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元新見兩人吵得不可開交,有些頭疼,正愁該怎么辦的時候趙雅站了出來:“陛下,我覺得應該聽聽宣王的意見。”
趙雅一說完,大家都頂住了,都朝祝元洲看過去,李元緯試圖給祝元洲解圍,卻被旁邊的兵部尚書拉住了楊紹拉住了,楊紹對著他搖搖頭,李元緯頓住,大家都等著祝元洲發話。
片刻,祝元洲才說道:“我贊成徐尚書的說發,現在正是用兵之時,解平陽之急才是要緊的。”
祝元新點點頭連忙肯定道:“大,嗯,宣王所言甚是,眼下平陽的戰事正是火燒眉毛的時候,應該先解決平陽的戰事才是,眾愛卿有何見解?”
“殿下,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先帝已入皇陵,可是守陵一事卻一拖再拖,這恐怕不太說的過去啊。”說話的正是御史大夫侯志春。
這下祝元新陷入兩難之地,本山就守陵這件事來說的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是要昭貴妃去守陵難免有些說不過去,第一昭貴妃是宣王的母妃,還是當朝元武大將軍的妹妹,身份地位特殊,讓她去守陵那無疑就是擺明了要針對宣王和將軍府。
再加上現在平陽戰事吃緊,朝廷正是用兵之時,如果這個時候要昭貴妃去守陵,恐怕勝武將軍會有二心也難說。
正在祝元新糾結這時,門口突然通傳道:“昭仁宮管事公公李常奉貴妃娘娘之命求見皇上!”
眾臣詫異,這時祝元新了也愣住了。文王此時站出來說道:“陛下,自古以來后宮都不得參政,昭貴妃此舉不知何意?”
“陛下,文王說的甚是,先帝在世之時最忌諱的就是后宮參政。”趙雅連忙說道。
“陛下,貴妃娘娘向來賢德,定然不會做出此等逾矩之事,所以定然是有什么要緊之事才會出此下策!”徐嚴開口。
大家又爭論不休,祝元新被吵得頭疼,給身邊的高旻使了個眼色,高旻領會,然后敲了敲旁邊的醒鐘:“大殿之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大家瞬間安靜了下來。
祝元新這才說道:“宣!”
“宣,李常覲見!”
大殿外,一個小太監走進來:“奴才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祝元新有些不耐煩的說道:“何事覲見?”
李常恭敬的說道:“啟稟陛下,貴妃娘娘口諭,‘自古以來后宮不得參政,臣妾乃一介女流,不便上朝,陛下年紀尚輕,日益操勞國事,定然多有不便之處,關于守陵一事,想必也讓陛下多有勞心勞神,先帝待臣妾不薄,現先帝已去,臣妾自請親赴咸中守陵,望陛下首肯。’”
李常說完,在場的文武百官皆是一驚,李元緯和祝元洲對望了一眼,很顯然祝元洲也不知道此事。
就在這時徐嚴站出來說道:“陛下,貴妃娘娘賢良淑德,思慮周全,陛下正為守陵一事煩惱,貴妃娘娘自請守陵,何嘗不是為了給陛下分憂啊!”
這下文王和趙雅都沒話說了,也確實是這樣,他們剛才還爭著要貴妃去守陵,可是人家早就已經打算好了,所以剛才那一出,兩人實在是像兩個跳梁小丑。
此時祝元洲站出來說道:“陛下,請批準貴妃的請求。”
連祝元洲都這么說了,他還有什么理由拒絕呢,而且正好也堵上了文王和國舅的嘴,又可以解決一下平陽的戰事,如此兩全其美的事送到眼前,他要是不接,那就有點太不識趣了:“貴妃克嫻內則,淑德含章,自請為先帝守陵,更是壯舉,現封為皇貴妃,守陵之事,擇日啟程。”
祝元新說這話的時候,祝元洲整個人都陰沉沉的,握緊了拳頭。
趙雅聽祝元新冊封完,整個人都一副小人得意的樣子,給文王遞了個眼色,文王反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讓趙雅有些疑惑。
守陵一事暫且就這樣解決了,現下平陽的戰事也該解決一下了:“眾愛卿對于平陽戰事一事有何見解?”
“陛下,臣以為,勝武將軍戍邊多年,是不二之人選。”
“太尉此言詫異,要是這么說的話,只要邊塞出了問題不都得讓我們元武大將軍出手?如此一來,元武大將軍還不得累死?”趙雅打斷了太尉的話說道。
祝元新聽后:“國舅所言有禮,勝武將軍也才班師回朝不久,是該好好休息休息,不知哪位愛卿愿意為朕去平陽?”
這時,大家都雅雀無聲了,李元緯正作勢要自請前去平陽的時候,趙雅又率先一步說道:“臣愿為陛下分憂。”
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祝元新點點頭:“好,朕親封國舅為車騎將軍,率5萬驃騎大軍前去平陽!”
太尉開口勸解:“陛下,國舅尚且沒去過邊塞,貿然帶上5萬驃騎大軍,恐怕會有誤戰事,還望陛下三思啊!”
這下趙雅不高興了,似乎是在賭一口氣:“陛下,不用5萬,且給臣3萬驃騎,定然能把平陽拿回來!”
太尉和趙雅兩人針尖對麥芒,一邊是經驗豐富的太尉,一邊是胸有成竹的國舅,兩邊都不是他能得罪的,不過話已經說出去了,他只管破罐子破摔:“朕看國舅胸有成竹,定然能幫朕解了這平陽之憂,就這么辦吧,退朝!”
“陛下!”太尉說道。
但是祝元新搖搖頭,太監總管高旻敲了一下醒鐘:“退朝!”
見太尉勸說無果,趙雅得意的看著太尉然后不屑的輕哼了一聲然后便走了。
從大殿出來以后,大家都在小聲議論著,李元緯叫住了祝元洲:“宣王請留步!”
人前自然是諸多禮儀,祝元洲也小心翼翼:“將軍。”
“借一步說話。”李元緯開口。
兩人往前走著,祝元洲才小聲詢問道:“舅舅可是要同我談母妃守陵一事?”
李元緯點點頭:“貴妃此舉,實屬大義!”
祝元洲似乎是有些疑惑,李元緯看看四周,確認沒有人以后才解釋道:“皇上年紀尚輕,現在只是還沒經歷過什么事,一旦皇上顯露出任何的淺拙之處時,皇后定然會以皇上年紀為由,上位效仿垂簾聽政,現在先帝死因還有待考證,如果皇后再插手進來,那這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