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山下樹林深處就這一個村子,村子不大,寥寥十數余戶有序地沿著小溪坐落,那些被磨得發亮的石塊象征著曾經的漫長歲月。再遠處山腳下便是數十畝田地,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自足。
這里的人們很是樸實,數年前人們就接納了百老醫的到來,恰好原來的老醫生病逝了,于是百老醫自然地擔負起了這個責任。
好心的人們給他在村頭蓋了一座小茅屋,常常送來吃穿之物,而他便給村里人看病治療,去痛防災,村子里一片和睦安樂。
不過現在,村里又多了一個小少年,那自然便是樊云,于是大家伙熱鬧了起來,很是歡迎新人口的加入,而且聽說到樊云是個孤兒,就更對他照顧有加了。
唯一可惜的是,并沒有一個與樊云年齡相仿的孩童。
村西頭大牛家的孩子已經十四歲了,開始跟著大牛學木工,為日后的生計打個好底子,整日待在家,看不見人影。
一旁的鐵柱家,娃娃才五歲,吊長著鼻涕干了壞事飛快地跑著,卻還是免不了整天被大嬸拽著屁股打,引來一陣陣鄰居的笑聲。
除卻老人們,村里其余的便是青壯年,有的在家瞻仰父母,耕種農田,喂養牲口。有的去了遠方,靠著手藝去打拼掙錢,期盼著有朝一日成為富人,在城里過上好生活。
樊云每天看著這些畫面,心里也會變得愉快輕松起來,只是仍會有一絲絲的羨慕。
他在樊府里的九年,可以說是枯燥無味的九年,他的父親對他十分嚴格,要求他整日讀書識字,背誦詩文,還專門請了先生教他。每日的生活,除了在大院子里結束必須的授課,就是抬頭看著方框般的天空隨著太陽的降落而變得黑暗,日復一日。
雖然他早就將寒月城的地圖熟記在心,但是卻并沒有多少機會去游玩一番。有一次在他苦苦地哀求和‘極為嚴厲’地逼迫之下,管家偷偷帶著他溜了出去,可是還沒走出樊府大門幾步,便被父親拎了回去,狠揍了一頓,于是他再也不敢自私外出了。
他從小最渴望的,便是自由。
然而現在自由了,可是他又失去了太多的渴望……
誰說生來自由?誰又能隨心所欲的去做想做之事呢?或許修行了就可以吧……
樊云默默想著,心底對修行的期望又多了一分。
自從拜師之后,樊云的生活就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一旁給百老醫的藥爐燒火。
這事樊云可從來沒有干過,雖然不明白百老醫為何讓他學藥理之術卻只是干這點小事,但隱隱還有點小興奮。只是真正燒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事。
“溫火三分!”
百老醫的聲音不時地變化著,隨著他的要求變化,樊云要做的就是控制火溫,既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可單單火勢穩定在一個層次對樊云來說就極為不易了,更別說還要入勢九分。
“過了過了!”百老醫很是不滿地說道,只見他隨意地夾出兩根還未通紅的柴火,“這才叫三分!”
樊云瞪大了眼睛,使勁看著爐內的火勢,發現并沒有任何變化。
“師父,這有區別嗎?”樊云很是苦惱。
百老醫捏了捏胡須,撇撇嘴,說道:“小娃娃聽我說的做便是了,以后你自然會明白。”
別無他法,樊云只好乖乖地日復一日地燒著火,而除此之外竟沒有任何別的事情可干了,連鐵柱家的小娃娃來玩了幾次都覺得枯燥無味了,最近也不見了人影。
可是樊云還是堅持著。大抵是以前便習慣了這等生活方式,如今不過是換了一件差事,樊云倒也沒有抱怨,只在努力地練習著。
師徒倆安安靜靜,一個在一旁拿著些藥草隨意地丟到藥爐內,還不時倒弄一下柴火,另一個認真的看著爐內升騰的火焰,按照吩咐有意地擺弄著。
就這樣過了十天左右,在百老醫的訓斥教導下,樊云終于能把火勢誤差控制在了兩分之內,有時候不需百老醫點明,自己也能看出到究竟是否準確,久而久之,百老醫擺弄得越來越少,只是變換著要求,樊云控制得越來越穩,雖然沒有百老醫那般隨意,但基本上也是不差分毫了。
又過了五天,樊云的燒火生涯終于結束了。
“嗯,不錯,燒火倒是學得很快,半夜月就能熟練,那接下來便是識藥了。”百老醫點點頭,不知從哪掏出一本破舊的皮革書,隨手丟給了樊云,說道。
樊云接過書,只見其書面破破爛爛,已發黃褶皺,看得出來有些年頭了,其上模糊可見兩個大字,藥經。
樊云愕然。樊府內的藏書十分豐富,可以說是琳瑯滿目,上涉古史辛密,中有天文地理,下及民間小傳,更別說還有數之不盡的明文著作,旁通著作,他在無聊的時候倒也看了不少,知道書的分類卻是有著極大的講究。
一般的書,會以‘文’,‘記’,‘傳‘結名,表作者謙卑之心,也是最為普遍的記名,而為眾人所熟知的大家著作,卻是多以時序,史記作名,少有的會獨樹一幟,另起別名,大多是極為出色,絕無虛假造作。
只有真正的一代圣人,留下千古盛名,萬世傳頌的真理明文,才會被稱之為‘經’。如道家的道經,太平經,佛家的心經,金剛經等等。
可是他說中的破破爛爛,舊得發黃的書會是那種無上經文嗎?
他疑惑地看著百老醫,想從他那里得到答案。可百老醫明顯無視了他的疑問,只是淡淡地說道:“你只管背誦就是了,對你百益而無一害,以后你就知道了。”
為什么總是以后才能知道?
樊云有些忿忿不平,不過很快他就放下了其他心思,轉而看向了這本名為藥經的書。
他大致翻閱了一遍,發這本書記載的全為草木詳述,準確的說是藥草詳述。每種藥草都有具體的介紹,一旁有圖畫附以說明,下方有許多注釋,不僅包括火候控制,還有其作為煉制各種藥方的說明,一看就是后來加上去的,想必便是百老醫所作。
難道真是什么厲害東西?就算不是,想來也不會差了。
樊云懷疑地想到,手中翻閱的動作卻不曾停下,默默記著,還要繼續給百老醫燒火,只是眼睛都不曾離開書本,只是看似隨意地搗弄著。
百老醫看著樊云一心兩用,認真的模樣,欣慰地笑了笑,看來這徒兒的天賦還真不錯。于是他也坐下一心煎藥,兩人又開始了單調的生活。
院子里響起的只有柴火被燒得噼里啪啦的聲音,偶爾會有百老醫的吩咐聲,也只是稍縱即逝,擾不亂這份安靜。茅屋前小溪緩緩流淌,帶不走這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