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是萬里長城東段的起點,也是天下第一道堅不可摧的險關要隘。
一夫所當,萬夫莫開。這句話用在這兒可是太合適不過啦。
關隘的主體建筑呈四方形,周長八里又一百三十七步,環以兩丈五尺深的護城河,有鎮東、迎恩、望洋、威遠四座關門。東西又有兩座小城,稱東西羅城,南北又有兩座小城,稱南北翼城;各有水門、角樓、敵樓若干。
眾多建筑就這樣共同組成一套渾然一體幾乎無懈可擊的防御體系。因此,作為軍事重鎮,這個關口總是被數代關外統治者反復覬覦,也一直是他們無法治愈的心病。
那么多年都過去了,終于還是到了大明王朝生死攸關的時候。偏偏也就在這個時候,還是這個山海關出了問題。
那個叫做多爾袞的人,竟然帶著滿清一族引以自豪的金戈鐵馬,來到了關前。
馬頭逡巡之處,多爾袞向遠處極目遠眺。
漫漫黃沙的盡頭,關隘巍巍聳立。
從關下傳來的隆隆的炮聲和更遠處的海濤疊加在一起,時不時地震動著眼前的平原山川。漫漫春風和春沙一起吹過。
躊躇滿志的多爾袞終于對著眼前的一切,盡情地發出了一聲吶喊。
他知道,那個已經幾乎一無所有的人,已經開始了背水一戰。
喊聲和春風春沙一起飛向了遼遠的遠方。
遙遠的城關之上,有人唱起蒼涼的調子:
倉府凈如洗,室家奔匿多!
關遼五萬眾,庚癸呼如何?
歌聲幽幽,腔腔落進山海關下吳三桂的心眼。
五萬軍心,五萬口腹,如何安定?如何操持?
……
……
……
山海關外,明朝有八座城,寧遠已是最后一座。
今天,已經一座也沒有了。
……
如今的局勢又不比當日他在寧遠的時候了。他也再也沒有那么強大的心理承受力,愿意站在最高處,來看一看遠方了:
向北,全是滿清的天下;回頭處,京師里哀鴻遍野,全遭了李自成的荼毒。大明江山覆亡了;身前身后都是虎狼之師。
……
……
……
這情景,怎么想象,都太難堪了,對吧?可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孤零零的吳三桂,依舊選擇了艱難的鎮守;盡管他既沒有糧食,也沒有銀錢,甚至沒有可用之兵;——盡管天下人都和多爾袞一樣,平靜而殘忍地看著他,可卻沒人能告訴他接下來要怎么辦;——盡管自古做一個末路里孤獨的忠臣,就比做一個審時度勢的投機者要艱難許多。
……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他在關上和李自成軍隊的第一場惡戰,無論如何也不能避免了。
這一仗打得異常的嚴酷和血腥。
李自成從太陽升起打到太陽落地,襲擊一刻不停。
云梯、挨牌、紅衣大炮,迤邐來攻,吳三桂手下的幾萬士兵整整一天,幾乎滴水未進。上下無不拼死搏殺,幾度瀕臨死境,又幾度轉危為安。
接下來,大炮又頻頻轟炸,震動關內外十五里。
天地之間,大海之畔,孤獨的山海關漸漸成了一座血色的城池。
吳三桂的軍隊和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就這樣,危在旦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