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己是二月初春的季節(jié),但因為代郡靠近北方,因此這個時候的氣侯仍然十分寒冷,在屋檐下,樹稍上還垂掛著不少的冰柱子。
趙干成從屋里走出來,站在屋檐下的臺階上,正好迎上了一陣寒風(fēng),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zhàn),把雙手插入到左右手的袖孑里,同時心里也嘆了一口氣,自己還是老了,這要是在十年以前,那會怕這點(diǎn)寒氣呢。
這時一個三十左右歲的人從正院的門進(jìn)來,見了趙干成,向他躬身一揖,一笑討好的笑容,道:“老爺,這春分都己經(jīng)過了好幾天了,怎么咱們村的春耕還沒有開始呢?鄉(xiāng)親們都巳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只等著您老主持春耕大祭,要是再拖幾天,可就……”
趙干成擺了擺手,道:“我都知道,這幾天我的身子不爽,因此拖了幾天,就在就兩天吧,我會通知你,舉行春耕大祭。”
原來春耕是一季農(nóng)作物耕種的開始,因此每年的春耕之前,各村都要舉行一個隆重的春耕大祭,祭拜天地鬼神,希望上天保佑,這一年里能夠風(fēng)調(diào)雨順,無災(zāi)無害。而主持春耕大祭的,就是各村最有權(quán)勢的人,當(dāng)然也有幾個村孑聯(lián)合舉春耕大祭,并邀請一些名士來主持春耕大祭。
自從趙干成今年剛好五十齡,自從他出任家主,接管了趙家之后,己經(jīng)連續(xù)十二年,主持臨河村的春耕大祭了。今年自然也不例外。這個年輕人叫趙丙,是趙干成的一個遠(yuǎn)房族侄,為人頗為精明,而且平時又把趙干成奉承得很好,因此每年趙干成都會讓他去張羅一些事情。當(dāng)然趙丙也能從中撈一些外快。
聽了趙干成的話之后,趙丙也不說什么了,又道:“老爺,上次我跟您說的事,拿我家的二十畝田,換祁老六的閨女,您說得怎么樣了?”
趙干成有點(diǎn)不奈煩了,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等春耕大祭之后,我會幫你去說的,只要我一開口,祁老六還敢說個不字嗎?他的閨女在我家里做了五牟,也快到二十了吧,早就該出嫁了,還真的等著嫁太子嗎。”
趙新趕忙道:“那是那是,您是什么人,跺一跺腳,這治水河里可就要翻大浪,那還……”
這時在東邊的房門一開,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從房里出來,見了趙干成,道:“爹,您己經(jīng)起來了。”
趙干成點(diǎn)了點(diǎn)頭,“嗯” 了一聲,又向趙丙揮了揮手,道:“夠了,你就忙你的去吧,你的事我會趕著辦的。”
趙丙又向那個年輕人躬了躬身,道:“二少爺。”然后才轉(zhuǎn)身離開。
這個年輕人是趙干成的二兒子,叫趙新,今年二十七歲,在代郡城管著趙家的兩間商鋪,趙丙離開之后,趙新才道:“爹,您想的怎么樣了,可再不能拖了。”
趙干成道:“這樣大的事情,就是我這個做家主的,也做不了主,我己經(jīng)讓人去把你的幾個叔父和兄弟請來,大家一起商量。”
趙新點(diǎn)了點(diǎn)頭,這時陸續(xù)有人過來,依次進(jìn)屋,來的是趙干成的六個兄弟,還有他們的兒子,有人帶來一個,也有人帶來了兩個,加上趙干成父子三人,一共有二十多人,滿滿的坐了一大屋子。
等眾人都坐穩(wěn)之后,趙干成才道:“各位兄弟,幾天以前,咱們和代郡派來的官員發(fā)生了一場沖突,咱們打死了他們十多個人,而咱們自己也傷了二十多條人命。昨天晚上,新兒從代郡趕回來,說這件事情咱們做的有些過頭了,因此……”
他的話還沒說完,老六趙鐵成立刻不奈煩道:“有什么過頭的,那邦孫孑們太不知好歹了,居然跑到咱們村來清查什么土地,還要造什么戶籍,簡直就是瞎了他的狗眼,也不看看我們爺們是什么人,是好惹的嗎?過去十幾年,咱們就在這臨水村里,還怕誰來。”
趙新苦笑了一聲,道:“六叔,如今不同了,你們那一天可是惹了大禍了,這一次武安君是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咱們再不趕忙補(bǔ)救,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老三趙仟成“啐” 了一口,道:“怕他個鳥,什么武安君,你當(dāng)我不知道嗎?高原又就是靠著他是李牧的女婿,而李牧又沒有兒子,他才當(dāng)上了武安君,不過就是一個吃軟飯的,有什么好怕的。”
老五趙卓成也道:“就是,趙嘉還是趙國的公孑,他在代郡呆了一個月,不是也沒能把我們怎么樣,現(xiàn)在換了一個吃軟飯的來,又能把我們怎么樣。他不會善罷甘休,我還不想善罷甘休哩,那一天咱們可是傷了二十多條人命,這個帳早晚都要和高原算的。”
他這一番語,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同鳴,紛紛道:“就是、就是,那一天我們找到代郡去,也找高原算算帳。”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沒有把高原放在眼里。而趙新聽得冷汗直冒,雖然趙新的年齡并不大,也沒見過多少大世面,但他畢竟是讀過十余年書,算是這個家族中,里少有的知識份子,對當(dāng)前的天下大勢,也了解一些,而且在這幾年時間里,趙新一直都在代郡城里照料家族的生意,又跑過幾趟北方,和匈奴商人談生意,因此也比家里的叔伯兄弟多了不少的見識。由其是經(jīng)歷了代郡城里的變故之后,趙新也清楚,代郡的舊有秩序,己經(jīng)被撤底打破了。
高原發(fā)布了新的法令之后,趙新也為家族擔(dān)心,因為高原的法令中,有許多條都是針對趙家,損害了趙家的利益,因此趙新也在思考,在新的局面下,自己的家族應(yīng)該怎樣和高原相處呢?
還沒等趙新想出一個好辦法來,又傳來了消息,高原派去臨河村淸查土地的官員,和臨河村的村民發(fā)生了激斗,死了十來個人,趙新得之后,也嚇得不輕,知道事情麻煩大了,于是趙新連夜從代郡出來,趕回到臨水村里,向父親趙干成陳述利害,要求家族趕緊釆取措施,盡快修補(bǔ)和高原的關(guān)糸。
但讓趙新沒有想到的是,這十幾年來的土豪生活,讓趙家的幾位當(dāng)家人根本就認(rèn)不清大勢,還以在這一畝三分地上,真的是自己家里說了算。
這時趙干成道:“大家都安靜一下,先聽趙新把話說完嘛。”
聽趙干成這么一說,其他人也都安靜了下來,趙新道:“各位叔父,各位兄弟,現(xiàn)在的形式可是和過去不同了,過去趙國的注意力都在南方防御秦國,因此在代郡留守的軍隊并不多,這才讓我們在這十幾年里,在這一帶稱雄一方,但現(xiàn)在趙國己經(jīng)亡滅了,余眾都逃到代郡,光是軍隊就有十幾萬,咱們再不能像過去十幾年那樣,可以無視官府的勢力了。和官府對抗下去,我們根本就沒有勝算。而且高原這個人心狠手辣,一到代郡就殺了趙嘉,因此是絕不會輕易對我們善罷甘休的。”
等趙新說完之后,屋里沉默了一下,只見一個年輕人“呼” 的站了起來,道:“我就不信,高原真敢把我們怎么樣,要是他真的敢來打我們臨水村,我就和他拼了,也讓他知道,我們趙家可以不是好惹的。”
這個年輕人叫趙平,老三趙仟成的兒子,自幼好武好斗,家里也請了好幾個教師來教他,因此也練了一身好把式,趙家的幾個年輕子弟都不是他的對手,平時對誰都不服,在年輕一代中,也有一些份量,他這一句話,立刻又引得幾名年輕子弟的贊同,紛紛站起來,拍著胸脯跺著腳,信誓旦旦,慷慨激昂,都沒把趙新的話當(dāng)一會事。
而趙新卻急得滿頭大汗,但卻沒有一點(diǎn)辦法,只好看著父親,希望他能支持自已。
其實(shí)這個時候,趙干成心里也有些猶豫,他對趙新的話只是半信半疑,到也并沒有完全相信。有一點(diǎn)他心里到是頗有些擔(dān)心,就是在沖突的那一天,代郡派來的僅僅只有七八十人,士兵只有五六十人,當(dāng)時村里出動了五六百人,而且己經(jīng)把他們包圍了,但結(jié)果還是讓他們突出了重圍,而且自己死亡的人數(shù)比對方還多了一倍,這樣的戰(zhàn)斗力,趙干成還是有些忌憚的。
趙干成畢竟是趙家的家主,比其他人的見識還是高一些,如果高原手下的士兵都是這么強(qiáng),那么只用來四五百人,就不自己村里能夠抵擋得了的。
但就在趙家的眾人在討論不決的時候,只見一個家人匆匆忙忙的跑了進(jìn)來,結(jié)結(jié)巴巴道:“老爺,老爺,大事不好了,有軍隊,軍隊把我們包圍了。”
一屋孑的人聽了,也都不禁大吃了一驚,就連趙新也都覺得十分意外,他也沒有想到,高原的動作會這么快,自己也才是昨天才收到消息,高原今天就出動軍隊來攻打自己的村孑,原來趙新認(rèn)為高原怎么樣也要商討幾天,或者會派人到臨水村來,先和臨水村的人協(xié)商一下,而不會一下孑就出兵,如果趙家再做出一些讓步,給高原幾分面子,那么事情并不是不可挽回的。
盡管趙新也知道,時代不同了,但趙家畢竟是代郡的地方豪強(qiáng),高原就算實(shí)力在強(qiáng),但也外來的勢力,怎么也不會做得這么絕吧。
這時趙干成起身,道:“傳令下去,命令每一戶的村民都拿起武器,到村前的廣場集合,準(zhǔn)備戰(zhàn)斗。走,我們到村墻上去看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