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在這鮮花簇錦的田野間的一條石板路上,走來一個二十歲左右,高大英俊,濃眉大眼的年輕人。
他戴著一頂草綠色的軍帽,穿著一身草綠色的軍裝,腳上是一雙解放鞋,背著一個鋪蓋。
一副軍人的樣子,只是沒有佩戴解放軍的帽徽,胸章和臂章。他就是高永照。
前幾年,他參加了解放軍,今天,高永照是被上級派回家鄉來搞土地改革的。
這時,高永照走得熱了,他解開了衣裳的扣子,拿起軍用水壺喝了幾口水。取下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一邊摘下帽子扇著風,一邊大步流星的向前走著,望著眼前的這一副喜人的景象,他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
正值一年之中的夏收夏種季節,田野上面,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在緊張地忙碌著。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全家上陣,老女老少齊出動。
女人扶犁,男人和青年們以及還不會扶犁的人們,就在前面套著一根很粗的繩子拉著犁把。沒有男人的人家,女人們也在十分艱難地用鋤頭翻耕著土地。
“加油!用力啊!”
地頭上,中間一個三大五粗的男青年正在一邊十分艱難地一步一步的拉著犁把往前走著,一邊大聲地說道。
他身邊的一個老人和一個小男孩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咧嘴一笑,又開始弓著身子往前大步地十分艱難的走去。
在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很大很粗的繩子連接著他們身后的犁把。那犁把隨著他們的腳步正在一寸一寸的向前行進著。
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扶著犁把正在十分艱難地踩著泥土前進著,他們的身上全是泥土和汗水。
可想而知,兩個,三個人拉犁都這么艱難,一個人拉犁就更不用說了。而揮舞著鋤頭翻地的人們就更不用說了。
看著這樣的情景,高永照不覺就在心里想道,他們這樣一天又能翻多少地呢?而他的心里不覺也就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
這時,二十多歲的粗壯小伙兒高永照,在前面背著一根粗大的繩子,拉著犁十分艱難的往前走著,他的身邊一個女人和他的父親高銀河也正各自背著繩子也在十分艱難的拉著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著。
他的身上一件白色的褂子上面已經滿是汗水了,肩膀上的衣服已經被磨破了露出了鮮紅的皮膚,似乎還有鮮紅的血液在滲出來。他們的身后是剛剛翻耕好的幾畦地。
他理著一個平頭,穿著一件白色的褂子,上面已經滿是汗水了。一條藍色的褲子高高地挽著褲腿。
一米七十五的個子,方方的國字臉上,兩條粗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生的虎虎有神。
“爹,咱們休息一下吧。”高永照抬頭看了一下天空中的太陽,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看著身邊的父親高銀河。
“好。”大聲地說著,高銀河也用手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
高永照來到父親的身邊,攙扶著父親高銀河來到地頭的一個大垂楊柳的下面,坐了下來。
“爹,給。”高永照從一邊的一只大瓦壺里倒好一大碗水遞到父親高銀河的身邊說道。
肖長河接過水喝了一口,用草帽扇著風,轉動著頭看著周圍的人們。
高永照也端著一碗水來到了父親高銀河的身邊。坐了下來。
“永照,累嗎?”老人看著兒子高永照問道。
“不累,爹。”高永照微笑著說道:“爹,好多人家都還沒有多少進展呢。”高永照看著周圍的農戶們說道,又喝了一口水。
“是啊,看來,有不少人家是不能按時完成播種了。”高銀河看著周圍的農戶們很有點兒無可奈何。
“對了,爹,咱們能不能來一個幫工呢?”高永照抓著腦袋忽然若有所悟。
“啥?永照,你說什么?幫工?啥叫幫工?”高銀河一聽,十分不解地問道。
“爹,咱們就不能聯絡三五個人家,大家有力出力,有農具就互相使用。一戶人家一戶人家地幫著耕種。這不就像大戶人家的人多力量大了嗎?”高永照又喝了一口水,說出了自己的心中的想法。
“嗯,這個方法好。”聽了兒子高永照的話,他十分贊賞地用力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可是,讓高永照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村子里,竟然另外還有一個人,他也在想著如何將自己周圍的那些人給組織起來,跟窮棒子們好好的斗一斗。這是后話,表過不提。
說話間,已經到了收工的時間,父子倆扛起工具就往家里走去。
吃過了晚飯,高永照就出去轉悠了。
他先來到了隔壁肖傳根的家里。
這是一件不大的房屋,里面擺放著一些十分簡單的家具。因為沒有燈光,顯得有些昏暗。
這肖傳根無妻無子,卻又是村子里輩分最大的一個人。
這個肖傳根,看上去一米六十左右的個子,但不是很壯實,長著一張瓜子臉,有半個腦袋已經禿頂了,留著一把稀疏的山羊胡須。
說話不緊不慢,且很有分量,村里的許多事情,多全仗著他來處理。因此,村里的人們,不論是男女老幼,都十分敬重他,叫他二爺爺。
此刻,二爺爺肖傳根正坐在一張老舊的桌子前面的一根凳子上面“啪嗒啪嗒”地抽著旱煙。
雖然看到高永照走了進來,但他依舊我行我素,慢悠悠地抽著旱煙。
“二爺爺,吃飯啦?”一走進屋里,高永照就微笑著招呼著說道。
“銀川,你來有啥事情嗎?”肖傳根“啪嗒啪嗒”的抽著旱煙問道。
“二爺爺,我有個事情想跟您老商量一下。”高永照微笑著說著就坐到了他的身邊。
“什么事情?說吧。”這時,肖傳根的旱煙已經抽完,他抬起右腳,把旱煙槍在鞋底了“篤篤”的磕掉,問道。
他在心里十分疑惑地想道,永照這娃兒,不知道要跟我商量什么事情?
“二爺爺,當前正值大忙時節,我看到村里家家戶戶都在熱熱鬧鬧,忙忙碌碌地搞著生產。可是我也看到有很人家缺少勞動力,心有余而力不足,跟不上。
我想成立一個有三到五戶人家組成的幫工組。自愿參加,互相幫助,不讓一戶人家落下。”停了一下他又說道:“二爺爺,你覺得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