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三年九月初旬
太極宮外,已有一大片人在眺首等待。
一邊是文武官員,另一邊則是穿著嶄新進士冠服,帶著簪花烏紗帽的大周第一批因科舉考試脫穎而出的新科進士們。
科舉的結果出來了,今日正是馬晉特地讓辦的“傳臚”慶典。一下子錄取了這么多青年才俊,朝廷當然得為他們舉辦一場比較隆重的入職儀式。
新課進士們也很激動,他們現在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就看看是不是可以在進一步問鼎當今圣上所說的“一甲”
狀元、榜眼、探花,想想這三個名字,這些士子們就知道“一甲”所得的待遇和榮耀,遠遠不是普通進士可比的。
相比于進士們的興奮激動,神采飛揚。官員這邊就沉悶多了,大多肅然站立。
這是太極宮神武門城樓上的鼓聲響了起來,待鼓聲一響,文武百官便按照品級職位排好了隊伍,等待宮門開啟。
在禮部官員的指揮下,進士們也按照順序排好了隊列。
鐘聲鳴響,宮門緩緩打開,文武官員們輕車熟路,邁步進入神武門之中,進士們緊隨著文武百官后面,也步入神武門。
步入皇宮之內官員們再次整理衣冠,隊列也緩緩的調整的更加井然有序,繼續前行。直到到含元大殿外廣場上,文武官員按照品級站好,進士們則排在官員后面。
因為皇帝要親臨大典,所以規格都是按最高布置的,各種儀仗齊全,還有聲樂署樂師待命。
千牛衛士們身著鎏金明光鎧手持亮銀長槍站在臺階兩邊,個個挺胸昂頭,臉色肅穆,威風凜凜,更將氣氛渲染得威嚴隆重。
按照馬晉制定禮制,辰初時分,內閣首輔便到養心殿奏請皇帝具禮服出宮,王承恩為前導引入含元大殿升座。
馬晉坐在御座之上,臉上帶著和熙的笑容,看著下面行三跪九叩大禮的進士們,這可是他御筆親點的第一批進士,稱的上是“天子門生”,自然讓馬晉感到親切。
馬晉今天就是出來露個臉兒,既不用頒旨,也不用訓話,純粹就是坐那兒當個泥菩薩供新科進士們膜拜。
此時,禮部的官員開始宣讀《恩科取士制書》:“某年月日,當今陛下令開科舉士恩澤天下士子,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宣讀《恩科取士制書》完畢,便有內侍將皇榜交到了內閣首輔長孫無忌手上。
長孫無忌手捧皇榜向高坐龍椅上的馬晉下跪行禮,然后走到大殿階前
站在官員后面的進士們,立時緊張興奮起來,連呼吸都不由自主地粗重了。
在熾熱目光的注視下,長孫無忌打開皇榜,開始唱名了。
“神武三年考舉一甲第一名……陳行之!”
一甲三人姓名,都是傳唱三次。然后由禮部官員分別引狀元、榜眼、探花出班,就殿前御道下跪行禮謝恩。
“臣陳行之,謝陛下圣恩!萬歲萬歲萬萬歲!”陳行之激動得聲音都發顫了。
“神武三年考舉一甲第二名……俞士枕!”
唱名還在繼續,俞士枕被引出班,在陳行之旁邊跪下,叩頭謝恩。
“神武三年考舉一甲第三名……寧裕德!”
“臣寧裕德,謝陛下圣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神武三年考舉二甲第一名……霍休”
……………
唱榜還在繼續,但已經是只唱一次,并且不在引出班。
唱名完畢,聲樂署樂師開始奏樂,進士們在禮部官員指引下進行三跪九叩之禮。而后由禮部尚書捧榜,用金盤承榜,華蓋前導,出朱雀門、神武門。
這時候馬晉就可以回宮了,今天他就是出個場露個面兒而已。
接下來,諸進士、王公百官皆隨榜而出,至神武門外東側宮墻上張掛。
狀元三人率進士們等觀榜,然后就是御街夸官等活動,彰顯朝廷對開科取士的重視,當然這都是馬晉搞出來的,就是為了激勵天下士子,讓他們看看考中進士有多么榮耀。
當然,對于神都的老百姓來說,又是一次圍觀看熱鬧的好機會,那當然十分地熱衷。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古代的寒門士子其實出路很少,多數都是苦讀苦讀再苦讀,就為了有朝一日能被舉薦做官。
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最好的時光就花費于此,現在馬晉大開方便之門讓他們以科舉入仕,夢想實現后的狂喜可想而知。
明天,禮部還會舉辦“瓊林宴”為進士們慶賀。以吃喝的方式慶祝,大概也是諸天萬界最通用的形式了。
但這些熱鬧喧囂,已經跟馬晉關系不大。進士們能張揚放蕩兩天,他卻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
同樣忙碌的還有長孫無忌、寇準、徐瑾三名內閣成員。
“陛下!這一百新科進士是否即刻授官。”長孫無忌躬身向馬晉請示道。
“不用,先讓這些新科進士們去六部觀政”朱由校想了想,說道,“這些人剛入仕如果馬上授官,恐怕連做什么都不知道,讓他們先在部院之中積累經驗,三月后再行授官。”
盡管馬晉想立刻啟用這些新科士子,但又怕他們一點理政經驗也沒有,好心辦壞事,成為害民之官。
長孫無忌等人躬身恭維道:“圣明不過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