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萬!”
“三百七十萬!”
“三百九十萬!”
隨著拍賣師話聲落下, 在場眾人紛紛開始出價拍賣。他們出價拍賣,會得到藏品。而他們掏出去的錢,除卻起拍價會交到物主手中外,盈利則會全部捐獻給長安商會旗下的公益組織。
比如這件宣德爐,如果這件宣德爐起拍價是三百萬,最終成交價是三百九十萬。那這三百萬會交給物品持有者,而九十萬,則會全部捐獻給公益組織,用于長安地區和西北行省的公益活動。
不過一件宣德爐的價格顯然不止三百九十萬,縱然這不是正品的明代宣德爐。一件明代的正品宣德爐,價格最起碼在三千萬以上。而清代仿制的宣德爐,價格也在百萬以上。
這件宣德爐的成色和樣式,顯然都是精品,屬于貢品。所以它在清代縱然不是皇宮所用,那也是某個王爺貝勒所用。這么一來,這個宣德爐,自然是清代仿制宣德爐中的精品。
清代仿制宣德爐的高峰出現在乾隆、道光和光緒年間,其中最精致的,便是乾隆年。眾所周知,乾隆年間天下太平,雖然小亂不斷,卻并未有什么大的動亂。而道光年間,則先是鴨片戰爭,后是太平天國。至于光緒年間,那更是動亂不斷,不勝枚舉。
所以仿制宣德爐,以乾隆晚期和道光初期為精品,以乾隆中期和道光后期為中品,以光緒年間為次品。
但就是這樣,此刻遺留下來的光緒年間仿制宣德爐,一爐也價值百萬。而且還是有價無市,基本買不到!
去年燕京一場拍賣會,出現了一款乾隆中期的宣德爐。這款樣式和造型都不如現在這款的宣德爐,最終成交價,則是四百五十萬!
雖然慈善拍賣中,大家出價都不會太高。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款宣德爐的價格,絕不會低于四百五十萬!
“五百萬!”
果不其然,在最高出價到達三百九十萬后,一個富商直接舉牌,喊出了五百萬的競拍價。他一口氣漲價一百萬,震住了不少有力的競爭者。
“五百萬,好,這位朋友出價五百萬!”
聽到這個富商的話,拍賣師頓時雙眼一亮。這件宣德爐本是這次拍賣會的壓軸寶物之一,因為突如其來的秘寶,所以才放到了第一場。因為是慈善晚宴,所以很少出現惡性競爭和不良加價。這么一來,他估計這件宣德爐的最終成交價,也就在四百多萬。
但他還真沒想到,這一開始就來了個開門紅。五百萬的價格,已然讓他很滿意。
“好,還有沒有朋友出價?”
雖然覺得五百萬價格不低了,但他還是看向眾人,期待有人出價。雖然這次公益拍賣不賺錢,但身為拍賣師,他自然想要拍出的價格越高越好。
不過很可惜,這件宣德爐的價值也就在五百萬左右。如果放在正常的拍賣會,碰到很喜歡宣德爐的收藏家,或許能漲到五百多萬六百萬。但在慈善晚宴,價格也就到此為止了。
“五百萬一次,五百萬兩次,五百萬三次!”
眼見眾人沒人繼續出價,連續三次敲下手中的銅錘,拍賣師終于宣布:“我宣布,宣德爐以五百萬最終價,成交。恭喜這位朋友,獲得珍品宣德爐!”
“啪啪啪、啪啪啪啪。”
“啪啪啪。”
眾人紛紛鼓掌,縱然是他的競爭對手,這會也不會拉低身份的惡臉相像。畢竟這是慈善拍賣,在場眾人,有囊括了三分之二的長安上層大佬!
長安的官員會調走,會換,但長安的富商豪門卻不會換。如果沒有在場三分之二的富商支持,縱然是長安的高官,那也寸步難行!
畢竟他們在長安和西北行省盤根節錯,關系網十分復雜。如果他們想,那完全可以控制長安和西北行省下層大部分人。到時候縱然是外來的高官,也休想輕易的掌控下方。
如果新來的官員沒能和這些富商豪門談攏,一旦這些富商豪門結合起來反抗,那就很可能會造成工令不出總督府的窘狀!
“各位,接下來的拍賣品,是一件清代玉鐲。”
“各位,接下來的拍賣品,是一件明代白瓷。”
“各位,接下來的拍賣品,是一件五十年前的石刻。”
在宣德爐之后,拍賣師再次開始拍賣。不過這些拍賣物品,都并不是很珍貴。價格都在幾十萬到一兩百萬之間,并未出現什么爆款
甚至很多物品,一開始都沒人愿意出價。畢竟這些物品定的低價很高,拍賣的手后,也沒什么獲利的空間。
不過慈善拍賣畢竟是慈善拍賣,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給許東一個面子。所以一旦出現沒人出價的情況,那就會有富商略微加價十幾萬,拍下這件物品。
他縱然不喜歡,但也會拍下。一來是給許東面子,二來則是維持慈善晚宴的體面。畢竟這慈善晚宴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一旦取消,那長安上流社會便會少了一個交際的場合。
流拍現象很場見,基本每場拍賣會都會出現。但在慈善拍賣,卻絕不會出現流派。一旦沒人加價,那總會有富商出手,拍下這件物品。
“各位,接下來這件物品亦是本次拍賣會壓軸寶物之一。這件物品,便是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的一副水墨山水畫,此畫名為《初春訪道圖》。”
隨著拍賣師的話聲落下,兩個身穿旗袍,露著大白腿的女禮儀小姐便緩緩打開了這幅畫。這副保存還算完好的水墨畫,便逐漸呈現在眾人眼前。
畫上最顯眼的,便是各種印章。之前得到這幅畫的人,都喜歡把自己的私印刻在畫上,以便和畫流傳千年。
這幅既然是訪道圖,那自然可以看到生動形象的人、景色、道館和山水。只見到一個道童引領一個帶著仆人的長須老者,登上階梯,緩步走向山中的道館。
山中道館的涼亭內,一個老年道士正坐在一顆桃花樹下,泡茶待客。
這幅畫惟妙惟肖,一看便是正品無疑。話畫中的人物、山水、景色宛如活脫脫的現實,令人沉醉不已。
“諸位,大家都是識貨的人,董其昌是誰,我就不再過多贅述。這幅畫我以拍賣會的名義擔保,絕對是董其昌正品無疑。”
“這幅畫,起拍價五百萬,每次加價不得少于十萬!”
在禮儀小姐端著這幅畫左右走了一圈,向眾人展示一遍這幅畫后,拍賣師終于出價。五百萬的價格看似不低,但對于這幅畫而言,卻并不高。
因為這除卻是董其昌的畫外,其上更有乾隆時期的大文豪紀曉嵐題跋!
“各位,請出價。”
隨著兩位女禮儀小姐回到臺上,看著眾人,拍賣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他相信這幅董其昌名畫的最終成交價,絕不會讓他失望。
“五百五十萬!”
“五百七十萬!”
“五百九十萬!”
很快,價格便躥升到五百九十萬。在五百九十萬有了一個停頓后,一個震驚眾人的聲音,突然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