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耶律齊滿腦子想著怎么逃跑的時候,馬晉也率領周軍主力趕到了東京石國。
此時,馬晉正坐在石國汗庭中央大殿的汗座之上,平靜地看著跪在地上請罪的右龍驤衛大將軍李存孝。
“陛下,臣辜負了圣意,只拿下了一座空城,未能將遼國宗室勛貴一網打盡,還請陛下降罪。”李存孝跪在地上一臉慚愧的說道。
馬晉聞言到是沒怎么生氣,其實他早應該想到了,耶律齊可是一個老狐貍,怎么會沒有留下一點后手就將石國白白的送給他呢。
“存孝,你起來吧,此事怪不得你,想必石國的人提前得到了消息,在你來之前就撤離了,所以并不是你的過錯,再說跑了也就跑了,以后再抓回來就是了。”馬晉笑吟吟的說道,一副毫不在意的神情。
“謝陛下圣恩!”李存孝見馬晉沒有動怒的意思,不由長舒了一口氣,趕忙拜謝道。
等李存孝起身回道列中后,馬晉環視了一眼殿內諸臣,便朗聲說道:
“眾位愛卿,今日朕召你們前來,就是議一議該如何盡快平定遼地諸部,使其歸于我大周治下,等平定遼地之后又該如何治理,是行羈縻制,讓遼國人自行管理,還是直接建立郡縣,派遣官吏,駐扎兵馬?諸位愛卿你們都說說吧!”
馬晉的話音一落,殿內登時便安靜了下來,寇準、岳飛、蒙恬等文武雙全之士皆低著個頭冥思苦想,而想高寵、黃忠、李楷固這等勇猛善戰之將,則有些抓耳搔腮,動腦子的事情實在有些難為他們了。
一時間過去了良久,也沒有一個臣子站出來說話,馬晉也沒有催促,反而好以整暇的端起旁邊御案上的茶銘,品起茶來。
“啟奏陛下,對于平定遼地,臣以為可以分為三步來進行。”又過了好一會而功夫,寇準忽出列躬身上奏道。
“哦,是那三步?愛卿你詳細說來。”聽寇準有了對策,馬晉頓時來了興致,笑吟吟的回道。
“回陛下,遼地不似我大周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民之所需樣樣不缺,其處處域北之地,多草原荒林冰川,土地十分貧瘠,物產不興,日常所需之物無一不缺乏,如鹽、茶、鐵、布匹等等,尤其是鹽茶這等每日必須之物,更是仰仗其他諸國供應。”寇準說到這里,微微停頓了一下,喘了口氣又繼續道:
“所以,臣以為,我們第一步應發布禁令,封關禁市,行困遼窮遼之策,不使一粒鹽,一片茶流入遼地,此一步做到,便可使遼地民心、軍心動蕩,不戰而自潰。”
“而第二步,便是仍加緊攻勢,對遼步步緊逼,形成強大的威懾,以亂其心,弱其志。”
“待到遼地物資匱乏,地方生亂,士兵畏戰怯戰,局勢動蕩之時,便可行第三步。”
“那便是談判,責令遼國各族限期投降,交出權利,聽候發落,想來到那個時候,他們也沒有力氣反抗了。”
寇準一口氣把話說完,還沒來的及喘口氣,一旁的岳飛眼睛一亮出列道:
“臣以為,寇閣老此議甚為妥當,遼國地域廣袤,如僅憑我大周數十萬軍隊一地一地去攻打占領,不但耗費日久,就是傷亡也是頗重,但要是封鎖關隘,圍困遼地就要容易的多,只要控制住南部的關隘就可以了。”
“臣也附議!”并州大都督蒙恬也出列附和道。
“陛下,臣亦附議,不過臣以為可以在施行寇閣老之策時,集中我大周主力攻打遼國上八部和耶律皇室領地,如果能消滅二三個大部族那就更好了,如此一來不但大大的削弱遼國的實力,其震懾作用也更大。”右羽林衛大將軍韋皋此時也出列道。
馬晉聽見殿上一片附和之聲,不由點了點頭,對寇準的計策,他也極為贊同,困死遼國,確實比一步步蠶食要容易的多,尤其是控制住鹽茶的供應之后,簡直就是直接勒住遼國的脖子。
要知道遼國可是一點鹽也不產,都是靠的其他國家的供應,而且絕大部分的鹽都是由南邊的宋國、周國、豐都、鐵勒等幾個國家供給,至于北部的其他游牧國家,自足尚且不能,就更別說買給遼國了。
鹽這東西,可是和糧食一樣都是每日所需之物,一兩天不吃是沒什么,但時間長了就是會讓人精神恍惚,身體乏力,甚至昏迷。
所以說,只要控制住了鹽的供應,到時候遼國人別說打仗了,恐怕連自殺的力氣都沒有了,到時候去說降自然要容易的多。
“既然眾卿都覺的此議甚好,那就這么定下了。”馬晉見眾人沒有異議,便開口說道,微微頓了一下又道:
“此事,由寇卿你親自主持,其他愛卿從旁協助,毋要做到一點,那就是一切東西都不能流入遼地,敢有玩忽懈怠者,立斬不赦。”
“臣等,遵旨!”眾人趕忙躬身答應道。
等商議完平定遼國的事情后,略微放松一番,馬晉又開口道:
“對于如何治理遼地,眾卿可有什么見解?”
馬晉的語氣中,遼地就好像已經是盤中餐一般,只等著下口了,絲毫沒有將逃跑的耶律齊和八大部族放在眼里,不但是馬晉,就是殿上的眾臣也沒有一絲意外的樣子。
“陛下,臣以為應當實建州郡,而非羈縻之治,羈縻制度雖然可以更快的吞并遼國,減少敵對情緒。”
“但臣看來依舊是換湯不換藥,統治遼國的還是現在的這些遼國貴族,對我大周并無裨益。”
“而且這在臣看來,根本就是對遼國的退讓妥協之策,不但不能讓這些遼國貴族們感恩于我大周,反而會認為大周需要他們,不敢殺他們,讓他們再無敬畏之心,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出什么問題,但時間一長必會再生波瀾,降而復叛,到時候朝廷又要耗費人力物力前去平定。”
“所以,臣以為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建立郡縣,派遣官吏,當然我大周乃王道之國,自然不會奴役遼地百姓,朝廷也可以在遼地選取心向大周的有才能之士,委以官職,以收遼地士紳之心。”
“更是可以在遼地招募精壯之士為大周兵卒,調往其他州郡,充任守備或征戰四方,以減遼國精壯之民。”韋皋出列奏道。
“陛下,臣以為韋將軍此言甚善!”寇準在一旁躬身奏道。
“臣等亦附議”其他人想了想,這確實是最合適的辦法,便紛紛附和道。
馬晉見其他人異議,自然是從善如流的準奏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