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來到西域諸國之后,給烏孫之人一種緊迫感,若是晉軍攻打烏孫的話,肯定會給烏孫造成更多的麻煩,想要避免戰(zhàn)爭,就要有著足夠的實力,讓晉軍不敢進犯烏孫。
再說只要烏孫能夠攻占大宛之后,烏孫的實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大宛可是有著不少的城池的,到時候烏孫的實力就能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這對于烏孫以后的發(fā)展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
相大祿相信,而今晉國需要是和平,西域諸國平定的時間不久,很難說服晉軍發(fā)起攻打大宛的事情,但是此事乃是烏孫王最為上心的事情,相大祿自然是要用盡全力來拉攏晉國的。
至于說最終晉國會不會在對戰(zhàn)烏孫的時候發(fā)兵,就不是相大祿能夠左右的了。
征戰(zhàn)與否,同樣是要看征戰(zhàn)之后能不能帶來相應(yīng)的好處,如果僅僅是發(fā)兵進攻大宛,而沒有具體的好處的話,這樣的事情放到任何人的身上,恐怕都不會樂意的,晉國的君主也是如此,有著足夠的利益作為驅(qū)使,何愁晉國不會在這場交戰(zhàn)中站在烏孫的一側(cè)。
晉軍的實力強悍,烏孫的實力同樣強悍,兩者聯(lián)合之后,大宛想要在兩方的進攻下保全下來,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當初大宛在對戰(zhàn)烏孫的時候尚且勉強,更何況有著晉軍的幫助。
而晉軍之中能夠攻破城池的利器,也是烏孫之人最為熱衷的,按照烏孫王臨行前的話語,就算是晉國不同意在征戰(zhàn)大宛的時候發(fā)兵,盡可能的讓晉軍能夠支援攻城利器。
有著能夠攻破城池的利器之后,僅僅是憑借烏孫的大軍的力量,就足以做到橫掃大宛了,以往之所以烏孫大軍在對戰(zhàn)大宛的時候,不能得到更大的成就,與大宛的城池是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的。
晉軍掌控的攻城利器,令烏孫王眼熱,若是烏孫有這種利器的話,恐怕早就已經(jīng)平定了大宛,那還會有大宛現(xiàn)在的局面,不管大宛在這場交戰(zhàn)中,會有著什么樣的努力,只要烏孫聯(lián)合晉國成功之后,就是大宛的末日到了。
之前雙方之間的聯(lián)合,乃是互不進犯,烏孫承受敵軍進攻的時候,晉軍當派遣大軍援助,并不是說晉軍一定要派遣,更不用說這種關(guān)乎重大的征戰(zhàn)事情了,不用說,晉國的君主會更加的慎重。
相大祿之所以對晉國心存敬畏,乃是因為晉軍強悍的實力,當初他可是作為烏孫的使者前來長安,在城外的晉軍之中見識到了晉國的精銳之士,僅僅是相大祿一人見過沒有太大的用處,他將消息帶回之后,有多少人會信任呢,畢竟晉國在西域諸國只有著萬余兵力,不足以影響到烏孫。
就算是相大祿說的天花亂墜,沒有見到之后,烏孫之人也不會輕易的相信的,在烏孫人看來,他們才是實力最為強大之人。
相大祿回到烏孫之后的言論,亦是讓不少官員對相大祿心生不滿,尤其是軍中的將領(lǐng),他們?yōu)闉鯇O征戰(zhàn)多年,為烏孫實力上的提升,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今他們的相大祿竟然提及晉國是何等的強盛,這種事情放到任何將領(lǐng)的身上都不會好受的。
若非是相大祿在烏孫有著很高的地位,這些將領(lǐng)肯定會上門質(zhì)問的。
而今相大祿再次作為使者前來長安,隨行的軍中將領(lǐng)也是有的,相大祿就是為了讓烏孫的將領(lǐng)看看,晉軍的實力究竟如何。
尋常的時候相大祿負責的乃是內(nèi)政,對于行軍打仗的事情不擅長,讓軍中將領(lǐng)來到晉國感受一番,若是他們還覺得晉國的大軍不過如此的話,相大祿是不會有過多的言語的。
這也是烏孫軍中的將領(lǐng)第一次來到晉國,經(jīng)過西域諸國的時候,尚且沒有什么感覺,畢竟與烏孫相比較,西域諸國的情況也是差不多的,但是進入涼州,進入三輔之地后,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同的氣息,晉國城池的繁華,展現(xiàn)在了烏孫將領(lǐng)的面前,不少人甚至在暗中思量著,若是烏孫的大軍能夠前來的話,攻破這些城池之后,將會得到多少的好處。
大宛在烏孫人的眼中是富有的,但是大宛與晉國比較起來,卻是差勁了太多。
長安城,更是令烏孫的將領(lǐng)震驚不已,這般城池,就算是烏孫大軍前來的話,能夠有著多大的作用呢,僅僅是憑借烏孫進攻城池的方式,能夠攻破長安嗎。
寬闊的護城河,雄壯的城池,讓人望而生畏,就算是烏孫的將領(lǐng),在這種時候也難以產(chǎn)生其他的念頭,面對這般城池,他們沒有了充足的信心。
不過這也僅僅是能夠說明晉國的都城堅固、城池繁華罷了,不能代表著晉軍就會有著強盛的戰(zhàn)斗力。
將相大祿一行人接入長安內(nèi)城安置之后,郭嘉與相大祿進行了一番交談,雖說相大祿只是說著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郭嘉能夠感受到相大祿的心情。
烏孫定然是想要在秋高馬肥之時進犯大宛,為烏孫實力的上的提升提供更大的幫助,而在這樣的過程中若是能夠得到晉國的幫助的話,對于烏孫的戰(zhàn)事將會更加的順利。
不過當前晉國之人對于商隊在烏孫經(jīng)受的事情,肯定是有著諸多的不滿的,這就需要相大祿尋求解決的辦法了。
畢竟是烏孫之人想要得到晉國的幫助,必須要談查清楚晉國之人的態(tài)度,至于說想要在晉國官員的面前耍威風的話,絕對是難以成功的。
晉國的實力雄壯,這也讓晉國的官員底氣十足,若是烏孫的行徑讓晉國的官員感覺到屈辱的話,他們說不定會建議皇帝攻打烏孫。
晉國的皇帝,乃是有著侵略之心的君主,與這樣的君主合作的時候,需要更加的慎重,相大祿在這一點上是有著認識的,晉國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與烏孫人認知中的大漢有著太大的區(qū)別了。
晉國的君主,給人一種不可侵犯之感,晉軍的實力強橫,晉國官員在面對各方使者的時候,并沒有說表現(xiàn)的太過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