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啊?”
“大林子。是我,曹東東啊。勝利讓我來陪陪你,下午出去玩嗎。”
沈林暫時放下心中的愁緒,點點頭說:“好的,等我出來。”
放下通知書,走出自家土屋,果然看見一個戴著草帽,穿著黃膠鞋的年輕人,而且皮膚被曬的黝黑。手里還提著兩根小黃瓜。
曹東東也是沈林后世記憶中的發小,由于太過于本份老實,初中畢業后就跟著父親曹大成在家種地。
后來出去打過幾年工,回來娶了鄰村的女孩子做了媳婦,承包了村里的魚塘養殖牛蛙。因為勤勞吃苦,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給,吃根黃瓜解解渴。先到我家坐坐去。”曹東東將手里的黃瓜遞給沈林一根。
“謝了,放假后我還沒去你家玩過呢。”
沈林接過黃瓜,咬了一口。夏天吃口涼爽的黃瓜真舒服。
倆人沿著小土路兩分鐘就到了曹東東家。
曹東東的家是這個年代農村常見的三間土房連在一起的樣式,門朝南開著,東屋是曹東東住的,西屋是大成叔和東子媽住的。
大屋的南邊還有一間門朝東開的燒灶的土屋,江東省的俗稱就叫“鍋屋”。
這會兒曹東東的爸媽也不在家,曹東東解釋道:“我爸媽去田里忙農活了,本來我也要去的。中午王勝利告訴我說你心里煩,讓我下午陪陪你。”
“來,喝口水。中午剛泡的梨花茶,我媽的手藝。”說著捧起桌子上放的大白瓷茶壺給沈林倒了滿滿一搪瓷杯。
沈林喝著茶笑道:“這個王勝利,自己才剛有了工作就開始指使起你來了。”
曹東東憨憨一笑笑:“我們下午去河邊叉魚去怎么樣,晚上讓我媽做道紅燜魚。”
“行啊,看來今天晚上有口福了。”沈林笑到。
曹東東媽媽做的紅燜魚,味道一絕。
曹東東走到屋外,拿起掛在土墻上曬著的魚叉和魚簍,在土墻下脫了黃膠鞋,也不再穿鞋子,光著腳帶著沈林往村東的河邊走去。
紅旗二村的河是一條人工河,是六七十年代的村民集體挑泥挑出來的,能通過湖陽鎮連接到陽城市的辛陽河,辛陽河上的船運在公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是要承受主要運輸功能的。
村民們雖然平時趕集有小公路能去湖陽鎮,但是依然要用水泥駁船運糧食、稻草等到湖陽鎮上。
兩人沿著村路走了幾分鐘,在一片參天的楓楊樹林邊轉到了村東的河壩上。
人工河在這時候還沒有被工業廢水和白色垃圾污染,河水還是很清澈的,竟然還能在河邊大樹陰影下看到有幾頭水牛在戲水。
兩人選了處有小碼頭的地方停下。
“大林子,你拿著魚簍,我到河壩下面去叉魚,你在上面等我。”
“好的,東子,你小心點啊。”
“放心,這河下面沒水草,我水性又好,沒事。”
說完挽起褲腳,曹東東下了河水里,仔細觀察著河里的動靜。
沒多久,曹東東突然將手里的魚叉快速的插進河里,又馬上提出了水面,一只大概兩斤多重的花鰱被叉了上來。
曹東東將花鰱從魚叉上取下來,拋到河壩上。“大林子,別讓它在跳進河里,快放到魚簍里。”
“我撿魚獲也是老手啦,哈哈哈!”
沈林也不含糊,掐著活蹦亂跳的魚丟進魚簍。
不到一個小時,魚簍里就有了七八條魚,沈林顛了顛魚簍,有十多斤了,不由得感嘆,在這個沒有污染和捕撈泛濫的年代,連魚都是肥美的。
到了后世,鄉村小河里想弄到這么多魚可不容易了。
看著天色已經不早,魚簍也裝滿了,兩人便在碼頭上洗洗身上的魚腥味往曹東東家里走去。
走著走著沈林想起自己中午聽到的一件事,問曹東東:“村里敬老院前面的魚塘現在有魚嗎?”
“那魚塘剛清理掉,沒有魚的,要是有魚的話,我還帶你去河邊叉魚嗎。現在那里邊只有青蛙和蛤蟆。”曹東東回答道。
“癩蛤蟆?很多嗎?”沈林隱約想到了什么。
“癩蛤蟆多的要死,又沒人抓,一到晚上叫個不停,打擾敬老院老人休息,村里干部正在煩著呢。怎么,你想捉啊?”曹東東有些好奇的問到。
“明天早上去敬老院看看唄,現在不急。”沈林談話間已經有了些思路,但還不算太清晰,就沒有著急說出來。
“天快黑了,我們走快些。”曹東東催促了一下沈林。
這個年代,鄉村土路兩邊的人家還在用煤油燈,天黑后小路就看不清了,所以一般都在天黑前回家。
“嘀鈴鈴……”
兩人扭頭一看,發現王勝利不知道什么時候騎著車到了他們后面。
“東子,大林子。叉魚去了吧!”王勝利看曹東東和沈林倆人在慢慢走著,也下車推著走。
“嗯,收獲不少呢。勝利今天晚上到我家吃飯,我媽這個時候肯定回家了,讓我媽給你們做紅燜花鰱。”曹東東也順勢把王勝利也喊上。
“那我就去啦,到時候別說我吃飯太多啊。”王勝利也不客套。
三人走了一會到了東子家的門口,王勝利隨便把自行車停在東子家的墻邊。
曹東東推開大屋的木門,朝西房喊了句,“媽,今天大林子和勝利來了,我叉了幾條魚,你燒下吧,再炒一盤黃豆,多放鹽。”
這時候西屋的門簾子被掀開,東子媽帶著護袖走出來,手里還拿著針線和鞋底。
“大林子和勝利來啦,坐坐。”東子媽連忙搬來張長條凳,用護袖抹了抹已經很光亮的凳子,招呼沈林和王勝利坐下。
“你這孩子,也不說給同學給倒水,去鍋屋殺魚去。”
“哎,我這就去。”
“東子媽,我們自己倒水,您也坐。”
王勝利搶著拿起桌子上的白瓷大茶壺,倒了幾杯水。
沈林也是客氣道:“東子媽,您太客氣了。我們不用招呼。”
“勝利去上班了吧,可比我們家東子出息多了。我們家東子笨頭笨腦的一點沒你們懂禮貌。”
王勝利咧嘴一笑,“東子媽,我能有啥出息啊,最大出不了縣、市,大林子將來大學出來是要做干部的,說不定還能去首都呢,那才是有出息。”
“大林子,那可是文曲星啊,不得了的。將來當了干部,可得拉扯一把我們家東子啊。”東子媽笑說到。
二世為人,沈林知道人最樸素的愿望不過是在自己困難的時候有人拉一把,這是人之常情。
雖然自己有著后世幾十年的經驗能幫上鄉親,這時候卻不想把話說的太滿,“我有能力的話肯定會幫東子的。”
“有心就好啊,有心就好。我去鍋屋給你們做紅燜魚去,你們聊著。”東子媽轉身出了大屋。
“大林子,你就光想著幫東子啊,還有我啊。到首都當了干部可得記得我們的同窗友誼啊。”王勝利也是打蛇隨棍上。
王勝利畢竟是已經當上了供銷社采購員,心思活泛多了,說話處事也比曹東東圓滑了不少。
沈林笑呵呵道:“我這才哪跟哪啊,還沒進大學呢,你就以為我能去首都了?”
“這不是我說的啊,今天我爸跟我說,你小子將來肯定有大出X縣里領導不就是大學畢業嘛,你以后肯定是干部。”王勝利滿眼羨慕的看著沈林。
沈林也不再解釋,這個時代的人淳樸的以為讀了大學,出來就能做大官,拉扯鄉親們是很容易的事,當人民的公仆不就是造福群眾嘛,不沖突。
兩人又聊了幾句,又聊到了沈林的學費。
“哎,林子,別出聲,東西拿著。里面有一百塊,現在別看。”王勝利突然從褲兜里摸出一個藏藍色手帕包著的小包裹,遞給了沈林。
“不用不用,我爸媽已經想辦法了,你們家也不容易。”沈林連忙推辭。
“你先拿著,我爸和我都拿工資了,以后不缺錢花,你還要讀好幾年的書呢。”王勝利不由分說地將小包裹塞到沈林手里。
沈林內心十分感動,在這個年代能沒有顧慮地借一大筆錢給別人,那需要多大的交情啊。
“紅燜花鰱來了,今年剛腌的黃豆醬,魚可鮮了。你們今天一定要吃個飽。”
就在兩人聊著的時候,曹東東的父親曹大成端著一盤魚進了大屋。
“大成叔,什么時候回來的,勞動您給我們端菜,多不好意思。”王勝利連忙迎上去。
“我回來聽到你們在聊事情,我粗人聽不懂。就去鍋屋幫忙去了。”
王勝利笑道:“大成叔,您見笑了,我們就聊聊大林子將來能當什么干部呢,要是做到縣長多好啊。”
“你先干好你采購員的工作吧,你的心思我還不知道。大林子當不當干部不關你事。”
曹大成性格傳統守舊,最見不得拉關系、走后門的行為,因此當場訓斥了王勝利一句。
沈林一看,心里暗樂,看來前世曹東東老實本份的性格果然還真是從大成叔這繼承的。
還沒等沈林張口緩和氣氛,東子媽就進了大屋。“你這老古板,不會說話就少說幾句,勝利工作干的不是挺好的嘛。勝利別生氣啊,我們吃飯,飯桌上聊別的。”
王勝利跟道:“對對對,我們聊別的。我今天在鎮上看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東子媽點上煤油燈放到桌子邊,又端了盤炒的花白的黃豆過來。
曹大成說:“都坐過來吃晚飯吧。剛才我也是嘴笨不會說,勝利你別放心上。”
“沒事沒事,大成叔。我跟東子、大林子,三人是鐵哥們。”王勝利笑著說到。
這頓飯開始氣氛有點尷尬,好在王勝利也是個伶俐人,講了幾件鎮上的趣聞將氣氛緩和了下去。
東子媽將紅燜魚燒的鮮辣美味,很是下飯。
……
“東子媽,今天的魚真香,我都吃了倆大碗飯。”沈林放下筷子說道。
“這孩子,喜歡吃,以后就多來吃,魚管夠。”大成叔看著沈林微笑著,隨后用鄭重的目光點了一下東子媽。
“林子,聽說你大學還要不少學費,咱們家也沒啥能幫忙的,以后就多到咱家吃吃飯。”大成叔拍了拍沈林的肩膀。
“林子,這些肉票、糧票你拿著,到了大學別餓著自己。”東子媽也摸出個小布包遞給沈林。
沈林下意識的想拒絕。
“拿著!聽話。”東子媽用力把小布包塞進沈林的手中。
“那先謝謝了,這些我以后肯定還。”
沈林只好收下小布包,捏在手心中。感覺眼淚又要不爭氣的流出來了。
曹東東一家都務農,生活特別不容易,這時候拿出來的東西比后世的任何東西都珍貴。
“回去吧,天黑就不留你們了,路上當心。”大成叔看沈林收下東西,沒再繼續挽留。
王勝利看了眼沈林的手心,對沈林說:“走吧,我送你回家,我口袋里有個小手電筒。”
“大成叔,那我跟林子就回去了。”
“謝謝大成叔,東子媽。我們就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