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九龍窟大戰(zhàn)爆發(fā),在呂純參戰(zhàn)之后我才明白風神到底對他動了什么手腳。先前我說過,玄關對修行者來說至關重要,伴隨修行者一生。天尊強者的玄關堪稱一個小世界,真炁在其中可以演化萬物。陰司十八層地獄據(jù)說就是戰(zhàn)死的天尊玄關所化
。那天風神在呂純的玄關中打入了一絲毀滅之力,從此呂純的玄關再也無法演化任何一種新生事物。所有新生事物都會被摧毀,而他原來儲存在玄關中真炁所演化出的雷力
,也會用一分少一分。
換句話說,呂純已經(jīng)廢了。
別人越戰(zhàn)越勇,而他越戰(zhàn)越廢柴。如果他從此不再和人交手,依然可以保持著元神境界的戰(zhàn)力。但是這不可能,龍虎山的天下行走怎么可能不出戰(zhàn)?
很容易想象,這個所謂的道門瘋子會面臨多大的驚喜。
此時天色已經(jīng)很晚,看到我?guī)煾附╆枱o恙我也終于可以安心下山。
今日的論道大會我成了眾人的焦點,從館舍走向道觀前庭,這里一路上凡事遇見我的道門之人都對我側目,其中還有很多指指點點。
當我穿過前庭就要走向道觀大門的時候,有兩個惠濟觀的道士走過來把我喊住。
“福生無量天尊,觀主找施主有事商談。”其中一個道士說道。
這些天我一直在惠濟觀中來往,惠濟觀的道士也一直對我視而不見,今天卻不知道要找我何事。
我跟著道士走,很快被領到陳觀主獨居的小院。小院面積不大,卻很幽靜,栽滿了梅蘭松竹四君子。
我進去的時候,陳觀主就站在院子中央,和以前我見到他的時候不一樣,現(xiàn)在的他顯得很謙和,也很低調(diào)。
想想也容易明白,如今大半個天師府都來,他只是小小的惠濟觀觀主,的確算不了什么。最大的名頭也不過是當年道士的隨身弟子,還是個資質(zhì)平庸的弟子。
“福生無量天尊,不知觀主找我何事?”我走到面前見禮后說道。
“進去吧,掌教在里面等你。”陳觀主面無表情的說道。
聽他說是掌教要見我,我心中一驚。
張遠山是當年那道士的師兄,他要找我,肯定和我盜命有關。
而且論道大會上的情形我也看出來了,天師府不是所有人都把當年的道士看做天師府的榮譽,譬如呂純的師父和極為老道士,竟像是對當年的道士頗有微詞。
反倒是龍虎山的掌教很在意當年道士的事,或許他們兩個師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的緣故。
推門進屋,掌教背對著我打量著屋里的一幅畫。
畫中人是個面目清秀的道士,我不認得,但是我認得他手中的劍,他的劍和陳觀主的一樣,這樣一來畫中人肯定就是當年那道士了。
想到這里我開始認真打量他的畫像,很平凡的一張臉,卻有一雙恬然沉靜的眼睛。畫中的道士手持齋蘸法師劍站在一處懸崖上面,臨風望遠。
我看了很久,也沒有看出什么神異,就是很平凡的一個道士只不過格外淡然一點而已。
龍虎山掌教來找我肯定是和盜命有關,這件事他知道我心里也清楚,所以我倆看畫的時候也沒有交談,我在等著他發(fā)問。
“看到他你有什么感覺?”半晌之后,掌教開口問我。
“沒什么感覺。”我很老實的回答。
“他和你是本家,也姓謝。”
“叫什么?”我問道。
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從我聽說道士這個人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人和我說過他的名字。
白老鬼沒說,師娘沒說,姜雪陽也沒有說過。就連擁有破軍命格的姽婳,都沒有和我提過他的名字。
所有人再和我提到他的時候,都只說是當年的道士。我曾經(jīng)問過白老鬼道士叫什么,這個名字和九龍窟里面的玄機一樣,已經(jīng)成了禁忌,不可言說。別人不可說,但是龍虎山掌教肯定可以告訴我,因為他是掌教的師弟,有
資格直呼他的名諱。
果然,在沉默了一會之后,掌教說出了他的名諱。
“謝流云。”
這個名字宛若一道晴天霹靂,閃過我的識海,猝不及防之下,我身子一晃差點倒在地上。
這三個字好像有魔力一般,我的大腦開始出現(xiàn)一片空白,剎那之后又好像有無數(shù)的記憶片段翻涌著想從我的識海深處涌現(xiàn)。
然而,最終我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清晰的鏡像,記憶被掩埋在識海深處。
不知過了多久,當我驚醒過來的時候全身被汗水打濕。
這期間,龍虎山掌教一直在邊上死死的盯著我看,皺紋深刻的臉上老淚縱橫。
我不敢詢問什么,默默的再次看向道士的畫像。
畫中的風景沒有任何變化,道士的身影也沒有變,只是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我總覺得他的眼神變了。
原本恬淡沉靜的眼神,此時變得冷峻無比,甚至還帶著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氣。
“畫里的山崖是什么地方?”看到龍虎山掌教神情恢復后,我便問他畫像中是什么地方。
“華山北峰。等九龍窟事了之后,你可以去走走。”
華山自古就是道門圣地,有第四洞天之撐。
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云,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云臺,因此又名云臺峰。
李白曾經(jīng)有詩曰: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
這北峰也被后世之人稱為云坐臺。
龍虎山掌教說,一百多年前,道士曾經(jīng)在華山參加過道門斗法大會。
在這場大會上,道士技驚四座,以道門四大傳說術法震撼了整個道門,也為龍虎山正一盟威道帶來無上榮譽。
當時的天師府還名聲不顯,世人只尊龍虎山正一盟威道。不像今天這般,言必稱天師府。
今天,道士的名字雖然被天師府收錄,其實他本人在生前從未加入過天師府。
“他為什么不加入天師府?”我問道。“理念不合。當時是亂世年代,天師府主張人道復蘇,教化世人信奉人道教義。我?guī)煹軈s認為,亂世很快就會過去,沒有必要去改變他們的信仰。其實,這不是分歧產(chǎn)生的
關鍵。”
“那關鍵是什么?”我說道。
“關鍵是天師府積極入世,只是想借助民心的信仰之力開啟函谷關。”
函谷關是人道祖庭,在末法時代被天道封禁,傳說中只要民心凝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解開天道封印,讓函谷關重現(xiàn)人間。
“這樣做對他們有什么好處?”“函谷關是人道祖庭,里面供奉著我人道數(shù)位天尊,道法神術,靈丹妙藥,功德法器。一旦開啟函谷關,人間道門就有機會進入其中聆聽大道之音,甚至可以尋覓長生之法
。”
“怪不得,原來只是為了長生。可是他又為什么反對呢,難道他不愿意長生?”我又問道。
“我問你,你可愿意長生?”龍虎山掌教問我。
“我當然愿意。”我想都沒想就直接回答道。誰不愿長生不老,即便活的一無是處,好死也沒有賴活著強啊。
“你這樣說只是因為你的境界還沒到,等你到了他當年的境界,就會明白,長生不老有時候更像是一個詛咒。”
我想了許久,也想不明白長生為什么會變成詛咒。不過我沒有過度糾結這個,長生什么的太虛無縹緲了。
我又問了掌教一個我比較關心也一直很困惑的問題,道士的修行境界。
“掌教,他的修為真的只是玄關巔峰么?”
“玄關巔峰哪來的本事去盜黃泉水,更別說一戰(zhàn)算死黃河八大王了。”龍虎山掌教說道。
“我想也是,可是怎么沒人說過道士凝聚出元神呢?末法時代元神難以凝聚,如果他凝聚出了元神肯定會被記錄在道藏,在道門口口相傳。”
“他的確沒有凝聚出元神,他連長生都不愿意,又怎么會放棄人類本身的識神。”
“好吧。既不是玄關巔峰,也沒有凝聚出元神,那他一身的本事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我想了想問道。“下元節(jié)在即,等你進入九龍窟尋找身世的時候就會明白了。”龍虎山掌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