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去世,程普又在淮南跟隨孫策,跟著他攻打廬江,破城后,回師一起東渡長江。孫策率軍前至橫江、當利,擊敗張英、于麋等,轉而進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都立下戰功,孫策給他添加兵員二千、戰馬五十匹。又進而攻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余杭,程普立的戰功最多。孫策進入會稽,任命程普為吳郡都尉,治所設在錢塘。后又轉任丹楊都尉,據守石城,又進討宣城、涇縣、安吳、陵陽、春谷等處賊寇,將他們全都打敗。孫策曾攻打祖郎,被敵人團團圍住,程普同一名騎兵一起保護著孫策,驅馬疾呼猛突,用長矛刺敵,敵人往兩邊分開,孫策由是得以隨程普沖出重圍。后來程普被任命為蕩寇中郎將,兼任零陵太守,隨孫策前往尋陽討伐劉勛,在沙羨進擊黃祖,回師后仍鎮守石城。孫策去世后,程普與張昭等共同輔佐孫權,于是轉戰三郡之地,平定討伐各種不歸服的勢力。又隨孫權出征江夏,回師路過豫章,單獨領軍討伐樂安。平定樂安后,程普代替太史慈駐防海民曰,與周瑜分任左右督,在烏林戰敗曹操,又進攻南郡,打跑曹仁。程普被任命為裨將軍,兼任江夏太守,治所設在沙羨,封邑四縣。吳國早期的將領,以程普年齡最大,當時人們稱呼他“程公”。程普天性樂于施予,喜愛結交士大夫。周瑜去世后,他接替周瑜兼任南郡太守。孫權將荊州分讓劉備,程普又回到江夏兼任江夏太守,升為蕩寇將軍,不久去世。孫權稱帝號后,追論程普平生戰功,封他的兒子程咨為亭侯。
黃蓋傳,黃蓋,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人。他起始當過郡里的小官,被察舉為孝廉,征召進公府。孫堅舉義兵,黃蓋跟隨了他。孫堅南向擊敗山中草寇,北往打跑董卓,于是任命黃蓋為別部司馬。孫堅去世,黃蓋先后追隨孫策、孫權,披甲轉戰南北,冒死攻城略地。山越諸部族不愿歸服孫吳,或者有賊寇作亂的縣份,總是用黃蓋為那里的地方行政長官。石城縣的官吏,特別難以約束管理,黃蓋便任命兩個掾史,分別主管各部門。他教導這兩個人說:“我這位縣令無什么才能,只是憑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賊寇未被平定,我常有軍旅任務,把一應公文處理事務全托付你們兩位,你們應當監督檢查各個部門,糾正揭發他們的錯誤。你們在本職范圍內,辦理或應承事情,若有蒙騙奸欺行為,我不管怎樣也不加以鞭抽杖擊的處罰,你們只是各自盡力盡心,不要給他們帶壞了頭。”開始兩個掾史畏懼黃蓋威嚴,日日盡恭職守,久而久之,這些吏員以為黃蓋不看文書,漸漸荒疏了公務。黃蓋也不滿他們的松懈懶散,不時有所省察,掌握到他們各有不守法的幾個事例,于是把縣內所有官吏請來,設宴酒肉招待,拿出違法亂紀的事例責問。兩名掾史無話可說,都叩頭請罪。黃蓋說:“以前已告誡過你們,最終不會以鞭、杖來懲罰你們,絕不是騙你們的。”于是殺死這兩個人。全縣官吏震驚恐忄栗。后來他轉任春谷縣縣長、尋陽縣縣令。他前后任職過的九個縣,全都平安穩定。又升任丹楊都尉,抑豪強濟貧弱,使山越誠心歸附。黃蓋外表形象嚴肅剛毅,善于照顧下屬,每次出兵作戰,士卒都奮勇爭先。建安時期,黃蓋隨周瑜在赤壁抗擊曹操,獻出火攻計策,其策載于《周瑜傳》中。
黃蓋被任命為武鋒中郎將。武陵少數民族部落造**,攻守城邑,孫權于是任命黃蓋兼任武陵太守。當時武陵郡的兵員僅五百人,考慮到自己手頭兵力難抵擋住敵人的進攻。于是大開城門,讓叛軍人馬進入一半后,才突然襲擊他們,斬殺敵人數百人,其余全都逃走,回到各自的村落。黃蓋誅殺了這些反叛者的首領,將所有附從的人都赦免不問。從春到夏,叛亂全都平定,各僻遠的地方巴、醴、由、誕的邑侯君長,都改變節操變易品行,捧著禮物求見,武陵郡境內由是太平。后來長沙郡益陽縣遭到山寇攻打,黃蓋又去討伐平定。孫權加授他偏將軍,不久病死在職任上。黃蓋處理事情果斷,從不拖延,吳國人都懷念他。及至孫權登上帝位,追論他平生功績,賜予他的兒子黃柄爵位為關內侯。
韓當傳,韓當,字義公,遼西郡令支人。因他熟諳弓馬,膂力超人,為孫堅所喜愛,跟隨孫堅轉戰征伐,屢遭厄難,陷陣擒敵,被任為別部司馬。及至孫策東渡長江,韓當跟隨他征討三郡,升為先登校尉,被授予兵員二千,戰馬五十匹。又隨孫策征討劉勛,擊敗黃祖,還軍討伐鄱陽,兼職樂安縣縣長,山越人畏懼歸服。后來以中郎將身份與周瑜等一起抗拒擊敗曹操,又與呂蒙一道襲擊奪取南郡,被升任為偏將軍,兼任永昌太守。宜都戰役中,他與陸遜、朱然等在涿鄉共同攻打蜀軍,將蜀軍打得大敗,升為威烈將軍,封爵都亭侯。曹真進攻南郡,韓當負責守衛南郡東南。他在外為將,激勵將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奉法遵令,孫權很為賞識。
黃武二年(223),韓當被封為石城侯,升為昭武將軍,兼職冠軍太守,后又被加授都督之號。他率領“敢死”與“解煩”兵一萬人,征討丹楊賊寇,將他們打敗。不久生病去世,他的兒子韓綜襲爵位,統領他的軍隊。當年,孫權征伐石陽,考慮到韓綜遭父憂,令他防守武昌,而韓綜為非作歹不守法度。孫權雖說因為他父親韓當的緣故而未加問罪,但韓綜內心恐懼,用車載著父親的棺木,帶著母親、家眷及親兵男女數千人逃奔到魏國。魏國任命他為將軍,封爵廣陽侯。他數犯東吳邊境,殺害東吳百姓,孫權對他切齒痛恨。東興戰役,韓綜為魏軍前鋒,軍隊戰敗他亦陣亡,諸葛恪砍下他的頭送回吳國的太廟,以祭慰孫權之靈。
蔣欽傳,蔣欽,字公奕,九江郡壽春人。孫策襲擊袁術,蔣欽隨從任職。及至孫策東渡長江,蔣欽為別部司馬,并帶兵,與孫策轉戰征伐,平定三郡,又隨從孫策平定豫章。被調任葛陽縣縣尉,歷任三個縣的縣長,討伐平定盜寇,被升為西部都尉。會稽郡冶地的賊寇呂合、秦狼等作亂,蔣欽領兵討擊,于是生擒呂合、秦狼,五縣被平定,轉任為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兩縣作為封地。賀齊討伐黟縣賊寇時,蔣欽督率萬兵,與賀齊合力進擊,黟縣賊寇被平定。蔣欽隨從孫權征討合肥,魏國將領張遼在逍遙津北面襲擊孫權,蔣欽拼死力戰有功,被升為蕩寇將軍,兼濡須督。后被召還京都,任為右護軍,掌管訴訟事宜。孫權曾進入蔣欽家的后堂,見蔣母使用的是粗布帷帳和素色被子,蔣家妻妾穿著一般布裙。孫權贊嘆蔣欽能做到富貴時卻堅守約儉,當即命令御府為蔣母制作錦被、改換帷帳,蔣氏妻妾衣服全都用上錦繡綢緞。起初,蔣欽駐守宣城,曾討擊豫章賊寇。蕪湖縣縣令徐盛收捕到蔣欽手下一名屯守官,上表請求將他處死,孫權考慮到蔣欽在遠地領兵而未應允,徐盛由此自認為與蔣欽有了怨恨。曹操出兵濡須,蔣欽與呂蒙統領節制各軍。徐盛常擔心蔣欽借故陷害自己,而蔣欽常常稱贊徐盛的優點。徐盛敬服蔣欽的品德,議論者也頗加贊美。孫權討伐關羽,蔣欽督領水軍入沔水,班師返程時,病逝于途中。孫權穿著喪服哀悼,將蕪湖地區百姓二百戶、田二百頃賜給蔣欽的妻子兒女。蔣欽的兒子蔣壹被封為宣城侯,帶兵抗擊劉備有功,還軍奔赴南郡,與魏軍交戰,戰死陣前。蔣壹無子,他的弟弟蔣休受領軍隊,后來犯罪失去了領兵的職任。
文帝紀,魏文帝名丕,字子桓,魏武帝曹操的太子。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出生在譙縣。
建安十六年(211),封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為魏國太子,太祖死后,他繼位丞相、魏王。尊魏王后為王太后。把建安二十五年改為延康元年。
延康元年(220)二月十六日,魏王封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使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使大夫。置散騎常侍、侍郎各四人,詔令太監職位不得超過www.SLkj.oRg眾署令級別,并把這個詔令刻在金冊上,收藏在石室之中。早在漢靈帝熹平五年(176),譙縣上空出現了黃龍,光祿大夫橋玄問太史令單說:“這是何吉兆?”單回答:“以后必有稱王的人在這里誕生,不到五十年,還會有黃龍出現,天象經常和人事相應,這就是天人感應。”內黃殷登把這話默默記下來。四十五年后,殷登還健在。延康元年三月,黃龍又在譙縣再現,殷登聽到這個消息時說:“單的話,現在果然應驗了。”三月九日,魏王任前將軍夏侯為大將軍。氵歲貊、扶余族的單于、焉耆、于闐族的首領均派使者送來貢品。四月十二日,饒安縣報告說出現野雞。二十五日,大將軍夏侯惇去世。五月三日,漢獻帝命令魏王追贈皇祖太尉曹嵩為太王,夫人丁氏稱太王后,封魏王的兒子曹睿為武德侯。此時,馮翊一帶的山賊鄭甘、王照率領部下投降,都被冊封為列侯。酒泉人黃華、張掖人張進等都挾持本郡太守叛亂。金城太守蘇則討伐張進,張進被斬首。黃華投降。六月七日,魏王在東郊操練士兵,二十六日,開始南征。七月六日,魏王下令說:“黃帝軒轅特設明臺議政,堯帝放勛筑室于道,聽取民言,都是為了廣征民意。文武百官,務必要盡到規諫的職責;出征將帥要陳述兵法;朝中大臣要深明治國之道,州牧郡守述說政事,縉紳考核六藝;我要兼聽眾人的意見。”孫權派使者進獻禮物。蜀將孟達率部投降。武都氐王楊仆率族人來歸附,讓他居住在漢陽郡。七月二十日,大軍停駐在譙縣,魏王在城東設宴,犒賞六軍和譙縣的父老鄉親。八月,石邑縣報告說大群鳳凰翔集。十月一日,魏王下令說:“眾將征戰討伐,士卒死亡還有沒有收殮的,我倍感哀痛;特此通告各郡國供給小棺材收殮,送到亡者家中,官府為他們祭祀。”四月,魏王來到曲蠡。漢獻帝因人心歸屬于魏,便召集文武百官,在漢高祖廟祭告。派御使大夫張音拿著符節、捧著玉璽把皇位禪讓給魏王。在策命書中寫道:“咨爾魏王:天命無常,只歸有德之人。漢朝國運衰微,世道處于無序狀態,皇位傳到我身上,天下大亂,瀕于顛覆崩潰。幸虧魏武王神明英武,拯救危難,使華夏清平,保護我祖宗廟宇平安,全國百姓都得感激武王的厚賜。如今您繼承先王的事業,弘揚崇高的品德,完備文武大業,發揚光大您父親的宏偉業績。皇天有靈,輔助我認清我的使命,恭敬地把皇位讓給您。您應恭敬地接受大禮,享有萬國,以順承天命。”于是在繁陽修筑拜天的祭壇。二十八日,魏王登上祭壇,接受了皇位的禪讓,文武官都在兩旁陪拜。事后,魏王下壇,參加完燃火祭天地的大禮后返回。把年號延康改為黃初,并大赦天下。
黃初元年(220)十一月一日,尊漢獻帝為山陽公,把河內郡山陽邑一萬戶作為他的封地,使用漢朝的歷法年號,可以用天子的禮儀祭天,上奏不用稱臣,朝廷在太廟舉行祭祀典禮時,可分享祭品;又封山陽公的四個兒子為列侯。魏文帝追贈皇祖為太王,父武王為武皇帝,尊王太后為皇太后。賞賜每個男子一等爵位,為父后者及孝悌力田每人賞給二等爵位。把漢朝的眾位諸侯王封為崇德侯,列侯封為關中侯。把潁陰的繁陽亭改為繁昌縣,增封爵位各有不同。把相國改稱司徒,御史大夫改稱司空,奉常改稱太常,郎中令改稱光祿勛,大理改稱廷尉,大農改稱大司農。郡國縣邑,也有許多改動。還把原魏國的玉璽授給匈奴南單于呼廚泉,另賞賜他青蓋車、乘輿、寶劍、玉。十二月,開始營修洛陽宮。八月,駕臨洛陽。這年,長水校尉戴陵規勸不應該常常打獵,文帝大怒;戴陵被判減死罪一等。
黃初二年(221)正月,在郊外祭祀天地和祖先。三日,圍獵到了原陵,派使者備牛、羊、豬三牲之禮祭祀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四月,在東郊舉行祭日神之禮。又詔令各郡國:凡是人口滿十萬,每年推舉孝廉一人;其中有優秀卓越之人,不受人口限制。十日,離析三公戶邑,三公的兒子及弟弟各擇一人封為列侯。十一日,免除潁川郡一年的田租。把許縣改稱許昌縣。把魏郡分成兩部分,東部稱陽平郡,西部稱廣平郡。魏文帝頒布詔令:“從前孔子有圣人的才能、帝王的本領,卻身處衰微的周朝末年,沒有接受天命的運數,只得在魯衛兩國、洙泗二水一帶,以仁德教導人們;雖每日奔波忙碌,但委屈自己以保存古代圣王的思想,抑損自己以拯救眾生。當時天子和諸侯王最終沒有重用他,他只得隱居,考證了黃帝、唐、虞、夏、殷五個朝代的禮制,撰寫遠古帝王的紀事,根據魯史而寫成《春秋》,參照太師的音樂而訂正雅》、《頌》,千百年來,人們把他的著作視為經典,他可以稱得上萬世師表啊!如今天下大亂,禮儀荒弛,昔日的廟宇,都因長久不修而毀壞,對孔氏家族的封爵也廢止了,他的故鄉闕里再也聽不到講禮頌詩的聲音,四時看不到祭拜的情形,這難道是那些要崇尚禮德、獎勵功業、功德不朽的百代帝王要祭祀的人的樣子嗎?特封議郎孔羨為宗圣侯,享食邑百戶,侍奉孔子的祀廟。”詔令魯郡把舊時的廟宇重新修建,置一百戶官兵守衛,又在外圍建造許多房屋,讓志學之士匯聚于此。三月,文帝加封遼東太守公孫恭為車騎將軍。恢復使用五銖錢。四月,車騎將軍曹仁升任大將軍。五月,鄭甘再次叛亂,文帝派曹仁征討并把他斬首。六月一日,文帝夫人甄氏去世。二十九日,出現了日蝕,官吏奏請免去太尉之職,文帝下詔說:“天有不祥之兆,是對元首的譴責,現在卻歸罪大臣,難道是大禹、商湯歸罪于自己的道理嗎?特令文武百官小心虔誠地各盡其職,以后凡屬自然災害,不要再彈劾三公。”八月,孫權派使節送來奏章,并送回于禁等人。十九日,文帝派太常邢貞為特使,拿著符節去江東,封孫權為大將軍、吳王,賞賜九錫。十月,任命楊彪為光祿大夫。因為谷物價貴,停止使用五銖錢。十二日,改任大將軍曹仁為大司馬。十二月,往東方巡視。這一年修筑陵云臺。
黃初三年(222)正月初一,出現了日蝕。五日,文帝駕臨許昌宮。發布詔令:“現在考評官吏、推薦孝廉,同古時推舉才士一樣;十戶的小邑,一定會有忠信的賢人,如果限制年齡來取士,那么呂尚、周晉就不會在前代顯達。特令各郡國選士,應不分老幼;只要儒生通曉經術,吏人明達文法,都可以考試選用。官府追究那些虛假的作法。”二月,鄯善、龜茲、于闐各族首領都派使臣來進獻貢品,文帝下詔說:“從前西戎各國臣服,氐族、羌族來朝稱臣,《詩》、《書》都稱頌此事。現在西域各族都來叩開邊塞大門依附我們,特此派使者去慰勞安撫。”從此以后便與西域通好,設置戊己校尉。三月初一,立齊公曹睿為平原王,文帝之弟鄢陵公曹彰等十一人皆封為王。并規定,封立的庶子稱鄉公,嗣立的庶子稱亭侯,公的庶子稱亭伯。十日,封皇子曹霖為河東王。三十日,文帝巡駕襄邑。四月十四日,甄城侯曹植被立為甄城王。二十九日,文帝巡行回到許昌宮。五月,把荊、揚以及長江以南的八郡合并為荊州,孫權任荊州牧。荊州江北各郡歸郢州。這年閏月,孫權在夷陵打敗了劉備。當初,文帝聽說劉備大軍東下,與孫權交戰,圍柵欄連接營寨七百多里,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兵法,難道有用七百里連營抵抗敵軍的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擒’,這是兵家大忌。孫權的捷報馬上就要到了。”七天后,孫權打敗劉備的奏書果然到了。七月,冀州發生大的蝗蟲災害,民不聊生,文帝派尚書杜畿拿著符節到各地開倉放糧,賑濟饑民。八月,蜀國大將黃權率部投降。九月三日,文帝下詔說:“婦人參政,是動亂的本源。從今以后,群臣有事不得對太后奏說,外戚不能在朝中擔任重將權臣,也不能無功而被封王封侯;把這條法令傳給后世,如果有人違背了,天下共誅之。”九日,立郭氏為皇后。賞賜全國男子爵人二級;鰥夫、寡婦、殘、年邁和貧苦難以生存的人,國家賜給糧食。這年十月三日,選定首陽山東側為壽陵,發布關于喪葬的規定:“按禮制,國君登基以后,就應該制做內棺,以示活著的時候不忘記死亡。遠古堯葬在谷林,周圍都是茂密的樹木,禹葬在會稽,農夫安心地耕種,因為葬在山林中,與山林融為一體。我不采用聚土造墳、植樹為記的做法,因為它不是上古之制。壽陵與山成為一體,沒有必要造墳植樹,也不要建立寢殿,修筑園邑,修設神道。葬,就是藏,就是想讓別人看不見。我所以在這不長莊稼的地方建造陵墓,是為了使后代人找不到我葬的地方。不要放防腐的灰炭,也不要把金、銀、銅、鐵等作為陪葬品,全部用陶器,這樣才合乎古代殉葬用涂彩的泥車、茅草扎成的人馬的規定。只須棺木漆刷三遍,口中不必含有珠玉,也不用穿著珍珠做的服裝,放在玉制的匣子中,因為這些都是不明智之人做的事。季孫用美玉喪殮,孔子加以勸阻。宋公被厚葬,有識之士都說華元、樂莒沒有做到臣子的職責,漢文帝墓保存完好,是因為霸陵中沒有什么貴重東西讓人貪圖;光武帝墳被發掘,是因為原陵造墓種樹的緣故。所以霸陵能完整保全,功在張釋之;原陵被盜毀,罪歸于明帝。大凡忠臣孝子,都該想想孔仲尼、左丘明、釋之的話,以華元、樂莒、明帝為前車之鑒,心中常常存著一個使君主親人安定、魂靈萬載不受危害的想法,這就是賢圣之人的忠和孝了。漢代的陵墓沒有不被人挖掘的,禍害的根源就在于厚葬和造陵種樹。皇后及貴人以下的嬪妃,凡是不和國王埋在一起的,死后都葬在澗西,先前已經說明在何處了。如果誰違背了這條詔令,擅自變更,我在地下就會被戮尸,戮而重戮,死而復死。為臣者輕視已死去的君王、父親,那才是不忠不孝,假設死者有靈,將不會保佑你。特令將這條詔令收藏在宗廟之中,另抄錄副本存在尚書、秘書、三府之中。”這個月,孫權又反叛。恢復郢州為荊州。文帝從許昌出發率兵南征,分兵幾路并進,孫權依長江拒守。十一月十一日,駕臨宛地。三十日,發生日蝕。這一年,開通靈芝池。
黃初四年(223)正月,文帝發布詔令說:“自從禍亂以來,兵革未息,天下之人,自相殘殺。如今四方剛剛安定,有敢私下里復仇的人都要滅其九族。”在宛城修筑南巡臺。三月八日,從宛城回到洛陽宮。十五日,月亮沖殺心宿中央大星。十九日,大司馬曹仁去世。這個月發生了大瘟疫。五月,成群鵜鶘鳥聚集在靈芝池,文帝下詔說:“這就是詩人所說的污澤呀!《詩經·曹風》中說‘刺恭公遠君子而近小人’,如今難道有雄才賢士被埋沒嗎?不然這些鳥為何都來了?特令天下廣泛舉薦德才兼備之人,以防止曹人所諷刺之事出現。”六月十七日,任城王曹彰在京都逝世,太尉賈詡逝世。太白星白天出現。這個月大雨連綿,伊水、洛水洪水泛濫,淹死平民、毀壞房屋。八月十一日,任命廷尉鐘繇為太尉。十五日,去滎陽打獵,然后東巡。評判征討孫權的功勞,眾將以下均晉爵增戶,獎賞不等。九月十九日,駕臨許昌宮。
黃初五年(224)正月,詔命天下揭發和控告只限謀反的大逆不道之罪;有敢誣陷別人的人,就用他誣陷別人的罪行來懲治他。三月,文帝從許昌回到洛陽宮,四月,設立太學,制定五經課試法,設置《春秋谷梁》博士。五月,有司因為群臣在初一、十五兩天朝見,奏報疑難之事,文帝聽取眾人意見,制定方針大策,與眾臣評品利弊得失。七月,文帝出發東巡,駕臨許昌宮。八月,設立水軍,文帝親自駕駛龍舟,沿蔡、潁二州,渡淮河,到達壽春。揚州郡不論官民,被判五年以下徒刑的罪犯,全部免罪,釋放回家。九月,到達廣陵,大赦青、徐二州,調換二州的將領和郡守。十月六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現。回到許昌宮。十一月十一日,因為冀州發生饑荒,文帝派使者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二十九日,出現了日蝕。十二月,文帝發布詔令說:“先王制定祭祀的禮規,是為了表明對祖先的孝順,重大的到郊社去祭祀,其次到宗廟中去祭祀,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祀典中不包括它們。末世衰微,迷信巫史,以至于宮殿內,門窗間,到處置酒祭祀,迷惑眾人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自今以后,有人敢舉行不該舉行的祭祀,以及巫祝的活動,一律當作歪門邪道論處,把此令著錄到法典上。”這一年挖通了天淵池。
黃初六年(225)二月,文帝派遣使者從許昌以東巡視各地,一直到沛郡,尋訪百姓疾苦,對貧苦的人給予賑濟和借貸。三月,文帝到達召陵,修通討虜渠。二十八日,回到許昌宮。并州刺史梁習征討鮮卑人軻比能,大獲全勝。閏月二十四日,文帝親領戰艦東征。五月二日到達譙縣。十六日,火星進入太微星分野。六月,利成郡兵丁蔡方等人聚眾造**,殺死太守徐質。文帝派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前去征討,平定了反叛;其中被脅迫和逃亡的人,全都被赦罪。七月,封皇子曹鑒為東武陽王。八月,文帝率領水軍從譙地出發,沿著渦水進入淮河,改從陸路到徐州。九月,筑起東巡臺。十月,駕臨廣陵故城,臨江檢閱軍隊,士兵十多萬人,旌旗數百里。這年天氣寒冷,水路封凍了,舟船不能入江,文帝便回返。十一月,東武陽王曹鑒逝世。十二月,從譙縣回還路過梁地,派使者用太牢之禮祭祀已故的漢朝太尉橋玄。
黃初七年(226)正月,文帝準備駕臨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崩塌,文帝很不高興,沒有去許昌。十日,回到洛陽宮。三月,修筑九華臺。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宣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他們都接受遺詔輔助繼位的皇上。把后宮中淑媛、昭儀以下的嬪妃遣送回家。十七日,文帝在嘉福殿駕崩,年四十歲。六月九日,在首陽陵安葬。從發喪到下葬,都按他生前的文告辦理。當初,文帝愛好文學,以著述為業,自己創作作品近百篇。又命令眾儒生收集經傳,按類排列,共一千多篇,稱為《皇覽》。
評曰:文帝天資聰穎,文采不凡,下筆成章,博聞強記,才藝雙全;如果再具備博大的氣度,修養公平的德行,追求遠大的抱負,心存弘偉的道義,那么與古代的賢君相比,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