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嗎?”
莫木魚將手中的玉笛收入納物陣,放下心頭悲苦的情緒,不去想水合滄露,不去想歐陽春雪,不去想大器師,不去想東離,孑然一人,強顏歡笑,走到懸崖邊,踩進那雙腳印里,望著倒映著沽名星的那片海域喊道。
前兩次,莫木魚都是站在這雙腳印里,被困在那片海域的那個人才會傳念給他。
然而這一次,莫木魚踩入這雙腳印,等了很久,那個人都沒有傳給他任何神念,倒是遼曠的東海將那句“你在嗎”的回聲,斷斷續續,傳入崖上,讓崖上迎風而立的莫木魚顯得愈加寂寥。
莫木魚在石崖上坐下,從納物陣中取出大器師留給他的那封信,他想知道那幾朵能讓南州佛門和玄宗都來爭奪的金蓮究竟是什么。信中必然會有說明。
莫木魚將信封拆開,簡單的一頁信紙上只寫著寥寥幾段話。
“乖孫,幫我照顧好春雪,她是個苦命的孩子,若她以后做了對不起你的事,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諒她一次。”
“當年,我搗鼓出了傳訊陣,他們要殺我,我自以為必死無疑,卻沒想到獨孤無白將傳訊陣奪了去,歸功在他的名下,并將傳訊陣獻給了春秋朝。因此,我才幸免一死。此次我搗鼓出了傳送陣,他們絕對不會放過我。沒有誰能救我。”
“那幾朵金蓮就是傳送陣。”
“傳送陣能讓萬里路途,變成遲尺之遙。”
“終南山至蒼梧山,路程八千里,縱使你是六境賢者,能御劍飛行,日行三千里,不計真元的消耗與補給,晝夜不斷,也要飛差不多三日的功夫。”
“但倘若你將一朵金蓮放置在終南山,一朵金蓮放置在蒼梧山,你識念方動,下一息,你就自終南山來到蒼梧山了。這就是傳送陣的妙處。”
“一息之間,縱橫萬里,暢通無阻。”
“金蓮一共有八朵,我也想搗鼓出九朵、十朵,但第九朵無論我怎么搗鼓,都是以失敗告終。”
“相同的刻陣鑄器之法,為何用在第九朵上會失敗?我猜測,是昭昭天道,只容許八朵如此金蓮出現在五州世間。”
“我搗鼓出第一朵金蓮時,意外發現,我一直在他們的監視中,當時為了不讓金蓮落入他人手中,恰好蘇水潘府來求我鑄造一樽能讓肉身保存完好的棺木,我便將第一朵金蓮藏在了那樽棺木的暗格中。你去一趟蘇水潘府,找到那樽棺木,將那朵金蓮取回來。”
“那八朵金蓮是我此生搗鼓出的最好的東西,善待它們。”
“同樣要善待春雪,她不負你,你不可負她。”
“你爹楊獅虎雖然是個混賬王八蛋,但你終南山神將府數百上千年以來一直是抵御北蚩國精怪妖物南侵的中流砥柱。那八朵金蓮給了你們終南山神將府,也算是物盡其用。希望你能好生利用那八朵金蓮,蕩平北蚩國。那一日,請在我的墳頭,灑上三壇酒。”
“最后,倘若你發現春雪做了對不起你的事,而我的薄面無用,望看在那八朵金蓮的份上,原諒她一次。”
“一次就好。”
“若她還無悔意,你可以殺了她。”
“珍重。”
這就是書寫在信紙上的全部內容,莫木魚反復讀了幾遍。
這封信大器師是留給終南山那位楊鐵鋼的,但大器師直到臨死時才知道莫木魚并不是終南山那位楊鐵鋼。
信中大器師兩次強調過,倘若歐陽春雪做了對不起楊鐵鋼的事,希望楊鐵鋼能原諒她一次。
歐陽春雪到底會做什么對不起楊鐵鋼的事,這讓莫木魚有些好奇。
“春雪紅杏出墻,愛上了我這個假的楊鐵鋼,給真的楊鐵鋼帶了一頂帽子,這遲早會被真的楊鐵鋼發現,所以大器師才希望真的楊鐵鋼原諒春雪?”
莫木魚如此心虛的想道。可大器師一直以為莫木魚就是楊鐵鋼,所以,大器師信中所指的歐陽春雪會做的那件錯事,應該不是莫木魚想的這樣。
思索無果,莫木魚不再去想這個問題。依照歐陽春雪的性格,除了悍婦姿態發作時,說不定真會用剪刀剪掉莫木魚那玩意,估計也做不出別的出格的事,那應該是大器師的擔憂和猜測。
莫木魚的目光又落在信紙上,暗道,“大器師臨終時托付我幫他殺掉獨孤無白,是因為獨孤無白當年奪了大器師搗鼓出的傳訊陣,并歸功在獨孤無白名下?”
“不對,大器師并非心胸狹隘之人,獨孤無白雖然奪了大器師的傳訊陣,卻也讓大器師免遭他們的殺害,幸免一死。以大器師的性格不該因此記恨獨孤無白才是。”
“大器師要殺獨孤無白,該是因為別的恩怨。”
莫木魚連連想道,“他們?大器師搗鼓出傳訊陣,他們要殺大器師,并且一直在監視大器師。大器師搗鼓出傳送陣,他們也要殺大器師。”
“他們是誰?”
“我剛破掉掩藏草廬與荷塘的蒼茫,忘生和蘇仲就相繼出現,他們是佛門和玄宗?”
“但大器師最后是死在潘復來的手上。潘復來是他們中的一員?”
大器師的這封信留給莫木魚太多的疑惑,也帶給莫木魚太多的驚訝。
莫木魚揚起手,信紙信封在他手中化作一朵火焰,燃燒殆盡之后,他將手中的那點灰燼,灑入了東海。
心奇之下,莫木魚迫不及待的從納物陣中取出一朵金蓮,捧在手中仔細端詳。
“傳送陣?能讓萬里路途,變成遲尺之遙。一息之間,縱橫萬里,暢通無阻。如果所言非虛,真能如此,那傳送陣便是巧奪天工、造化神奇的神來之物。無怪乎南州佛門與玄宗要來搶奪。”
望著手中栩栩如生、生機盎然的金蓮,莫木魚感嘆道,“好在,這幾朵金蓮最終落在了我手里,沒有被佛門與玄宗奪了去。”
中州與南州之間隔著被世人公認不可逾越的昆侖山。
昆侖山呈東西走向落在中州與南州之間,號稱八千里昆侖,其上有無數雪山深澗,山勢奇高,不管是中州還是南州,自古以來就沒有人翻越過昆侖山的記錄。
縱使是修為高深的修行之人,也無法御劍乘風飛躍昆侖。
傳聞,數百年前,無相山的兩位神使入南州,都沒有乘奔御風,走的是昆侖山東隅那條千余里長的五尺石道。
五尺石道也中州與南州之間往來的最近的一條路。此路雖然近,卻并不好走,兇險難測。若想走安全一點的路,那便只能從坤瓊地出發走海路。
南州佛門與玄宗對中州虎視眈眈,覬覦中州已久,若讓他們將這幾朵金蓮奪了去,因為浮云之約,出入中州如同出入無人之境的佛門和玄宗,將更加肆無忌憚,來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