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www.】,本站為您提供熱門小說免費閱讀。
1o7219o8遠東狂人第271章籠中之鳥上
詡光灑在皇城那明晃晃的琉璃瓦上。一片金黃讓人目眩幾。紅墻黃瓦這才是皇家的氣派。
可惜那已經走過去的氣派了。所謂的大清國早已壽終正寢現在那紅墻黃瓦的地方叫做“紫禁城博物院”是共和中國的第一座國立博物院現在無論華人、洋人還是販夫、走卒只要花幾個錢買張門票。就能大搖大擺的走進那座曾經的皇家禁地去一睹那曾經神圣而威嚴的皇城風采。
這要是擱在過去那些買了門票逛皇城的草民就是一個凌遲的下場。不要說是去逛皇城了就是站在高處瞥一眼紫禁城那也是個“大不敬”的罪名便是王爺也沒那膽子去窺伺大內。
不過現在作為大清國曾經的醇親王、攝政王載汗卻正站在醇親王府的房頂上手舉一架英國造單筒望遠鏡向皇城方向眺望一邊望還一邊落淚身邊則簇擁著幾個王府的包衣奴才護持左右免得這位王爺心神恍惚之下摔下房頂。
醇親王府坐落在什剎海北河沿邊。風景極好位置極佳站在王府登高遠眺能輕松的望見景山。如果能見度好的話也卑望見景山南邊那座氣勢恢弘、紅墻黃瓦的紫禁城。
對于現在的載討來說那座紫禁城既熟悉又陌生作為皇家貴胄的一員他沒少進那座皇城去年的時候他更是抱著三歲的小皇帝在那座皇城里接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只是那山呼“萬歲”的喊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的時候南方已響起了革命黨人的槍炮聲那震耳欲聾的炮聲不僅轟塌了這個腐朽王朝最后的幾根支柱同時也轟碎了載洋的攝政王之夢。
攝政王之夢這本就不是什么美夢。這大清王朝肇建以來一共就只出過兩位“攝政王”前一位攝政王是睿親王多爾衰作為大清王朝鼎定中原的第一功臣他也曾權勢熏天不可一世可是當他突然暴斃之后沒多久這堂堂大清國的攝政王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不但失去了世襲罔替的王爵而且也失去了太廟受祭的資格甚至就連皇家的宗譜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了這大清國的第一位攝政王下場之凄涼由此可見一斑;至于大清國的第二個攝政王就是醇親王載講了雖然他沒有失去宗譜上的地個但是他比多爾襄更慘因為他是“亡國攝政王”這大清國二百余年的國作就算是亡在他手里了。
由此即可看出這大清國的攝政王都沒有什么好下場也難怪載洋黯然神傷以致落淚了。
自從清室頒布退位詔書并搬離紫禁城以來載詳就一直隱居在醇親王府里足不出戶至于原因也很簡單一則是他無法面對旗人對他“亡國攝政王”的指摘二則是他確實也無法走出王府現在的醇親王府由民國政府派兵“保護”沒有袁大總統的許可載汗柳俊帝浮儀就是這華麗囚籠里的人犯。哪里都不能去。
共和政府對醇親王府的“保護”措施嚴密正門、側門、后門、便門甚至就連狗洞都有士兵把守而且這些士兵來自于不同地方北洋軍是山東兵共和軍是湖北兵同盟會是福建兵光復會則是淅江兵。這些來自不同省份的士兵共同看守著一幫滿清時代的皇家貴胄試問。什么樣的人才能從他們眼皮子底下逃出王府呢?
所以醇親王載汗根本就沒打算逃亡雖然他幾乎每天都要站在房頂上眺望紫禁城方向可是這個行動僅僅只是表明他對過去的追思并不代表他正做著什么秘密謀刮。
“唉世道變了啊。”
載汗嘆了口氣。將望遠鏡轉了方向去望太液池方向。
太液池位于紫禁城東雖在皇城之外但因為那里是西苑所在地。所以也是皇家禁地由于被一道土堤分成南北兩部分那里又稱中海、南海當年戊戌變法失敗之后。光緒皇帝就被囚禁在南海的那座小島上那座小島叫做瀛臺小島周圍四面環水只有一道石橋與6地相連。非常適合囚禁人犯雖然那里水并不太深而且光緒皇帝也曾逃出小島一次不過直到死去他仍是被軟禁在那里就連載洋也沒見過光緒皇帝最后一面雖然他是光緒皇帝的嫡親弟弟。
望著瀛臺載汗濁淚滾滾模糊了視線急忙拿出絲帕擦了擦眼睛。
“王爺多保重。”
個包衣奴才小聲嘀咕了一句然后迅低下頭去不敢再羅嗦畢竟這種場面他們一段日子以來已是司空見慣了攝政王只要登高遠眺就一定會哭上一哭旁人勸不住。后來就由他去了反正這王爺現在也是落架的鳳凰略表忠心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看在這王府每年還有些進項、還能保證包衣們的體己銀子的份上的話這幫包衣奴才早就一哄而散去做共和中國的公民了。
“狗奴才要你羅卑!”
像往常一樣載洋叱罵一句。又舉起望遠鏡繼續朝中海、南海望棄。
那里正在大肆興工建設因為袁世凱袁大總統看中了那地方將其作為總統府現在的西苑已是民國政府的總統府所在地了曾經以王家園林現在成了共和中國的中樞重地。其實載評并不關心總統府的建設問題他只是好奇不知道袁世凱以后會怎么安排瀛臺用途畢竟那里曾經軟禁過一位愧儡天子而且那位愧儡天子就死在瀛臺那地方很不吉利真不知道袁世凱為什么看中了那里難道只是因為西苑距離紫禁城近、可以沾些“王氣”的緣故?
載汗想不明白而且他也不想繼續琢磨下去了今日他已在房頂上站了半個時辰那滑不溜丟的琉璃瓦讓他雙腿軟所以他適時結束了對總統府的窺伺吩咐包衣奴才們架起木梯順著木梯走下站回了天井。
將望遠鏡交給一名包衣奴才載洋掃了眼天井問道:“咯拉莽胴還沒回來?”
“回王爺大管事的還沒回來。”那包衣奴才戰戰兢兢的回答道。
忿拉莽阿是醇親王府的管事官漢名張文治也是包衣出身因為伺候載洋父親奕騾多年很得信任。于是由蘇拉一步一步升到管事官的職位那咯拉莽阿的旗姓就是奕鑷賞的殊榮。自從清室退位讓國之后。這張文治就承擔起了醇親王府平日采買的重任更見王府上下信任。
不過采買歸采買張文治卻也不能說去哪里就去哪里出了王府就有士兵跟隨走得遠了還必須先向“醇王府監督委員會”申請得到批準才準遠行而且也必須由士兵“保護”可以說共和政府對于王府的“保護”非常周到就連傳個話進王府都不太容易。
簡而言之:現在的醇王府就是鳥籠。載洋就是這鳥籠里的那只小鳥。活著但毫無自由。
自從共和政府將王府里頭的電話拆走之后載萍與外界的唯一聯系幾乎就只有報紙了每日眺望完紫禁城后他總是要將那幾份訂閱的報紙仔仔細細的看上幾遍。
載汗平日閱報都是在寶翰堂。這里既是醇親王府的大米房也是載汗的起居室以前做攝政王的時候載汁還會時不時的出去走走但自從被趕出紫禁城后他這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躲在這寶翰堂里不是看書看報便是寫字作畫倒也悠閑。
像往常一樣眺望完了紫禁城后載津由幾名包衣奴才伺候著回了寶翰堂幾張當天的報紙已整整齊齊的擺在了書桌上幾張京城容錦齋的宣紙也平整的鋪在桌上一名包衣奴才已手持狼毫筆立在桌邊只要載洋愿意隨時可以揮灑才情。
不過今日的載汗顯然沒有心情寫字作畫就連閱報的興趣也提不起來。進了書房將手一擺屋里所有仆人都退了下去就剩下載津一人端坐在書桌后呆了半晌。
等書房里的那座西洋座鐘敲響鐘鈴。載汗這才回過神于是拉開抽屜。將一封信拿了出來擺在桌上看了又看。
這封信沒有署名也沒有抬頭只有短短的幾行蠅頭小字如果放在以前這信根本就呈不到載汗眼前但是現在情勢不同因為這封信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的飛到載汗書房里的。
昨日載洋回書房閱報網一翻開頭一張報紙就看見了蓋在報紙下的這封來歷不明的信當時就頗覺驚訝。因為按照常理王府里頭的人是不可能與外頭的人取得直接聯系的。就算是管家張文治每次出府回府也都必須接受士兵們的搜身檢查別說是一封信便是一張紙條也休想帶回王府。
用民國政府的話來說這是為了防止清室廢帝被滿清頑固派利用據說是共和軍總司令趙北的提議。自從建自戰爭爆以來那些看守王府的士兵一直在利用這個借口禁止王府里的人與外界溝通消息便是載洋所看的報紙也都是由士兵送進王府的所以除非是士兵默許否則。任何信件都不可能送到載待面前。
不過這封來歷不明的信到底還是送到了載沛面前雖然載洋想不明白這封信到底是怎么送進王府的但是那信上的內容卻叫他驚訝之極。
那其實是一封表忠信內容除了拍載漆的馬屁之外剩下的就是鼓吹清朝復辟的事情按照那信上的說法自從清室退位詔書頒布之后。一些封疆大吏已秘密策刑了一個營救計戈”打算將廢帝浮儀從被軟禁的醇王府救出去帶領八旗遺老遺少復國。
昨日看完信后載洋嚇得不輕昨晚一夜未合眼琢磨著這“復國大業”的可行性最后卻得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結論:這封信可能是民國政府設下的一個圈套他們想對清室趕盡殺絕所以故意派人送來一封信。想以此為借口消滅醇王府里的所有人犯最不濟也要取消那個“退位清室優待條件”。
現在聽說袁世凱的北洋正在鬧財政危機南方的革命軍政府也在鬧財政危機他們肯定是覺得清室優待條件太優厚了所以想賴帳想找個借口光明正大的干掉滿清皇室成員這樣他們就不必再給皇室優待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封莫名其妙的信就是一個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