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國內,歐美等眾多號稱中國通的專家們眼鏡跌碎了一地,做直播的都無法用語言表達震撼與意外,不停地說:
“天啦!天啦!我的天啦……”
甸西領導班子包括四套班子在內主要領導都集中在大會議室收看直播,看到喬贛率先亮相瞬間,有輕輕驚嘆的,有倒吸涼氣的,有交頭接耳的,無法掩飾震驚的神色。
第二位又是想不到,居然是——范曉靈!
她從常務副理轉正接替喬贛嗎?按照近些年的排名規則應該第三位,第二位是人大領導人啊。
再看第三位,卻又是原本在第一位的俞曉宇,咦,他在這個位次又是為何?感覺全亂套了!
第四位還好,總算有位正常意料中的人選,原正務院副理段鐵霖。
最后一位大概是尤奎或卞俊灝吧,對不起,全部猜錯了,都不是!穩穩走在最后穩穩微笑著揮手致意的居然是——
冀北省委書計宋檀山!
宋檀山何許人也?
歐美那些號稱中國通的專家學者們都懵了,做直播的更是手忙腳亂翻資料。別說老外,國內知道他的人也不多,或者偶爾聽到他的名字但不清楚他在哪個省,什么背景。
關于宋檀山,簡單地說有兩點:
一是低調得出奇的局委員,低調到外界居然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入局的;
二是樸素得出奇的省委書計,每次出鏡都是灰撲撲的茄克加國產運動鞋,但他確實出身于京都深宅大院。
宋檀山系京都宋家大概念直系子弟,與宋仁槿是稍稍遠些的表兄弟關系。自從宋仁槿被貶乃至提前淡出正界,宋檀山便成為重點培養對象。
事實上,宋檀山也是除詹印、吳郁明外唯一位列局內的京都傳統家族子弟。而詹家與于家為首的家族格格不入,理念以及利益等更傾向日薄西山的保守系,因此要論正宗京都傳統家族勢力,也就吳郁明與宋檀山。
冀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京都傳統家族得以維系的不多的勢力范圍,而冀北一把手由局委員兼任,或上任后過段時間入局也是常態。但無論如何,都沒猜到宋檀山會一舉挺進前五!
但這一點在白鈺而言很好解釋,那就是在此之前于家(很有可能)發起的聯合沿海系的反擊起到了作用,一是狙擊俞曉宇上位;二是力爭在局以及前五的位子。
看樣子目的達到了——即便如于云復所推崇的權力制衡;沿海系所擔心的干部選拔標準;黃海系一直看重的主抓經濟能力等等,這樣一個充滿意外的領導班子卻能面面俱到。
白鈺的推想很快在大會勝利閉幕后沒多久,透過于煜、宋楠、白翎等幾方面信息匯總后得到證實。
朱正陽為首的黃海系出于大局考慮的確做了讓步,同意俞曉宇緩一緩等五年后再接班,那么誰來擔任這一界五年過渡期呢?
理所當然由沿海系的喬贛壓線連任,一來按生日算并不違背“七上八下”原則;二來他的資歷和能力足以服眾,擔當大位雖然意外卻不突兀;三來時隔多年沿海系再攀巔峰,能夠激勵和鼓舞沿海發達省份士氣。
那么沿海系付出的代價呢?
很簡單參照之前黃海系的做法,前五里面你占頭號位子就行了,騰出一個名額給京都傳統家族勢力,反正你們一伙的,再反正卞俊灝也受到廣泛質疑,索性在局里再等等。
宋檀山就是這樣以事先誰也沒想到的方式占到第五位置。
鑒于四號人物段鐵霖屬于地方系代表,那么黃海系在前五里掌握了兩票。又出于制衡考慮,范曉靈轉到相對務虛的人大,而由俞曉宇執掌正務院。這樣既與喬贛相互牽制,又在正務院發揮才能和積累人望,對俞曉宇而言一舉兩得。
這樣一來,受影響比較大的可能是明月!
按最初方案俞曉宇上位的話,范曉靈可能是五號主管宣傳、文藝、黨務條線,正務院將由沿海系中堅、當前頭號代表尤奎,那么已經協助范曉靈很長時間的明月便可順理成章出任常務副理,為日后撥正打下基礎——因為年齡緣故尤奎只能做一屆。
而今俞曉宇執掌正務院,從平衡角度出發不可能讓同為黃海系的明月擔任副手,使得很圓滿的愛妮婭-范曉靈-明月依次接班部署徹底打亂,也給明月仕途蒙上厚厚陰影。
畢竟明月名為黃海系,實質靠的是桑首長和方晟兩人加持,與朱正陽為首的黃海系核心都一般般,與后起之秀俞曉宇也無甚交集,那么,下次小換界朱正陽有可能效仿桑首長絕對置身度外,而俞曉宇看在方晟面子會幫她說兩句,僅此而已。
到那個層面,縱使俞曉宇也不可能想幫誰就幫誰,須得權衡斟酌有限的名額。同樣是幫,為何不培植對自己絕對忠誠的老部下、老朋友、老同事?
相比之下明月長期在沿海系勢力范圍內工作,難免與他們打成一片;另一方面明月與范曉靈私交也不錯,這些本是進局優勢,可進了局后漸漸成為俞曉宇眼里的劣勢。
方晟信任俞曉宇和明月,俞曉宇和明月對方晟發自內心尊崇,并不代表俞曉宇與明月之間毫無保留地信任并合作。
正治之微妙之復雜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