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高銀河跟高朝陽的媽媽袁素云也一起來到了餐桌邊上,于是乎,一家人也就圍坐在桌子邊上熱熱鬧鬧地吃起飯來了。
轉眼之間,又是幾年過去了。
這天上午,剛好是上午八點多的時候,高永照和大隊里的一班人正坐在會議室里商量著事情。
“鈴鈴鈴……”忽然。一陣十分熱鬧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正說著話的高永照拿起電話就接聽了起來。
“喂,王書記你好。”
“永照,給你一個好消息。縣里生產出來第一批電耕犁,在我們的要求下,給你們弄了一套。”電話里傳來了王耀祖十分高興的聲音。
“哈哈,那太謝謝王書記了。”高永照一聽立即大聲地道謝。
“對了,在跟你說一下,最近,毛主席黨中央發出了泡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造反有理,大鳴大放大字報的偉大號召,你也要做好精神準備。工作上要小心一點。”王耀祖十分沉重地叮囑道。
“好的,王書記,我會注意的。你也要多多注意啊。”高永照也十分關心的說道。他也擔心自己的老上級千萬不要出了什么差錯。
“這就好。”
放下電話,高永照在心里想著,早就有小道小息說要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了。他想這是一場文化大革命,顧名思義就一定是一場文化界的革命運動,我們是農民,與咱們可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
我也就按照我以前的步調走吧。這樣想著,他記載心中給自己定好了往后的步調。
第二天上午八點多的時候,高永照就派人去運載回來了那輛電耕犁。
因為看到的新機械已經有了,因此,大隊里的社員們看到了電耕犁也就沒有再跟第一次看到手扶拖拉機是那樣的熱鬧了。但也有一部分社員前來看新奇。
只見在水田的兩頭各有一人操縱著一臺機器,中間是一個犁把一樣的機器,有兩根粗大的鋼絲連接著兩邊的機器。
那邊的機器一開,中間的那個犁耙就往那邊過去,一洼地就犁出來了,這邊的機器一開,犁耙就往這邊過來,又是一洼地犁出來了。
這樣循環往復,不多的時間,一塊地就犁好了。
社員們看了,高興的議論著。
“嗨嗨,這東西還真厲害呢。比鐵牛耕地快又好。”
“是啊,又是一匹大水牛。”
“哈哈,這樣的大水牛越多越好啊。”
“是呀,往后咱們就用機器耕田了。”
……
這天上午八點多的時候,高永照剛在辦公室里坐下,連椅子都還沒坐熱,辦公桌上的電話鈴聲就熱鬧地響了起來。
他拿起電話一聽,是區委書記王耀祖得聲音:“永照,上面規定,要大破四舊,大立四新。要城里一個紅衛兵組織。”
“哦,那什么樣的東西叫四舊呢?”高永照十分疑惑地問道。
“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這都是籠統的,具體的怎么劃定呢?”
“這個你自己定吧,注意寸分就好。”電話里,王耀祖說道。
“好,我知道了,王書記,你也要注意啊。”高永照關心地說道。
擱下電話,高永照在心里想道,既然是上面布置的任務,那就只得完成。要說破四舊這些東西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
這些事情對我們農村人來說關系不大,但也總得有個表示,不然就會被說成是落后于形勢了,那樣可就不好了。
對,咱們大隊里不是還有一個庵和一個廟嗎?就把那里的東西搞一下吧。心下打定了注意,他就讓肖國雄在廣播里通知全大隊的社員明天上午在大會堂里集中,召開一個社員大會。在會上,高永照布置了兩個任務。
一個是破四舊,就是把大隊里兩個廟宇里面的泥塑菩薩全部砸掉。這就是破四舊,但不要砸的太爛。搞掉一些,把極大多數的搬下來,集中到一起放著。
畢竟這也是人民的勞動成果,是他們的智慧和結晶。全部毀壞了未免可惜,說不定還有一些價值。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每個生產隊里抽調一些年輕人成立起一個紅衛兵組織,一定好出身好,思想覺悟高的人。
成立這個組織是為了更好地響應毛主席黨中央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號召,要帶頭把生產搞好。
任務布置好了,紅衛兵組織成立了。第二天,個生產隊抽調了一個紅衛兵按高永照的布置,做了一次“破四舊立四新”的活動,事后,大隊里依舊風平浪靜。
這一天,傍晚,是星期天,高朝陽一個下午的時間割了一籃子的豬草,在回來的路上,路過村子里的那個庵。
早先,他就聽說在破四舊,紅衛兵們把里面的有些泥菩薩給砸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樣了,以前,媽媽從不讓自己進去,現在剛好只有自己一個人,何不就進去看看呢。
這樣想著,高朝陽就拎著籃子走了進去。剛一走進里面,高朝陽就覺得一股陰森森的寒氣迎面撲鼻而來,他不覺就機冷冷的打了一個寒顫。
咬了咬牙,高朝陽就大著膽子繼續往里面走去,只見大廳里面基本上沒有什么東西了,有的就是幾個石臺子了,那上面的塑像都不見了。
他有轉進了一個不大的房屋里面,這里的光線也就更加陰暗了,里面堆放著很多的泥塑菩薩,一個個都顯得那樣的陰森可怖,只看得高朝陽渾身上下一陣陣的發冷。
看了一會兒,高朝陽就急忙出來,往家里走去了。
這時,高朝陽正爬在桌子上做著作業,吳鱈瀅從里面出來,看到兒子高朝陽的神色好像很有點兒不對,于是,就來到他的身邊,關心地問道:“陽陽,你身體不好嗎?哪里不舒服?”
“媽,那庵里的菩薩好怕怕的。”聽到母親的話,高朝陽抬起頭來,看著自己的母親說道。
“什么?你去了那里?讓你不要去不要去,你偏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