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不容易。
尤其是在03年。
這個時候的工資水平很低。
但消費水平在噌噌噌的往上漲,尤其是首都以及幾個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消費水平遠超同期的其他城市。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們又大多需要一個人扛起家庭的方方面面,除了家務活外,什么都得男人來撐。
那壓力,懂的都懂。
所以啊,這個年齡段的男人,是最珍惜工作機會的。
哪怕工資低點都無所謂,只要能養(yǎng)活一家人就行。
因為真經不起任何波折。
一個月不發(fā)工資,可能老娘就沒錢買藥了,孩子的生活費也要縮減,老婆炒菜都要少放點油了。
就是這么真實。
當然,老王在羚羊科技的收入沒有那么低,作為小組長,一個月也是有五千左右的,加上獎金福利等等,奔一萬去了。
這工資水平,在這個時候,是絕對絕對的高薪。
但也正因如此,老王才更加珍惜這份工作,因為知道離開羚羊科技,沒有第二家企業(yè)會開這么高的薪水。
升值之后,老王都恨不得能把這條命交給徐楊了。
什么叫知遇之恩?
這就叫知遇之恩!
這是老王最真實的想法。
徐楊當然不知道老王在想什么,但大致能體會到老王的心態(tài)。
畢竟,重生前的他,也算是一個中年男人,也是一個人擔當起家庭的方方面面,甚至工資水平工作環(huán)境都跟老王差不多。
雖然他的工作要輕松的多,但也一樣隨時都有可能被人替代。
要說內心沒有焦慮,誰信?
這也是他重生后一定要做大生意的原因。
只有這樣,才有安全感。
嗯,身家億萬的安全感。
對了,老王叫啥來著?
從電子郵件部出來的徐楊,依然沒有想起老王的名字。
這老王,太低調了。
還有什么部門需要巡視來著?
新聞?
貼吧?
游戲?
音樂?
然后就沒了?
這,是該擴充一下內容板塊了,得把該弄的都弄起來,不然就太浪費了。
這么大流量。
越早占據(jù)市場就越好發(fā)展。
雖說在門戶網這塊沒有多少競爭對手,但還是不能大意。
某易?
某易真就是自保有余進去不足的典型代表。
丁三石號稱是互聯(lián)網和游戲圈的“黃埔軍校”,培養(yǎng)了許多行業(yè)高手,但卻一個都留不住。
就說那個據(jù)傳生了一對孩子的游戲策劃天才,一手搞出了《夢幻西游》這種爆款游戲,給某易賺了至少幾十個億,結果呢?沒股票沒分紅,只有一些獎金,硬生生把一個天才給逼走了,然后自己搞了個年入好多億的游戲公司。
江湖中,丁三石一直以留不住人才而著稱。
所以,一個留不住人才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自然沒有多少壓迫感。
而在門戶網這塊,出了丁三石的某易,羚羊還真就沒有對手,其他諸如鳳凰啊某狐,統(tǒng)統(tǒng)都是戰(zhàn)五渣,也就時事新聞還能看看,除此之外真是要啥沒啥,徐楊一個郵箱就能把他們秒殺。
瞅瞅那某狐的老王搞的那郵箱吧,那叫一個小家子氣,那叫一個亂,恨不得能把某狐的所有廣告都直接塞到用戶的郵件里面。
跟自家那永遠干干凈凈清清爽爽且界面異常簡潔大氣的畫風相比,真天壤之別。
別說某狐,就是某易的郵箱,也遠不是對手。
徐楊為啥提拔老王?
就是因為老王真的貫徹了他的想法和設定,把未來的郵箱拿了出來。
一下子就把差距拉開了。
兩個郵箱放一塊比較,有一種燒木柴汽車和特拉斯電動卡車同框的感覺。
差距太太太大,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
另外,徐楊舍得花錢。
現(xiàn)在這郵箱是一分錢都沒賺,可每個月的支出都接近小百萬,還不算一開始就投入的硬件設備以及寬帶等費用。
但丁三石舍不得花錢。
別看丁三石號稱是國內互聯(lián)網的首富,股價在一百美元以上,但實際上,這個人真的小氣,連最核心的門戶網都一直舍不得投入太多,一直都是勉強夠用,何況其他?
但徐楊呢,不管是服務器還是寬帶,都有極大的冗余,哪怕一夜之間用戶數(shù)量翻倍,郵箱也能撐得住。
不只是郵箱,所有需要用到服務器和寬帶的業(yè)務,全都有接近一倍的冗余。
就問你怕不怕?
要不是時機不成熟,徐楊都想搞個超算中心了。
以后還要搞自己的機房。
他不懂技術。
但他知道,在互聯(lián)網時代,速度是最重要的。
服務器矩陣就是這么誕生的。
羚羊科技的服務器矩陣就在建設中。
真要建設起來,能把現(xiàn)在的羚羊科技訪問速度提升一個檔次,游戲卡頓延遲等問題也將得到解決,一下子就能把同行們甩開老遠,只要寬帶足夠,用戶體驗就能達到十年之后的水平。
當然,服務器矩陣也是真燒錢。
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
包括后期的維護和管理,也非常難。
某里為了維護自己的服務器矩陣,還專門開發(fā)出了一套自動化程度極高的機器人設備,非常高大上。
現(xiàn)在,羚羊科技要走在前邊了。
全方面的走在前邊。
而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擴張領土。
下一個板塊是什么?
網絡小說?
嗯,就這么干。
網絡小說聽起來有點不怎么上檔次,但盈利能力還是可以的,某種程度上算,比搞音樂的利潤跟高,原因很簡單,網文成本很低,而音樂成本很高。
某企鵝和某里以及某度、某易這些企業(yè)為什么都要搞網文?
賺錢。
還有流量。
網文所能吸引的流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得益于漢字閱讀帶來的特殊體驗,網文和文學作品估計永遠不會落伍。
而且網文還能改編,可以衍生出漫畫、影視劇等作品。
一個網站,每年只要能出一本爆火的網絡作品,那就絕對不會虧本,而且除了前期支付的稿費,后續(xù)收入那是一茬兒接一茬兒。
甚至可能一本前期不火的小說,在若干年后噌的就火了,莫名其妙的那種。
那就是意外之喜。
網站為什么寧愿多給點稿費也要把版權抓在手里?
就是這個原因。
有的時候,哪怕是一堆低質量的小說,數(shù)量起來之后也相當值錢,百萬部小說五十年的版權,就問你嚇不嚇人?
可惜,現(xiàn)在的某點已經被收購。
而收購方某大顯然沒有立刻轉讓的想法。
所以,只能自立爐灶。
雖然也有其他網站可以收購。
但在徐楊看來,還是開個新站更劃算。
收購的話,沒有幾個億怕是搞不定。
可新開一個站點,前期投入可能連一百萬也用不了,算上陸陸續(xù)續(xù)支出的稿費,一年有個三五百萬就足夠用了。
書庫?
這才03年而已,各大站點那有多少書庫來著,跟沒有差不多,根本沒有任何價值。
他只要出到千字十塊甚至五塊三塊錢的價格,就會有成千上萬人來新站點寫書,一個月就能弄到上萬本好幾萬字的新書。
上萬本三五完字的新書,數(shù)量層面秒殺任何一家網文站點。
說到底,現(xiàn)在的網文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要再等個一兩年才會開始成長,各路大神逐漸冒泡,神作一本接一本的出現(xiàn)。
現(xiàn)在入局,正是好時候。
而且背靠羚羊科技這樣的大靠山,又舍得花錢,一定能做起來。
毫無疑問的那種。
至于收購其他站點,真沒必要,當下這些站點,基本上都要逐漸消亡的,沒啥能耐還特愛內斗,收益小于損失,搞不好還會帶壞主站的風氣。
徐楊的羚羊科技不敢說沒有任何爭斗,但全是正常競爭層面的,絕對不會為了爭權奪利而損害公司的利益。
但那些個外人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壓根沒想過要收購哪家站點。
但主編責編這些得安排上。
因為羚羊科技內部沒有懂網文的。
不懂網文的去搞網文,一定是搞不成的,重生前的好多正面和反面案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網文真的是個很特殊的東西。
絕對不能輕視。
有多少人因為輕視網文而在這上邊吃了大虧?
想當初,還有不少傳統(tǒng)文學領域的作家想到網文圈里混飯吃,結果撞的頭破血流。
更有不少外行老板想要入局圈錢結果血本無歸。
以至于徐楊都想親自當主編了。
嗯?
可以試試哦。
說干就干。
找到張曉穎,把事兒一說,很快就把辦公室和辦公設備以及財務、法務、行政等配套員工安排好了。
好吧,法務什么的不需要專屬法務,把活兒交給公司的法務團隊就好,半天就按照徐楊的要求搞出幾份模板。
大公司的效率將就是這么高。
招聘啟事一發(fā)出去。
更是很快就收到了不少應聘電話。
然而徐楊接聽后隨便問了問,就失望了。
打電話過來的,全不是網文圈的人,連網絡文學是個啥都不知道,稍微好點的也就知道個《第一次親密接觸》。
說真的,那文,在徐楊看來,依然更像傳統(tǒng)文學,不過是放在了互聯(lián)網上罷了。
所以,就很煩。
親自做個事兒就這么難嗎?
在公司里問了問,竟然連一個平時就看網絡小說的人也沒有,這讓他想要趕鴨子上架都不知道該怎么下手。
什么時候,招個網文責編都這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