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行山經道是中州十大隱世道門之一,雖說隱匿于蒼茫,但尚在中州,潘復來去過也就罷了,讓莫木魚意外的事,潘復來竟然能單槍匹馬上過西州圣道的所在地,無量山。
莫木魚不知道,在他還復來,佐天佑將往生,談往生枯守在梨山的這六十九年中,潘復來到底有一番怎樣的寫意人生。
潘無二合上書冊說道,“叔叔,您可知道常行山經道有七卷黃帝手札?”
五州之上,自古就有五帝三皇的傳說,后世的經文典籍對三皇依然還存留著一些只言片語的記載。至于對五帝的記載,卻因年代久遠,已經所剩無幾了。
但五帝是真實存在的,曻符門的秋水山和青帝硯,柯劍門的洗劍池和白帝劍,經道的黃帝內經和七卷黃帝手札,落櫻谷的三生桃和后帝自畫圖,佛門的云窟和玄帝舍利,這些器物都是五帝存在過的證據。
這些見聞,有些是莫木魚當年從北莽王府的藏書中看到的。有些則是前幾日,為了方便莫木魚日后去十大隱世道門尋找不惑境道器,大器師告訴莫木魚的。
經道的七卷黃帝手札,大器師曾在莫木魚面前簡單的提起過。
莫木魚點頭說道,“略有耳聞,常行山經道一門本來就是黃帝傳人。”
潘無二接著問,“那叔叔可知七卷黃帝手札是何物?”
那日大器師提起七卷黃帝手札時一言帶過,莫木魚哪知它們是何物,但還是猜測道,“黃帝的修行感悟心得?”
“非也。”潘無二含笑說道,“家父潘復來上過常行山,親眼見過那七卷黃帝手札。我現在還記得家父在對我講起那七卷黃帝手札時,他臉上振奮驚駭的神情。可惜我身無稟賦,不能修行,不然,縱使萬般艱難,我也要上一次常行山,去看看那七卷黃帝手札。那七卷手札是黃帝在德合天地,飛升入天朝神國時,所寫的七卷自傳。那七卷手札之中記錄著黃帝的一生。”
莫木魚聊笑道,“你父親觀閱過那七卷黃帝手札,從中找到了你潘家那位身高九丈的先祖的記錄?”
潘無二神神秘秘的說道,“家父并不是從七卷黃帝手札中看到過關于先祖潘檉章的記錄,而是在一卷黃帝手札中看到過潘檉章本人。”
莫木魚不解其意。
潘無二繼續說道,“因為那七卷手札,是七隅洞天。”
“七隅洞天?”
莫木魚訝然。七卷黃帝手札是七隅洞天,那便是說人可以走入那七卷手札中,身臨其境,親眼觀摩黃帝的一生,并非是通過字面上的記錄去了解。
作為六境的賢者,莫木魚自然知道洞天是什么,那是七境以上的圣人在大氣運大造化之下,在虛無之中開辟的洞天福地,是圣人獨有的世界。
當年,佐天佑就給莫木魚看過一隅洞天。
那隅洞天是佐天佑的父親在機緣之下開辟而來。
那隅洞天只有一盞空茶杯大小,里面只有一撮土,土壤中只有一棵青嫩的草苗,便再無他物。
那隅洞天雖然小,卻極為玄妙,能隨佐天佑的識念而動,可以懸在虛空中的任何方位,可以在眼前,可以在云上,可以在山外。能毫無征兆的出現,也能毫無征兆的消失。
一次在月下對飲時,佐天佑曾夸張的對莫木魚如此說過,“五州之間雖然只有燧皇的火樹國和佛門的云窟,這兩隅洞天出現在世人的眼中,但五州之上,卻存在著很多洞天,且有大有小。大的洞天可能并不遜于中州萬疆,而小的可能如米粒微塵。”
“那些洞天的門戶都隱藏著,隱藏在不為人知的地方。”
“有人跌入崖下云海,不但未死,卻有奇遇,那處崖下云海便有可能是一隅洞天的門戶。”
“有人躍入深澗瀑布,發現其中有一方世外桃源,深澗瀑布便有可能是一隅洞天的門戶。”
“有人觀摩石上壁畫,卻墜入壁畫描繪的世界中,石上壁畫便可能是一隅洞天之地的門戶……”
“洞天的門戶頗為神奇,可能會是樹上花,可能會是草上露,可能會是雄鷹眼,可能會是巨獸口……”
佐天佑還給莫木魚舉了不少例子,說什么江湖傳聞中,各家道門宗派中,有一些天生氣運強大的弟子,原本天資愚鈍,籍籍無名,卻因莫大的機緣誤入某些未知之地,得到奇遇,洗髓伐骨、醍醐灌頂、靈智慧根頓悟,而修為大增,并于青史之上留下赫赫名望……實則就是祖墳冒煙,踩了狗屎,進入了某位圣人遺留的某隅洞天。
佐天佑的話雖然夸張了一些,卻并非沒有根據。
莫木魚熟知,剛開辟出來的洞天只有米粒微塵之大,與剛培育出的劍靈一樣,都需要開辟者悉心的培育潤養才能穩固壯大。
不過,洞天和劍靈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培育劍靈消耗的是培育者的精神氣魄。對于培育者而言,一旦培育失敗,損耗的也就是一些精神氣魄,提前衰老,提早身死罷了。
但圣人開辟洞天,一直是一件受人非議的事,甚至是一件與昭昭天道背道而馳的事。
開辟洞天,培育洞天,都需要借助天地元氣,消耗之大,駭人聽聞。
竊取掠奪蒼生萬物共有的大世界的天地元氣,來潤養獨有的小世界,稍有不慎,一旦泄露,被天道所察,就會遭受天道的反噬。
天道是什么,或許只有像無相山那兩位神使一樣,踏上超凡而入圣這個大境界的人才會知道。但被天道反噬的人,必將歷經種種痛苦的劫難,帶著怨恨悲苦而死。無一能善終。
又加上開辟洞天的氣運造化渺茫難覓,世間修行之人雖多,圣人也有過不少,卻極少有圣人能真正的開辟出洞天。
再者,劍靈的培育者一旦身死道消,劍靈也會消散無蹤。
洞天卻不會。
洞天的開辟者在身死道消時,可以通過識念控制,讓洞天崩塌,卻也能將洞天傳給后人。
當年,老北莽王那隅空茶杯大小的洞天就傳給了佐天佑。佐天佑時不時拿出來在莫木魚面前炫耀。
后來春芽死了,傷心之下的佐天佑又拉著莫木魚陪他在月下對飲。
佐天佑捧著那隅空茶杯大小的洞天對莫木魚說道,“木魚,我好希望這隅洞天能再大一些啊。”
莫木魚問,“為什么?”
佐天佑指著洞天中的那撮土和土壤中的那棵草苗說道,“木魚,你看那撮土像不像一座墳,你再看那棵青苗,像不像一快碑。若它再大一些,我就能將春芽葬在那撮土下,葬在我獨有的小世界里。”
自此之后,佐天佑便開始瘋狂的竊取掠奪天地元氣,來潤養那隅洞天。
莫木魚不知道佐天佑在身死前,要將春芽葬入那個小世界的心愿完成了沒有?
也不知佐天佑的那隅洞天,在佐天佑身死時,是被佐天佑留在了這個世上?
還是在佐天佑的識念下,無聲崩塌,毀于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