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闭f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啊!”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楹螅伺e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
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闭f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楹,二人舉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闭f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啊!”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楹螅伺e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闭f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啊!”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楹螅伺e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闭f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婚后,二人舉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說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婚后,二人舉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說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楹,二人舉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
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說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婚后,二人舉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
從前,掖縣有個叫周彥的秀才,家境貧困,沒房沒地,一直租住別人家。
但他專心向學,注重德行,老實本分,做起事來一絲不茍。
城中有個王財主看重周彥的品行,便花重金聘請他來家中教書,還承諾收拾出一間房屋,供他和父親居住,不收房錢。
周彥十分感激王財主,竭盡全力來教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他教書之余,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并且騰出時間來學習。
三年后,王財主的兩個兒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都能夠自主寫出文章來,這叫王財主更加喜歡周彥。
一次,王財主有一位擅長相面術的朋友來家做客,偶然見到周彥,夸贊許久。
周彥離開后,朋友對王財主說:“此人大富大貴之相,一生必定富貴榮華,百事亨通。”
王財主本就覺得周彥人有才華,又很自律,并且極為孝順,日后定能功成名就。聽朋友一番贊美,王財主更加確認無疑了。
王財主有一女兒,還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便與夫人商量,打算將女兒嫁給周彥。
王財主的女兒十八歲,名叫王玉珠,雖生得如花似玉,但卻嬌養過度,被王財主夫婦視如掌上明珠。
若不是從周彥身上能夠看出日后的前途,王財主夫婦怎能舍得把女兒嫁給他呢?
王玉珠雖然沒見過周彥,但她從下人的口中已經“了解”自家的教書先生。
那些下人稱周彥為“窮秀才”,說他吃著糠粥,穿著破衣,照顧著臥病在床的父親。
只有王玉珠的貼身丫環巧兒,覺得周彥是賢德之人。
然而王玉珠打心底里嫌棄周彥,只要聽到巧兒說起周彥的一絲好,就會劈頭蓋臉地痛罵巧兒一頓。
一天,王財主叫來周彥,說道:“多虧先生精心教導,我那兩個犬子才能有今天的成績。”
周彥急忙說道:“我與父親能得到您的關照,已經非常感激,恩情不敢忘記。況且教書乃分內之事,本就應該盡力去做!
王財主微笑道:“我欣賞先生才華橫溢,看重先生遵禮而行,從未想要先生報答。今日還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小女已到婚齡,我打算將她許配先生!
周彥回道:“能娶貴千金,還有何求?但我如今只是一個秀才,未能及第成名。即使不談這些,但我家中貧窮,實在不能把禮金備齊。”
王財主見狀,說道:“先生既然不嫌棄,那就不必多慮了。話已出口,怎能有中途反悔的道理呢?”周彥還想再說什么,可王財主已經離開了。
王財主夫婦商量好吉日,就去對女兒說起婚事,王玉珠一聽,對父母吼道:“我死也不嫁窮秀才!”
王玉珠對周彥的厭惡,對父母的怨恨,全都表現在神色上,體現在言語中。
王財主夫婦向女兒表示,周彥只是暫時貧窮,日后必定富貴,可王玉珠仍然不聽,甚至捂住了耳朵。
王財主見狀,大聲道:“我們也是為你好,無論如何,必須成婚!闭f完,甩袖離去。王夫人也搖頭嘆息著走出門去。
王財主在外另租了一所房子,留給周家父子和即將嫁過去的女兒居住。
到了成婚那天,王家親朋好友到位,十分熱鬧。但王玉珠死活不嫁,掩面哭泣,此時,王財主夫婦焦急萬分,苦苦相勸,而迎親隊伍都在等候著。
此時,巧兒突然站了出來,跪下說道:“巧兒愿替小姐出嫁!
王玉珠一聽,怒氣沖沖地說道:“她機靈古怪,總拉著我去做壞事,就把她打發走了吧!”
王財主指著巧兒,大罵道:“大膽,這個時候,你竟敢在這里胡鬧!”
此時,王夫人一把拉住王財主,走去一邊說道:“女兒不肯嫁,你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如今親朋都在,也不能讓人笑話!”
王財主問道:“那你說怎么辦?”王夫人回道:“先生從未見過玉珠容貌,既然巧兒愿意替玉珠嫁過去,那就這么辦吧!”
王財主氣得面紅耳赤,實在沒了辦法,只好讓巧兒換上玉珠的婚裝,隨迎親隊伍上了路。
結婚當晚,周彥見巧兒相貌娟秀,言談舉止都落落大方,很是喜歡,行了洞房禮;楹螅伺e案齊眉,巧兒女工很好,勤勞能干。
七天后,周彥去到王財主家,打算辭了教書的事,去參加鄉試。
王財主羞愧難當,這才主動說出巧兒替自己女兒出嫁的事。周彥并未生氣,反而感謝王財主一番。
回家以后,周彥得知巧兒不嫌棄自己,心中懷有感激之情,加倍愛護巧兒。
鄉試過后,周彥考中舉人第一,成為了解元。而次年春,周彥又考中了進士,在京城得到官職,將父親和妻子接到了京城。
多年后,周彥和妻子回到掖縣,打算去感謝王財主,卻發現王家家境破敗,門戶蕭條。
周彥來到院內,發現沒有一個人,走進屋內,也什么都沒有了,甚至蛛網塵。
就在這時,周彥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轉頭一看,只見一個拄著拐杖的老漢,蓬頭垢面。老漢不是別人,正是王財主。
王財主見到周彥,淚流滿面,向周彥哭訴起來。
原來,王玉珠托媒人說合,嫁給了鄉下富商李家的兒子李寶富。媒人說吳家富有,又說吳寶福為人心善,勤勞肯干。
王玉珠頗為得意,然而當她嫁到吳家,才得知吳家家財早先不少,現在卻所剩無幾,因為吳寶福是一個放蕩不羈,好吃懶做,嗜酒如命,好賭成性的人。
很快,吳寶福把吳家所有家產敗光,甚至叫上許多無賴去到王財主家搶奪錢財,不久,王家也被吳寶福掏空。
王家仆人全都跑了,王財主的兩個兒子被打死,王夫人也被氣死,而王玉珠不堪丈夫的打罵折磨,上吊自殺了。
王財主將吳寶福告到官府,吳寶福也被處死,現如今,王家只剩下王財主一人。
周彥聽完,頓時心中不忍,和妻子商量,將王財主接到京城照顧,巧兒也同意了。
但王財主經歷諸多事情,不愿離開,只想留在自家度過晚年,于是謝絕了周彥的好意。
周彥也很理解,讓人拿出一千兩銀子,并且讓身邊人留下,照顧王財主。兩家一直保持書信往來。
周彥和巧兒回到京城,不久,巧兒懷了身孕。一夜,周彥夢中見到一個女子,女子說:“你不久就會有一個大胖小子了!
果真,巧兒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周若虛。周若虛聰明過人,科舉一路考至進士,官至大學士。
不過,巧兒剛生完孩子,就悄然離開了,周彥四處尋找,也不見巧兒的蹤影。而周彥活到八十二歲,也沒有得到巧兒的任何消息,兒子為他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