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沿海系大佬們合計的,鐘組部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沿海系多年來重兵把守戰略要塞,必須委派最具實力者出面競爭,如果沒有“教子無方”事件,李鶴根的確是最佳人選。
這個問題上,沿海系和李鶴根一樣都大意了,以為嚴華杰出面做的調停,份量和面子都夠,事情象風吹過似的一點事都沒有。
詹印背后的傳統家族勢力,衛君勝背后的地方系,都不約而同等著沿海系的誤判和自以為沒事。
很簡單,大換界級別的人事提名如同下棋,棋不是一個人下,必須你走一步,我走一步,絕對不可能連走兩步、三步。
也就是說,關于鐘組.部長、鐘宣.部長兩大要害職務,沿海系只有一次提名權,用過就作廢,不可能說——
哎呀,鶴根同志上不了我們換個!
對不起,沒得玩。
反之,假設沿海系預知這一點并臨時換下李鶴根,改讓同為局委員、東吳省委書計武曙德參與競爭,把握大得多。
因此詹印、衛君勝默契下的精準打擊深深扎中沿海系軟肋,可謂經典一戰。
詹印痛斥當晚,李鶴根惴惴不安來到最有話語權也掌控決定權的沿海系大佬家,未料往常通行無阻的車牌不管用了,兩名警衛攔在車前客氣而嚴肅地說:
“對不起,老首長已經休息。”
老首長有晚睡的習慣,正常都到子夜時分才休息,李鶴根明知如此卻不便多說,怏怏讓司機轉往另一位大佬家。
半小時后同樣吃了閉門羹,李鶴根悵然若失呆呆看著車窗外的街景,他不吩咐去哪兒司機也不敢多問,車子象游魂野鬼在寬闊平直的大街上漫無目的亂開。
此時此刻,熟知沿海系內部規矩的李鶴根已經猜到即將發生的事:
大佬們會緊急止損,推出新的競爭人選;
自己會被拋棄;
新一輪博弈和討價還價即將展開;
而自己,卻已漸漸變成局外人……
當夜車子在京都大街上開了四個多小時,耗盡最后一滴油趴窩在路邊才作罷。
“首長……我我我……我叫車接首長回去休息吧?”
司機看著短短幾個小時象蒼老十歲的李鶴根,怯生生問道。
李鶴根頹然擺擺手:“還休什么息?還休什么息……”
在此次大調整當中,李鶴根以局委員身份被調到白山擔任省委書計,爆出最大的冷門。
官場人事調整也有正治密碼,白山本身就是密碼之一。多年前同樣是局委員、京都市委書計的李大明也突然被貶黜到白山,從此一路下滑郁郁而終。
白山省規模、體量、地位決定了省委書計不可能由局委員兼任,因此可以預見,大換界后李鶴根將會出局!
對李鶴根而言自然是毀滅性的打擊和官場徹底慘敗,可對沿海系來說卻是壯士斷腕、及時止損之舉。
因為李鶴根已被標上“教子無方”標簽,留在局內必定成為各方攻訐的靶子,且不如砍掉他換上底子干凈的沿海系中堅干部,縱然競爭力稍遜但可挺直腰桿參與博弈。
正治是現實而殘酷的。
接受談話當晚,在外面徘徊了三個小時的李鶴根回到家,將李曉洵叫到書房溫和地說:
“曉洵不是一直想出國嗎?我托了人幫你申請英國名校,準備一下,下月初就過去吧。”
李曉洵大喜,顫聲道:“是啊是啊,出國留學是我的夢想……可是爸爸,我英語不行,到那邊沒法聽課怎么辦?”
李鶴根道:“先上語言班然后讀本科,有興趣繼續讀研,多學點知識對將來發展有好處。”
“好的好的……”
李曉洵笑得合不攏嘴,驀地李夫人從外面沖進來一把抱住兒子,哭泣道:“不行,你不能出去……老李,虎毒不傷子,你怎忍心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