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寧如聽她娘如此說,心里更加難受,一時便哭了起來。跟著王氏過來的葛嬤嬤見母女倆如此,也不得不出來勸道:“夫人和小姐都莫要吵了。如今此計不成,我們也該想著日后怎么辦。我們是要和別的房爭,總不好自己房里先鬧起來。”
葛嬤嬤自王氏幼時便伺候她,直到出嫁了跟到夫家,一路扶持王氏從一個小妾坐到如今平妻的位置,她說的話,王氏還是會好好思量的。
故而王氏停了一會,便語重心長朝著她女兒道:“我知你心里委屈,可這日子仍要過,你多在自己身上下點功夫,將來及笄出嫁時,嫁得好些,元寧宛還不是低你一頭?”
寧如仍在抽泣著,她也知她母親的話說得對,只是她心里不舒服,冒著風險,不僅沒罰了元寧宛什么,還讓她跟公主那樣好。
王氏便摟著寧如的肩,替她擦擦淚。
“別哭了。娘親都是為了你。你哥哥那樣子,就跟你爹一樣,是個成不了大氣候的,我的如兒這樣漂亮,日后才是前程似錦。娘日后還要靠你呢,不會害你只會幫你。”
元寧如點點頭,暗下決心,日后才是要壓過元寧宛一頭去。
毓修宮宴會過后,東黎的太子和使臣再沒提過和親之事,只是同往年一般和大周商議著貿易往來的諸多事項。
東黎的太子阿木爾原是信心十足地求娶如意公主,如今大殿上九連環得解,之后又親眼見識了如意公主的騎射功夫,他原本那份興趣也沒了。他是要娶個女人回去,不是要娶個會武功的女人回去,這樣一個女人娶回去,只會給他帶來數不清的麻煩。
可是他們來之前就放出了風聲,如今騎虎難下,阿木爾每天和隨行的使臣們秘密商議,也沒有合適的結果。
而至和帝,雖說不用嫁女兒了,心里松了口氣,可和親一事仍需處理,這口氣仍得提著。這么多天無數的大臣想了無數的方法,依然沒有頭緒。至和帝最近心情很不好,就連一向標榜自己深得帝心的建德皇后,也不再去圣上面前表現她的賢淑了。
這一系列的問題,卻因為東黎太子到達大周第六日的晚上發生的一件事,出現了讓人始料未及的轉折。
這件聽起來有些驚世駭俗,甚至難以想象的事,寧宛是從如意公主口中得知的。
自從那日和公主一個下午的暢聊后,寧宛便和如意公主的關系變得非常好。雖然如意公主是她的姑姑,可兩個人卻像好友一樣交流。寧宛喜歡這位公主姑姑,自然對她時常邀她去宮里坐坐十分樂意。
這日,也是如意公主派了人去恒親王府將寧宛接來陪她。也是在宮里,寧宛見到了那個改變東黎大周之行的女人。
“那姑姑不用去東黎了,還必須別人去嗎?”
“是呀。可是宮里只我一個女孩,故而父皇才發愁。”
“那還真是難辦呢。”元寧宛托著腦袋和如意公主倆人一邊吃著瓜子一邊聊著。
正說著話,忽然一個丫鬟急急忙忙跑了進來。
“公主,圣上正在祈寧宮發火呢,發了好大的火氣。”原來是如意公主身邊的大丫頭寶云。
“皇后娘娘宮里?怎么回事,打聽到沒?”
“聽說是東黎來的那位太子出事了。”寶云接過旁邊小丫頭遞來的茶水,喝了一口說道。
“東黎的太子?阿木爾?”如意公主和寧宛都是一臉疑惑。
“聽說是有位姑娘,夜里”寶云看了看一旁坐著的寧宛,欲言又止。
“姑娘?怎么回事,你怎么越說越亂了?”
“一個姑娘夜里去了那位太子住著的樓外青山。”寶云一口氣說完,偷偷看看元寧宛,見她仍一副懵懂樣子,便放了些心。
如意公主到底是已經及笄的女孩子,心里大概也猜到了,不過寧宛還小,這話倒不好當著她的面明說。
如意公主因深得圣寵,故而每次圣上心情不好時,總有人托了下人來請如意公主去勸勸圣上,這招管用,已是朝臣后宮都知道的,這次怕也是哪個丫頭故意說給寶云聽的,故而元清月想了想,決定親自去祈寧宮一趟。這東黎的太子說來也同她有些關系,如今在大周出了這樣的事,解決不好可能會挑起兩國間的戰事。
寧宛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如意公主,宮里似乎是出了事情,那她是不是還是回恒親王府的好?
正想和公主姑姑說回王府去,便聽如意公主同她說道:
“宛兒,要不然同我一起去吧?留你一個人在這宮里,你也怪寂寞的。”
“公主”寶云想勸兩句,卻被如意公主用手勢攔下。
“父皇同我說起過你幾次,聽他言語,也喜你聰明伶俐,如今幾日不見,也讓他瞧瞧你。宛兒這樣可愛,說不定父皇見了心情也好了。”說著便過去拉起寧宛的手。
“可以嗎?”畢竟是第一次在恒親王府的長輩們不在身邊的時候見圣上,寧宛心里其實有些害怕。
“沒事的,宛兒跟著我就成了。”
其實如意公主心里也有她自己的考量。之前聽父皇和恒親王叔說起過寧宛,他們似乎也沒有把寧宛當做普通的閨閣小姐來培養。聽王叔的意思,寧宛之前曾在褚州讀過史書。女孩子讀史書做什么?父皇和王叔都未明說,元清月也是自己猜測。她小時候也曾讀過幾本史書,只是她不愛這些,到如今只記了十之一二,寧宛既也讀史書,便說明是同她有相似之處的,也許是將來要有些男子無法做到的事,要寧宛去做。
故而她今天領著寧宛去,也是試探父皇的態度。若父皇真如她想的一般,那日后她召寧宛進宮,便要容易許多,而且及早了解這個小侄女,也是讓她自己以后有個倚仗。
如意公主一行不一會便到了祈寧宮,才進了宮門,還未進得殿內,便聽得至和帝盛怒的聲音。
“朕這幾年未曾管過你們,膽子越發大了是不是?都敢去找東黎的太子了是不是?你知道那是誰嗎?那是東黎人!”
寧宛未曾見過至和帝發火,如今在外面聽見這樣大的聲音,登時愣在那里。
如意公主見狀,捏捏她的手:“宛兒別怕,等會跟著姑姑就行了。”
寧宛抬頭看看公主姑姑,點了點頭,只拉著如意公主的手,更緊了一些。
門口的小太監進去通報了聲,外面聽見至和帝一聲“進來!”如意公主便領著元寧宛走了進去。
甫一進屋,便看見地上跪了許多人。其中一個女孩子跪在最前面,頭發已經有些凌亂,臉上也紅紅的,顯然是剛被打過不久。至和帝站在這些人面前,臉色冰冷。建德皇后站在一旁,冷眼瞧著這一切。
寧宛被眼前的陣仗驚住了,一時不知作何反應,直到如意公主拉了她一下,才慌忙跟著公主姑姑向至和帝和建德皇后行了禮。
“父皇這是怎么了這么大火氣,太醫說了您得心情好些,為這起子人生氣不值當,父皇要保重龍體。”如意公主松了寧宛的手,上前去說道。
地上跪著的這些人,寧宛不認識,可是如意公主認識。
當先的這女子,是先皇溫平公主的女兒,也就是如意公主的表姐,元琇瑩。
元琇瑩本不姓元,溫平公主的駙馬本姓趙,乃是進京趕考的一名寒門書生,當年考中狀元,與溫平公主一見鐘情,先皇做主賜了婚,本是一樁美談。奈何這趙姓書生有門親戚在朔京開著鋪子,聽說趙書生尚了公主,便趕來投靠。溫平公主也是良善之人,便在公主府為他們尋了活計。哪想這些沒見過世面的人居然敢肖像公主的嫁妝。在庫房偷盜時被溫平公主發現,當先一人一時情急竟把公主刺死了。
彼時趙琇瑩剛滿月,先皇知道后雷霆大怒,處死了刺死公主的人,本要將趙姓書生和這個孩子流放千里,趙書生在殿前長跪只求放過溫平公主的孩子,最終先帝不忍,便將趙書生和這個孩子貶為庶民。
結果第二日,趙書生將孩子托付給同科好友后,投湖自盡。先帝感念其情深,賜趙琇瑩元姓,以示其身份,使其平安長大。
但是,先帝未曾想到,元琇瑩無人教導,又有有心之人在她耳邊添油加醋訴說當年之事,讓她始終對皇室心懷憤恨。
十歲時便曾打傷當時武藝還不精的如意公主,從此至和帝賜其朔京一處三進院落,將其逐出皇宮。本已到了出嫁的年齡,興許過不了一年便可風光嫁人,誰料。
就在昨日,這元琇瑩大著膽子,爬了醉酒的東黎太子的床。
“元琇瑩,朕自問對你無愧,你究竟有何不滿,要用此等低劣的方式丟我大周的臉面?”
元琇瑩抬起頭,冷冷地看著至和帝。
“我是個多余的人,大周容不下我,我若不為自己謀劃,難道等你們把我娘留下的那點嫁妝吃干抹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