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記明根據林強的意思,把明發(fā)原料公司收購了五家瓷砂場的事詳細向劉曉紅匯報了一遍,并特別強調說,他們這樣做是,是響應市政府的號召,為行業(yè)走向規(guī)范化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劉曉紅聽完心里一動,這跟她自己心中的工作設想不謀而合。她本來就計劃著找一、二家有實力規(guī)模的原料公司牽頭,整合資源的,沒想到吳記明他們已經提前開始了實施。
“吳總你們很有大局意識嘛,接下來會有什么具體的措施呢?”
“是這樣的,劉局長,我們明發(fā)原料公司最近引進了新的合伙人,旨在把公司做強做大,那個加工場就是新的合伙人投資興建的。”吳記明道。
劉曉紅也早就了解到,明發(fā)原料公司那個加工場投資了過千萬元,而且還了解到吳記明所說的合伙人是林強他們。她雖然還沒有跟林強當面接觸過,可早就聽聞過他的大名,更知道他跟陳大同的關系不一般。
“吳總所說的合伙人是新潮牌公司的林總他們吧?”劉曉紅問道。
吳記明連忙道:“是的,林總是我初中的師兄,加工場就建在他租的山林地里,籌建策劃都是由他負責的。這一次收購那幾家資砂場也是由他提出來的。林總的想法是,這幾家瓷砂場規(guī)模小、產能低,而且多多少少還存在違規(guī)操作,這會讓資源部門管理起來帶來很多的難題,也會令到行業(yè)出現很多亂象,林總希望能夠把他們收編到我們公司名下,集中進行統(tǒng)一整改。林總讓我先向劉局長匯報,希望能夠得到局里的支持和劉局長的指導。”
劉曉紅道:“吳總你們這個想法很好,能向我們提供一份詳細的書面報告嗎?”
“當然可以了,我回去馬上準備,明天就能帶給劉局長。”
“不用吳總再辛苦跑一趟了,我決定這個星期帶人過去你們加工場看看,順便去了解一下那幾家被你們收購的瓷砂場整改情況。”劉曉紅道。
吳記明從國土資源局出來后,興奮的暗暗握了握拳頭。
接到吳記明的電話匯報時,林強正在原料公司總部會議室里召開場長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原料公司原來的五名場長外,剛剛收購過來那五家瓷砂場的老板也參加了會議,大家正在集中討論采挖現場的整改措施。
李婉以原料公司總經理的身份主持會議,她強調,根據源潭鎮(zhèn)相關部門的摸查結果,包括他們自己原來的三家瓷砂場在內,明發(fā)公司在源潭轄區(qū)內已經有了八個瓷砂場,無一例外的都存在安全、環(huán)保等方面的違規(guī)現象,必須要馬上進行整改,而且不要怕花錢,一定要把整改工作落實到實處。
對于這些場長來說,公司總部愿意掏錢出來作整改,自然是相當贊成了,畢竟采挖場要是出了什么安全或環(huán)保事故,他們也是要擔責任的。
有錢就好辦事。
這幾個場長或者是那幾個瓷砂場的老板,在礦產行業(yè)里打滾了那么多年,對采挖場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然是很清楚了,只是一直抱著僥幸心理,也舍不得投入真金白銀,現在由總部這里出資,大家很快就確定出了具體的整改措施。
“林總,采挖場的整改我們回去馬上就可以進行,我只是有些擔心,我們那些證照真的能補辦好嗎?”羅恒問道。
“這個不用大家擔心。在座各位回去后只需切實負責好自己采挖場的整改就行,我剛剛接到吳總的電話,國土資源局的劉局長這幾天就要過來我們加工場參觀,還要到采挖場去實地考察,雖然我們不可能在那么短時間里就能完成整改任務,但必須要讓領導們看到我們正在行動。”林強道。
接下來的幾天,明發(fā)陶瓷原料有限公司名下所有的瓷砂場都在進行緊張的整改,而在大連村那個加工場里,魏長明也正親自在現場指揮,讓工人加班建封閉加工車間。
由于之前過于盲目自信,誤判了形勢,在加工場的選址和規(guī)模設計上存在重大失策,不但產能只及得上林強他們加工場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噪聲和粉塵污染上還被村民投訴,雖然請當地村委出面,花錢跟鄰近村民達成了協(xié)議,可還是必須要建圍墻和封閉車間,地方一下子就顯得不夠用了。
魏長明曾跟村長商量,想在旁邊再租兩、三畝地作成品倉用,并伺機再進一套加工設備,提高產能,可村長也已經知道市里馬上要下來檢查,本來現在租出去這幾畝地就有違規(guī)占用耕地之嫌疑,哪里還敢再造次?自然是找借口拒絕了。
而現在市里又明文規(guī)定,新建加工場必須先立項申請,魏長明暫時無計可施,只能寄望現有這個加工場經過整改之后,能夠通過得了特別小組的檢查。因此,這些天來他每天都親自來到現場,督促工人加班加點,根本就無暇去顧及收購其他瓷砂場的事了,更不知道林強和吳記明這幾天已經把幾家瓷砂場收入名下。
那家出事的瓷砂加工場老板李海鷹最后被迫接受了村民們的要求,只開日班,且按規(guī)定加強了圍蔽和建起了簡易的加工車間,得以復工。而源潭鎮(zhèn)里另外兩家加工場分別位于新馬村和松塘村,其中位于新馬村的隆興原料公司加工場產能達到了每個月四萬噸,老板李海潮是新馬村本地人,跟林強一樣,在村里租有幾百畝山林地,加工場選址在他租的一個大山坳里,地方倒是足夠大,正巧李海潮認識韶關一個做礦產的朋友,以相當便宜的價錢弄來了三臺二手的粉碎球磨機,讓他加工場的產能僅次于林強他們,成為了源潭鎮(zhèn)產量第二大的瓷砂加工場。
只是李海潮名下只有兩個中小型的瓷砂場,每個月產能加起來也只有一萬多噸,附近其他沒有能力建加工場的瓷砂老板便紛紛找上門來,尋求加工合作。其中強興原料公司的何金強名下的瓷砂場規(guī)模要比李海潮大,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建加工場,早早就跟李海潮談好了加工合作。
李海潮本身的實力不是很雄厚,只是機緣巧合之下弄到了便宜的二手設備,再加上自己租有山林地,誤打誤撞之下才把加工場建起來的,沒想到一下子成了大家爭相要合作的對象,甚至連魏長明也透露過要跟他合作的意愿,讓李海潮很快意識到自己加工場的重要性。他這個加工場位于山坳里,遠離村民住宅,不用擔心被人投訴,因此,連基本的圍蔽都沒有搞,更別說是要建加工車間和倉庫了,只在山坳入口處設了一個出入大門。
現在自己的加工場有足夠的加工能力,可李海潮卻只是想到承接其他瓷砂場的礦石加工,并沒有像林強他們那樣想著去收購其他的瓷砂場,一來是自己的資金實力不夠,二來他在上面沒有過硬的關系,不想過于冒進。
這就給了林強從容布局的機會,收歸了那幾家證照不全的瓷砂場后,林強一方面讓吳記明繼續(xù)跟其他的瓷砂場老板接觸,商談合作或者是收購他們瓷砂礦的事,一方面則在準備著擴大自己加工場的產能。
他有兩手準備,一個是在原有的加工場再增加一套加工設備,直接提高產能,另一個是計劃在禾云鎮(zhèn)那里再建一個新的加工場,他們原料公司在那里附近有兩個瓷砂場,除了可以加工自己采挖到的瓷砂礦外,還可以伺機收購那里的中小型瓷砂場。
林強已經按照市里的要求,正式提交了建新加工場的申請。因為可以直接而及時地從弟弟林峰那里了解到市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林強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提前做足準備,把握先機。
現在那些經過加工的瓷砂不但出廠價錢提高了不少,而且可以馬上收到一半的貨款,大大緩解了資金上的壓力,雖然他們首輪只投入了五千萬元的資金,但就足可以讓他們實施快速擴張模式,幾位合伙人還一致表示,如果有需要,可以隨時再籌措資金。
黃仲強本來跟魏長明商量好,要趁這次行業(yè)整改的機會,迅速擴大自己的瓷砂場規(guī)模的,可沒想到被卡在了加工場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不敢輕舉妄動,待收到林強他們已經在暗中行動的消息后,才發(fā)現不但那幾家證照不全的瓷砂場已經被林強他們控制,連其他大部份的瓷砂場也已經跟林強他們開始了合作。
情急之下,黃仲強又一次在溫泉山莊里約見了魏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