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得知這件事情之后,極為興奮,許都朝廷對于江東與長安之間的互相吹捧,則是表示了沉默,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處理不好,令江東和呂布聯(lián)合在一起的話,對于許都的形勢將會更加的不利。
在這一點上,朝中的官員不能在大漢報上抨擊兩方,只能在朝廷中議論,感覺到十分的郁悶,許都的朝廷才是大漢正統(tǒng),然而經(jīng)過呂布手中有玉璽這件事情之后,讓官員的心中很不舒服。
曹操的心情可想而知,多少年了,太多的人認為傳國玉璽在他的手中,甚至認為他私藏玉璽乃是有不臣之心,麾下謀士之中,對于這件事情也是有著諸多的猜測,而今傳國玉璽終于出現(xiàn)了,卻是在呂布的手中。
為呂布背負了這么多年的罵名,曹操不知如何用言語來表達,不過其對于呂布的手段越發(fā)的佩服,呂布擁有傳國玉璽,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當初袁術在壽春自稱天子可是將傳國玉璽在眾人面前展示,對于傳國玉璽袁術的保護可想而知,呂布到底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段得到玉璽的,讓曹操十分的疑惑。
不過從長安當前的情況來看,呂布稱帝,已經(jīng)成為了必然,而江東在這種時候?qū)尾冀o予肯定,就是想要在呂布稱帝之后,支持江東。
在這件事情上,朝廷不得不保持沉默,得罪江東的話,將會影響到天下大勢,朝中官員的郁悶,曹操自然是明白的,不過在這件事情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發(fā)展,若是呂布如同孫權那般弱小的話,曹操肯定會領兵直接攻打。
聯(lián)合孫權,不代表曹操會坐視呂布稱帝而沒有其他的舉動。
次日朝堂之上,曹操對于呂布的野心給予了痛斥。
朝中的官員也明白,曹操這樣的舉動,無非是讓朝中的官員安心罷了,給呂布卻是不能帶來太大的影響。
六月,長安周邊的防備越發(fā)的森嚴,進入長安的商隊亦是要經(jīng)過嚴格盤查,河內(nèi)、冀州、青州亦是加強了防守。
長安城外,徐晃訓練一萬大軍已經(jīng)半年多的時間,對于大軍的訓練成果,徐晃還是比較滿意的,一萬人的大軍之中,有著三千名騎兵,其中千名飛騎、千名烈陽弓騎、千名狼騎,這代表的是呂布麾下騎兵最為精銳的部分,步卒之有著陷陣營和大戟士以及陌刀軍和先登死士,代表的是步卒之中精銳的力量,霹靂軍、床弩軍、強弩軍亦是有參與其中,參與訓練的隊伍,乃是呂布麾下精銳的力量。
而萬人大軍也是稱帝的時候,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到時呂布要向治下的臣子和天下的諸侯展示己方大軍軍力之強盛。
萬人大軍的合練,是極為辛苦的,不僅僅是讓這些士卒保持整齊的隊形,連行進中的騎兵也是如此,這樣一來,想要真正的完成訓練極為困難,挑選出來的三千名騎兵,皆是騎兵中最為精銳的部分,他們在訓練成績上,遠非尋常的隊伍能夠比擬,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
相對而言,步卒的訓練就簡單了一些。
與此同時,匠作坊內(nèi)制作神璃、仙戀等消耗物品的匠人是極為忙碌的,他們接到的命令便是全力制作這些東西。
稱帝之后,長安商會包括其他各州的商會肯定是有著相應的活動的,而這次長安商會更是作為重中之重,稱帝的時候,呂布需要的是讓商人前來更多,讓他們再次促進長安的發(fā)展,為他提供更多的物資。
商人逐利,呂布相信這些商人難以拒絕利益上的誘惑,仙戀、神璃和晉酒,這些年來為商人帶來了太多的利潤。
而打造兵刃鎧甲的匠作坊亦是沒有停止,尤其是器械上面,戰(zhàn)事開啟之后,對于器械的消耗是巨大的,連弩車、床弩、強弩等物,在打造之后,更是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冀州、青州、長安、益州。
稱帝對于呂布治下的官員而言絕對是盛事,從呂布戰(zhàn)事玉璽之后,稱帝的事情就已經(jīng)漸漸的浮出了水面,有關呂布稱帝的消息,更是在百姓中間傳的沸沸揚揚,更多的百姓對于呂布稱帝是支持的態(tài)度,他們不能忘記當前的生活是誰給予的,呂布為了百姓,敢于和實力強大的世家對抗,讓世家不得不低頭,這樣的情誼,百姓是認同的,是呂布讓他們過上了穩(wěn)定的生活,不用擔心戰(zhàn)事的發(fā)生。
而今呂布治下,有關呂布稱帝的消息沸沸揚揚,但是并沒有聽到太多反對的聲音,長安府可是時刻關注著呂布治下的情況,呂布對于百姓的重視他們是知道的,若是下面的人對于稱帝有著很多的反對的話,縱然是長安府也要進行更多的思考。
或許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有些人隱藏了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些人在呂布的面前不敢太過放肆,通過以往的事情,已經(jīng)讓他們體會到了呂布手段的殘酷。
伴隨著冀州世家的遭殃,益州世家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里,督察府的官員加大督查力度,讓世家苦不堪言,不過龐統(tǒng)在這等時候卻是展現(xiàn)出了過人的手段,將世家收拾的服服帖帖,這等情況讓益州的世家對于龐統(tǒng)恨的是咬牙切齒,同樣是世家中人,縱然是龐統(tǒng)站在呂布的一側(cè),在關鍵的時刻給予世家一些幫襯,也在情理之中啊。
但是龐統(tǒng)卻是一次次使用殘酷的手段讓世家明白,想要在呂布的治下作亂,就要承受殘酷的代價,在這般形勢下,益州的世家只能漸漸的穩(wěn)定下來,而且益州世家之中,實力龐大的家族,則是被抽調(diào)前往長安,至于說到了長安之后,迎接他們的將會是什么樣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在益州的時候,這些世家依仗家世或許能夠過得更好,而在長安,只要是稍加思考就能明白這些人將會是什么樣的生活。
不僅是益州,其他各州有名的世家,亦是進行了一番調(diào)動,就連官員也進行了一番調(diào)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