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國丈和高總管求見!”
馬晉剛剛坐下,端起茶杯,王承恩便匆匆來到馬晉身邊,恭敬的道。
馬晉聞言,隨手放下手中杯子,沉吟道:“宣!”
“遵旨!”王承恩應了一聲,便轉身往殿外走去。
一會兒功夫,蕭宗和高力士二人便聯袂從殿外走了進來。
“臣,參見陛下!”
“老奴,叩見陛下!”
“都平身吧!”
馬晉坐在龍椅上,看了蕭宗和高力士一眼,手無意識的在御案上敲著,淡聲問道:“你們見朕,可是有什么事?”
“回陛下,是有些內務府的事情想請示陛下。”蕭宗低著頭行禮道。
馬晉不動聲色的看了蕭宗一眼,問道:“何事?”
“臣今日來覲見陛下,就是想和陛匯報一下,關于內務府所轄七司二院官員選拔的事情。”蕭宗躬身道。
“哦?國丈說說看!”馬晉看著蕭宗,饒有興致的吩咐道。
“回陛下,這內務府的空缺官位,臣想通過招募的方式進行公開選拔,廣納天下賢才,如此也能彰顯陛下,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方略,”蕭宗忙躬身道。
馬晉聽了蕭宗所說,沉吟了一下,便笑著點頭道:“這倒是一個好辦法,那就按國丈的意思辦吧,你和高力士商量著來就行了!”
似乎沒想到馬晉答應的這么痛快,蕭宗怔了一下,便面露喜色的道: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絕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馬晉點頭笑道:“朕自然相信國丈的能力。”
“那臣等,就先告退了。”
事情說完了,蕭宗和高力士兩個人也就告退而去了。
等兩人走后,不一會兒的功夫,高力士又回到了養心殿。
“陛下!”
馬晉似乎早就知道高力士會回來,看了他一眼,道;“說說吧!”
“是,陛下!”高力士躬身道:“這些日子雖然有陛下嚴令,表面上是沒有人敢去找國丈了,但私底下還是有不少人暗中去國丈府上行賄賂之事,以達到進入內務府的目的!“
馬晉點了點頭,這事他知道一些,有不少人已經跟他匯報過了。
不過馬晉卻沒有說什么,而是皺著眉頭問道:“這個主意是誰給國丈出的?公開招募??”
“回陛下,出主意的是國丈手下的一個親信幕僚,名叫沈六”高力士連忙回道。
“哼!你去接觸一下,讓他聽話些,否則……”馬晉冷哼一聲吩咐道。
“老奴明白!”
————
馬晉又沉吟了半響,道:“你現在什么也不要做,不管國丈做什么你也不要管,只要把內務府給朕盯好了就行了,不要出什么紕漏。
等招募完了之后,你把名單拿過來給朕過目,朕會從中篩選一些,充實內務府。”
高力士聞言一怔,有些遲疑的道:“陛下,那國丈那邊……”
“這里面有國丈什么事?”馬晉看了高力士一眼,緩緩說道。
“你要做的就是唯才是舉,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摻和了,明白嗎?”馬晉自然知道高力士擔心什么,就是怕引起國丈不悅,告到皇后那里,給他小鞋穿,但馬晉是不會在意的。
“陛下,老奴明白了。”高力士看到馬晉不容置疑的神色,連忙道。
其實在馬晉想來,這公開招募內務府官員,也是一種變相的科舉,一些官場上郁郁不得志的或是科舉不如意的都可能忍不住誘惑去考。
一旦這些人進入了內務府,天然上就和那些正牌出身的朝廷官員不對付,這也正是是馬晉想要的。
最為關鍵的是,國丈這么干肯定會得罪一大片人,對于朝廷勛貴、文武百官們來說,內務府就是他們的嘴邊肉,想吃就吃。
因為朝廷根本沒有那么多的人去填充內務府,自然就要從朝廷各部院里抽調,可是一旦公開選拔,事情就不一樣,那些想去內務府官員怎么辦?
而且還有一些朝廷大佬們也想把手伸進內務府或者安排自己的子侄進入內務府,若是公開招募,你讓這些大佬們又怎么辦?
到時候這些得不到好處的官員們會怎么做?不用想也知道,估計很快馬晉就會收到大量彈劾國丈的奏章,這還是其一。
其二就是被國丈收過賄賂的那些人,收了錢自然要給人家辦事,可是安排什么人都是馬晉他自己做主,自然不可能用那些行賄的人,到時候這些給過錢的人一個也選不上,會不會惱羞成怒?
當然了,國丈的身份特殊,他可是當今皇后的爹,自然沒人敢去告他的狀,但名聲肯定是臭大街了。
這兩下子下去,得罪的人海了去了,蕭宗肯定是沒辦法在內務府混了。
這其實也是馬晉的計劃,他本來就是用蕭宗來做擋箭牌的,畢竟這么一個有實權的衙門,是個人都想分一杯羹,可是馬晉又不想讓內務府跟朝廷有什么牽扯,這個得罪人的活自然要有人去干,想來想去這個苦差事就被馬晉摁倒了蕭宗頭上了……
“行了,你去辦事吧!”馬晉擺了擺手說道。
“那老奴告退了。”高力士應了一聲,便躬著身子輕輕的退了出去。
等到高力士走了之后,馬晉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內務府事情終于走上正軌了,也不需要他再做什么了,只要等著結果就行了。
在蕭宗和高力士回到內務府之后,沒一天的功夫便有消息傳了出來。
內府將會采取招募的方式,公開選拔內務府官員,凡是有舉人以上功名的,都可以報名參選;一旦參選通過之后,便可以去內務府任職。
此消息一出來,整個神都瞬間是風起云動。
又因是朝廷大比之年的事情,神都聚集了不在少數的讀書人,誰都沒想到內務府會來這么一處,一時間是議論紛紛,謠言滿天飛。
與民間有支持、有反對的不同,朝堂上可以說是一面倒的反對,根本就沒有人贊成內務府搞什么招募選拔。
都察院的御史們也開始上奏折彈劾蕭宗,說他任人唯親,收受賄賂,敗壞朝綱,但都被馬晉壓了下來,留中不發。
而蕭宗的名聲也開始迅速的滑落,越來越差,變得臭不可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