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陳大同的這次會面,覃曉花他們三個人倒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可對林強來說,就有很大的觸動了。并不是因為這次是陳大同主動約見自己,林強才有觸動的,而是因為陳大同話語間透露出來的有用信息被他敏銳的捕捉到了。
陳大同在跟他們談及鳳城市礦產行業現狀時,曾輕描淡寫的說過一句話,說市政府正準備扶持起一、二家上規模的礦業集團,以便創造出更大的效益來。
這本來也只是一句很普通的官方語,一般的人聽過也就聽過了,不會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可林強卻非常敏銳的嗅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
機會總是留給時刻有準備的人的。
林強這些天來一直在思考著陳大同上次說過的話,他說希望能在任內結束鳳城市沒有一家本地注冊的上市公司的尷尬紀錄,并且把目光投向了礦產行業和特色三高農業。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林強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一直致力于要把明發原料公司做大做強,現在這個目標已基本實現,林強正在考慮的下一步計劃是,到底是要以明發原料公司的名義直接升格為礦業集團公司,還是該重新注冊一家,而且,他還沒有了解清楚,以私營企業的身份注冊成立礦業集團公司,能不能順利申請到出口配額,如果不能的話,那就要轉換思路,通過注資市里唯一那家市屬金安礦業公司,獲取到相應的股份后,再想辦法把它做成礦業集團,利用它的國有身份,在短時間里把業務做大,等到體量足夠大時,也許就能有機會去嘗試登陸資本市場了。
而陳大同今晚說的那句話,跟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讓林強內心暗暗激動不已。
他把那幾份檢驗報告書帶回了御水豪庭的家里,專門上網核對了一遍,確認了自己那些山地里真的發現了極其寶貴的稀土資源。
稀土是國家嚴控的重要礦產資源,甚至成為了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稀土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沒有稀土,這個世界將會怎么樣?最近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稀土,我們將不再有電視屏幕、電腦硬盤、光纖電纜、數碼相機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
而這僅僅只是稀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稀土之所以異常珍貴,除了它儲量稀少、不可再生外,更因為它是一組非常特殊的金屬元素,總共包括17種元素,這些元素擁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微量的稀土元素加入其他材料后,往往可以大幅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是新材料制造的重要依托和關系尖端國防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在國外甚至被稱為“萬能之土”。
特別是隨著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進步,稀土元素的應用范圍正在進一步拓展,在冶金、石化、光學、激光、儲氫、顯示面板、磁性材料等現代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其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將更加凸顯。
1992年,中國的一位偉人在南巡時就說了這么一句話:“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稀土成了媲美石油的戰略資源,其戰略地位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農業、工業甚至軍事上都是難以被替代的。
我國是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加強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中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林強通過網上的資料,了解到國家對稀土進行嚴控,并不是說完全禁止稀土開采,而只是明令禁止私人開采,同時規定外資企業不能直接到礦山去,不能從事礦山開采,只有具備相應資質的國有礦產企業才能夠按規定申請開采許可證。
外資早期往往是直接采購稀土回國加工,而現在國家禁止原礦出口,外資如今已經轉變為在稀土礦產地合資建廠,對原礦進行精加工之后再出口,這樣就繞過了政府的審批和法律的限制。張國華他們在惠城專門找了個韓國人注冊成立了家合資的礦業公司,就是鉆了這種政策的空子。
林強還了解到,這些所謂的合資礦產企業,對稀土原礦經過冶煉、制粉、成型、燒結幾個簡單的步驟,就可形成不同的合金,之后就可以直接以合金的名義出口,不受限制。
其實這所謂的精加工,只不過就是一個幌子而已,基本上沒有什么科技含量,就好像把稻谷碾成大米,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原礦出口。
中國的國情擺在那里,一直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國家最近對稀土加強了管控,并宣布把稀土年出口配額下調40%,還對私挖盜采進行了多次嚴厲打擊,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巨額的利潤回報總是會有人鋌而走險的,各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經濟著想,也有意的開方便之門。
林強在一個有關稀土的論壇上看到,現在稀土的價格最高已經達到了28萬元一噸。而這些稀土就是由沙包土經過簡單提煉出來的,提煉過程相當簡單,并不需要很高深的技術,隨便投入二、三十萬元就可以了,而一個小小的山頭,所蘊含的稀土價值就能達到幾千萬元。
現在廣西和廣東北面的山區里有許多人偷偷從事這種來錢快的行業,據說投資幾十萬元,當月就能賺回來,很多當地的村民都靠這發了大財了。
而江西贛州在國內擁有不可比擬和無法替代的稀土資源,其中重稀土占全國的80%,門類齊全、品位優越,素有“稀土王國”的美譽,其稀土產業規模占到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稀土冶煉產品生產基地及新材料產業基地,并在逐步形成了鏈條完整、特色鮮明的稀土產業體系。
在贛州國土資源局網站上,林強了解到,贛州境內稀土產業上規模的企業已經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了。而在現時的鳳城,還沒有一家上規模的礦產企業,更沒有一家專門開采稀土的企業,資料顯示,鳳城市靠近韶關的東北面山區里,已探明有儲量豐富的稀土資源,現在基本是被私人無序盜采,如何去加強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擺在本屆政府面前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陳大同的表態,已經充分顯示出了政府的決心,這樣的機會對林強來說,是千載難逢的。
很多時候,能夠提前獲知信息,往往就能先人一步進行布局。
林強把從網上查到的有用資料都下載了下來,他需要慢慢去研究和消化。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必須要好好去思考,他做事一向崇尚謀定而動,只有事前把方方面面的東西都考慮清楚了,成功的機會才會大。?
因為昨晚查資料到了深夜,第二天林強是被吳記明的電話嘈醒的,看了下時間,已經是上午十點多了。
吳記明在電話里說,剛剛接到市國土資源局辦公室打來的電話,劉曉紅親自邀請他們明發原料公司的負責人下午前往資源局參加專題討論,并特別指明邀請林強出席。
林強沒想到陳大同的工作效率那么高,還真的一上班就給資源局那邊打了招呼,連忙起床洗漱,并給李婉打了電話,得知她正在樓下置業公司辦公室里,便也下樓去了。
李婉像往常一樣,已經幫他準備好了早餐。
林強一邊吃著早餐,一邊聽陳海深匯報置業公司最近這段時間的經營情況。置業公司年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那幾個出現糾紛的樓盤代理上,還沒有承接新的代理業務,因此陳海深只需安排好人手把現有的工作做好就行了。
林強聽完匯報,也只是對陳海深說了句“辛苦了”,并沒有其他的指示,他知道陳海深在房產代理行業的資歷比自己還要老,讓他來管理鳳城這里的分公司,是完全可以勝任的,林強和李婉用不著操心。
等陳海深匯報完出了辦公室后,林強把下午要去參加資源局專題討論的事告訴了李婉,讓她把明發原料公司最近的情況做一個匯總,并打印出來給他一份。
“我下午也要去參加嗎?”李婉問道。
“那當然了,你是原料公司的老總,怎么能缺席?到時候還要你親自向領導們介紹情況呢。”林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