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八心生警覺
古秀莉的這番面試,她的回答,還是引起了吳昊的深思。
最近在京城被一幫老專家熱議的六大標志性歷史建筑重建之事,已經(jīng)讓整個華廈對城市拆遷問題,有了一個反思。
京城的六大標志性歷史建筑,為別為外城西南角樓、永定門箭樓及甕城、北京外城東南角樓、天橋地表標志、內(nèi)城西南角樓、地安門雁翅樓。
城墻和城樓應該是京城最顯眼的標志,對整個華廈甚至世界來說,也是絕無僅有的,但在建國之后,它們中的大部分,因種種原因,均遭到了人為毀滅性的拆除,造成歷史遺憾。
時至今日,位于建國門南大街和崇文門東大街相交處內(nèi)側(cè)的東南角樓,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北京城的角樓。它處在北京站東南殘留的一段城墻末端,現(xiàn)存角樓建成于明正統(tǒng)四年,此后歷代均有修繕。
經(jīng)元、明、清數(shù)百年建設發(fā)展而形成的北京古都,最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城市建筑藝術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城市的獨特規(guī)劃、整體格局、傳統(tǒng)空間和保存至今的重要歷史建筑群上。
按照要求,必須從整體上考慮京城舊城的保護,具體體現(xiàn)在歷史河湖水系、傳統(tǒng)中軸線、皇城、舊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筑色彩、古樹名木十個層面的內(nèi)容。
正是這個原因,京城將組織實施歷史文化名城標志性景觀的恢復,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護好以現(xiàn)狀護城河為標志的外城輪廓及城墻走向,進一步保護和恢復北京古都的整體形象和傳統(tǒng)城市結構。
這是一項原本可以避免的工程,且不說工程浩大,人才物以億計算,關鍵的是,并非所有標志性建筑都能恢復。因為現(xiàn)在的城市,尤其是京城,你想在街邊建個衛(wèi)生間的地方都沒有了,所以,標志性建筑恢復,絕對沒有想像的那么簡單。就算你把原來的地兒給騰空了,但恢復的也只能是標志,它不可能成為文物,已毀壞文物無法恢復。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些原因,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不可移動文物已經(jīng)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
濱海也不是沒有這種對歷史建筑毫不吝惜的行為。
比如最有名的鳳鳴街,應該說是濱海如今唯一一條、也是最后一條保存比較完整的老街。最近已經(jīng)傳了出來,要對鳳鳴街將進行整體改造,200余座“和式洋風”的老建筑面臨拆除,這些見證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建筑,伴隨著鐵錘的敲打聲和推土機的轟鳴聲,將永遠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說起鳳鳴街區(qū)及其老建筑,是上世紀20至40年代東洋的小鬼子侵占濱海時期,依照二戰(zhàn)前歐美最先進的規(guī)劃理念、小街廓及密路網(wǎng)興建的住區(qū)。
雖然說鳳鳴街有一段爭議的歷史,但對于濱海人來說,鳳鳴街“和式洋風”老建筑群是老濱海的一個獨特符號,是城市的一個記憶場所,也是濱海區(qū)別于其他城市的所在。
說起來,早就幾年前,鳳鳴街近代建筑群就已被確定為濱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這意味著,鳳鳴街應依法實行原狀保護。然而,就在前不久,濱海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局發(fā)布通告,部分地塊將在今年年底有拆遷完成。其中涉及的高爾基路和鳳鳴街在拆遷之后,將用于商業(yè)開發(fā)。
吳昊擔心的是,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后,鳳鳴街近代建筑群會不會走京城的老路?而拆遷之后,濱海這座城市的底蘊,還會不會傳承下去?
當然,吳昊也只能是擔心而已,市里的領導包括干爹還有吳書記,不會比自己想的少,他相信,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有其無奈之處。
這一次招聘,屬于領導崗位的一共有八個位置。雖然都是新區(qū)中層領導副職,但現(xiàn)在新區(qū)升格,副市級單位,正所謂是水漲船高,所以,報名競爭的還是不少,八個崗位,報名的人數(shù)就有二百多人。
對于這八位上位者,吳昊除了關照一下古秀莉外,其它人,并沒有特別的留意。如果不是后來趙本水跟自己提起,說是這八個人中有二位可能是通過李偉這條線上來的,自己還一直被蒙在鼓里呢。
“怎么可能呢?李偉線上的?他才來多長時間呀?”吳昊吃驚的說道。
“吳書記,您別忘了還有嚴家奇那幾個人呢。”趙本水在一旁提醒著說道。
一聽趙本水這么說,吳昊瞬間情緒低落到了冰點。
有倆位是李偉線上的人,這到?jīng)]有什么,就算這八個都是他線上的,吳昊也不會在意的,畢竟招聘的只是副職,而且說白了,這些副職不管是哪個部門的,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在班子成員中排在最末的。想翻起大浪來,沒個三年五年絕難實現(xiàn)。三、五年之后是什么形勢,誰也說不好,所以,吳昊根本就用不著擔心。
關鍵的是,作為這一次招聘的總負責人的組織部長麻艷華,竟然從始至終沒跟自己說過,連個話兒都沒有透過,這可不是什么好現(xiàn)象。
“本水,你的消息準確嗎?”吳昊沉思了一會,面色嚴肅的問道。
“當然準確,你看,他叫楊明,原濱海中山區(qū)辦公室的副主任,競聘的崗位是政府辦副主任,原來候權的那個角兒。”
“中山區(qū)的?以前與孟莎是一起的?”吳昊眼睛一跳,追問了一句。
“是的,應該是她介紹給李偉的。還有一位叫馬明的,競聘的崗位是下面的一個副鄉(xiāng)長。馬明是任正妹妹家的孩子。據(jù)說,這兩個人李偉與麻艷華打過招呼。”
“招聘的程序有問題嗎?”吳昊問道。
“目前看,程序上沒有什么可值得懷疑的,雖然有人有些反應,我讓手下的人查了一下,兩個人的條件合格,筆試和面試也都排在前三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