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教授一行的到來,受到了熱情的歡迎。
他們是海大派遣來的第二支考古隊,由古教授和王龍導師帶隊,其他的是些考古系的學生。當然實際上他們中除了李天貴外,其他人的確曾經是真正考古系的學生,他們中一些人早已畢業,年齡看起來偏大了一點。不過,這并不影響這次的行動,畢竟高考時成績不理想,多考了幾年,這樣的事情大有人在。
他們首先參觀了剛剛出土的文物。那些文物陳列在木架上,已經經過了特殊處理,防止在空氣中氧化。
“這是摻雜了玄鐵的寶劍!”王龍一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忽然驚叫起來。他在考古學方面研究頗深,加上他修煉了道法,一眼就看出了那些刀劍特殊的地方。
玄鐵,據說是天外隕鐵,顏色深黑,隱隱透出一絲紅光,極為沉重,熔點高,有磁力,摻雜在寶劍中,可以極大的增強寶劍的韌性和磁性。據說,純玄鐵制作的刀劍,十分沉重,開鋒更是削鐵如泥。同時玄鐵也是極為珍貴的煉器材料,即使在修真界中,玄鐵也極為稀有。因此,很少能夠見到由純粹玄鐵煉制的法器,大都是摻雜了一些而已。
“玄鐵?”同行的人都露出一絲疑惑。許多人都知道玄鐵很貴重,但他們眼里有限,自然無法認出這幾柄看起來殘破不堪的破劍中竟然摻雜了如此珍惜的材料。
在這里能夠見到摻雜玄鐵的寶劍,這不得不讓在場的,特別是那些修士感覺到詫異。同時,對此行的收獲,更加期待。
也是,這些出土的殘劍賣相實在太差,上面鐵銹斑斑,坑坑洼洼,一些寶劍經受不住歲月的侵蝕,四分五裂,只留下一些殘缺的碎片。
“你們看,這幾把寶劍似乎有點小,或許叫匕首應該更恰當一點!”
眾人把目光放在那幾個看起來比較完整的寶劍之上,果然如那人所說,真的很袖珍,只有巴掌大小,甚至連匕首都不如,看起來就像是一把寶劍的模型一般。
“這難道是傳說中的飛劍?”李天貴猛然間想起了什么,只是他有些不確定。畢竟修真門派早已隨著道法的興起,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做工精巧的寶劍,或許真的只是模型罷了!
這些殘劍是文物,并不能用手去直接觸摸,否則的話,他可以嘗試著輸入元氣,以此來論證自己的想法。不過,很可惜,這些殘劍不是他這個名義上的考古系學生,實際上對此一竅不通的學生所能接觸到的。最后他隨著古教授進入了臨時搭建的帳篷之中。
他們這一行人被分配到一間帳篷中,這是古教授的意思,便于行動。他們這些人,來此是以考察學習的名義,除了古教授以及王龍外,其他的都算是學校考古系實習的學生。因此,他們并沒有固定的工作要做,或許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古教授的帶領下參觀學習。
考古現場,在古教授的帶領下,整個參觀過程十分順暢,并沒有人來阻止他們。除了最大的那座古墓之外,其他的墓葬都簡陋的很,除了一堆刀劍玉石之外,并沒有發掘出什么有用文物來。這讓一眾考古隊十分不滿意,于是除了留下一部分人繼續從下到上按部就班發掘外,一部分人則將注意力放在那座最大的古墓之上。
或許,這里唯一具有發掘價值的只剩下這座古墓了!
考古隊并沒有第一時間發掘這座古墓,除了想搜集一些有用的資料外,更主要的是古教授的提醒,這座古墓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人員傷亡。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可惜除了一塊無字石碑之外,對于這座古墓的信息,他們一無所獲。即使是,查遍當地的縣志野史,也沒有任何蛛絲馬跡,仿佛這里的一切根本就不存在,沒有人知道,當地竟然有著這樣一支武林世家。
歷史上,關于無字碑的記載很多。
無字碑,也稱白碑或通俗的稱沒字碑,指無字的石碑,為碑刻中的一種很獨特的現象。
無字碑的出現多由于一些主觀和客觀的歷史原因,比如因為墓主的好與不好無法言說,比如最初帶有預留性質而最終沒有完成,也可能原先有字,因為一些自然和人為的原因變成無字等等。無字碑并非毫無價值,像乾陵的無字碑和有來歷的碑刻,往往給人提供聯想的空間和思考的平臺。
至于無字碑為何無字,考古界卻是三種說法。
第一,無字碑為后人所立,無法言說墓主的好與不好,不便于評論是非功過,只能以無字碑形式讓后人揣測。
第二,無字碑為墓主所立,帶有預留性質的無字碑,由于墓主自身原因,自己不便寫,索性就不寫了。
第三,由于自然侵蝕或是人為造成碑文缺損。
那這塊無字碑是何種原因呢,考古隊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他們首先對無字碑進行了徹底的檢查核實,發現無字碑緊靠山體,應該是從山體間雕刻出來的一塊石碑,石碑的后面緊緊連接山體,并沒有完全分離出來。石碑的表面十分平整,猶如劍形,十分高大,看起來就像是一柄插入山間的利劍,劍柄直立與天空之中,大部分劍身則插在山石中。整個劍形石碑雕刻的十分傳神,仿若天成,即使屹立不知多少歲月,也仍然沒有倒塌腐朽的痕跡。
這簡直就是奇跡,可是算是這次聯合考古的最重大發現之一,具有重大的人文和歷史意義。
可以想象,一座屹立在山野之間的石碑,沒有人為的保護,歷經風霜,始終不到,足見其堅固。在加上,可能關乎一個武林世家的興衰榮辱,這塊石碑的人文意義更加顯著。無字碑,或是稱它為無字劍碑更加合適。雖然無字,但卻言之有物,從另一個層面上詮釋了武者對劍意的理解,比有字的劍碑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