄲城。”
趙軒立刻道:“好,我馬上就去安排。”說完之后,向高原告辭,離開了王宮。
而高原的嘴角卻露出了一絲笑意,因為剛才趙軒的建議,讓高原忽然想到了一個破解秦國以大梁為依托,抵抗合縱的戰術,就是分路出擊。
以前的戰國時代是七雄并立,而趙韓魏三國位于七國中部,秦齊楚燕分列四方,而現在趙韓魏三國均被秦國所滅,因此秦國的領土向東大大的延伸出一塊,形成了一個巨大了東“凸”形,而漢齊楚三國分從北東南三面,對這邊凸出的地區形成了一個半包圍形狀。
既然秦國打算在大梁集中兵力,阻擋合縱大軍西進,那么自己當然沒有必要集中兵力,強攻大梁,可以讓齊國的軍隊屯集在大梁城前,和秦軍對持,而漢楚二國的大軍則可以趁虛從南北進擊,以本國的國土為后方依托,從秦國的兩肋切入,這樣一來如果駐守大梁的秦軍回軍救援,則大梁空虛,齊軍可以趁虛進取大梁,而如果駐守大梁的秦軍依然堅守不動,那么漢楚二國的大軍就繼續進擊,南北會師,徹底孤位大梁,截斷大梁城和秦國的聯系,然后要么趁勝西進,進攻秦國本土;要么回師向東,和齊軍東西夾擊,進攻大梁,而無論是那一種戰術成功,都將改變目前的大局。
以前的合縱,各國都是先集中在某一地區合兵,然后再向秦國發動進攻,因此高原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性的受了影響,在考慮合縱的戰術時,不自覺的陷入這種固定的思維當中。其實自己完會沒有必要墨守成規,一定尊守這種合縱的模式,而是釆用分路合擊的戰術,而且現在漢國能夠通過飛鳥傳書來傳遞消息,可以保證各國之間極時通訊,傳遞消息。
不過這種戰術也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高原只能指揮其中的一路軍隊,而齊楚兩國的軍隊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那么這兩國的軍隊能不能完成各自的任務,到是真不好說。楚國的軍隊還好一些,在某些時候,還是能夠發揮相當強的戰斗力,但齊國的軍隊,己有四十年沒打什么大仗,在沒有自己的指揮下,能不能獨當一面,高原自己都沒有底,畢竟這并不是高原能夠控制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說,總算是有了一個可以應對秦國的辦法,而且這次參加會盟,也可以和齊楚兩國商議一下,看看他們會怎樣選擇。
想通了這一點,高原的心情立刻好了起來,這才離開大殿,轉回到后宮,然后下令,把所有的嬪妃都招集到乾清宮來,向她們宣布,自己將趕奔陶邑,參加三國會盟,并且決定,這一次帶淳于鐘秀一起前往。
因為李瑛鴻要代替高原,坐鎮靈壽,主持大局,肯定是不能隨高原一起參加三國會盟,而在高原的其他后妃當中,淳于鐘秀的見識閱歷最廣,又精通政務軍事,而且對齊楚兩國的情況也十分了解,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可以和高原商議對策。
其他后妃對高原的決定并沒有異議,因為其他人就算是跟著高原一起去了,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還不如留在靈壽。雖然這次高原還要帶五百名訓獸兵前往,實際就是白靈族人,高原雖然不是白靈族人,但在白靈族中的威信力,僅次于云瑤,調動指揮白靈族人,并沒有什么不靈的,沒必要也帶云瑤去。
另外白靈族人現在己經是漢國的一份,因此在重新編制了軍隊之后,高原也要求云瑤將白靈族的戰士編制成六個軍,每個軍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另外有二百到三百名女子,平時聚集在一起,做為一個特殊的軍團,而在作戰的時候,則根據戰事的需要,分派到各軍團當中去,因此白靈族的戰士也都必須要學習和其他各軍團,兵種配合作戰,并且服從各軍團的管理,不需要每一處都帶云瑤去壓陣。
這時藺文清道:“夫君大人打算什么時候出發?”
高原道:“估計就在三五天之內吧,雖然陶邑并不算遠,但也不能拖太久,早一些到陶邑去,也好和子房還有岳父大人商議一下。你問這個做什么?”
藺文淸笑道:“妾身正好組織了一支商隊,準備到齊國去,夫君正好可以和商隊一起出發,一路上也好有個照應,不用再另派軍隊護送,可是省下一筆費用。”
原來高原稱王,收到了大量的賀禮,除了黃金之外,而有大量的玉璧、珠寶、青銅器物和歌姬樂師,黃金自然是充入國庫,歌姬樂師則編入宮中,而玉璧、珠寶、青銅器物則全部存入內府,做為王宮的財產。但現在高原并不需要玉壁珠寶,而是需要黃金、銅錢、糧草這樣的硬通貨,因此高原決定,只留下一小部份,供宮中所用,其他的全部都變買,購買常用的物資。
當然楚國送給高原的一套編鐘,被高原留下來了,因為高原十分喜愛這套編鐘,而且編鐘可不是普通的青銅器物,而是代表了這個時代青銅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既使是在這個時代,也可以堪稱國寶,因此高原自然舍不得把這套編鐘賣掉。
不過既使是留下了編鐘,其他的物品也數量巨大,而現在漢國的市場,顯然消化不了這么多物品,因此藺文清決定,組成一支商隊,把這些物品都運送到齊國去變買套現,并且適時可以在齊國購買一批糧食物資回來。而且正好可以隨高原的隊伍一起出發。
高原聽了以后,也沒有拒絕,只是讓藺文清馬上組織商隊,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