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種上了,也算是了了一樁心事。
此時已經過了小滿,宋淑云的讀書計劃正式被提上了日程。
這已經是她不管如何不高興都躲不過去的事情了。
除了讀書還要開始練字。
一練就練到了夏至,外面熱的要命,鄭蕓娘拉著她砍了幾棵竹子去編竹床。
鄭蕓娘手藝一般,還要和宋淑云炫耀,宋淑云只能安慰自己,勝在耐用。
畢竟她都要熱成狗了,哪還有心情嫌棄。
兩人用白紗把人工湖上的涼亭圍了個嚴實,一邊焚香,一邊小憩。
鄭蕓娘歪在竹床上,半瞇著眼睛給自己打扇。
宋淑云沒有她的雅興,她總覺得這香的味道有些熟悉,但一時有想不起來在哪里聞過。
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想不起來越難受!
最后她只好問了問鄭蕓娘。
鄭蕓娘打扇的手不停,語氣慵懶的跟她講了制香的整個過程。
除蟲菊和除蟲菊的莖葉曬干磨成粉,榆樹跟粉,艾草曬干搓制成粉,再加上些薄荷粉和香粉調勻……
放在香爐之中,點燃后可以驅蚊除蟲!
宋淑云:ヾ(??Д??)?原來是蚊香……
過了盛夏,到了雨季。
鄭蕓娘領著宋淑云在回廊里畫畫。
宋淑云的審美比較異常,她自詡追求意境,經常是畫了一筆覺得挺好看,便高高興興的給鄭蕓娘看,換來鄭蕓娘的一通鄙視。
不過鄭蕓娘到底是文化人,鄙視別人都說的含蓄好聽。
可惜鄙視就是鄙視,再好聽的鄙視也掩蓋不了它鄙視的本意。
宋淑云受了刺激,決定發憤圖強!
雨季一過,就立秋了!
立秋一過,就到了中秋。
中秋的月餅不是蓮蓉的,而是宋淑云“新研究“的果醬餡。
鄭蕓娘很是高興,將之引為知己,以為也是同道中人呢!
宋淑云的功課此后又加上了廚藝……
宋淑云:這是不是有什么誤會?我今年還不到八歲呀!你認真的么?
鄭蕓娘是認真的!
宋淑云最先學的就是切菜和熬湯。
也不知道兩者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
大概是切的多了,炒起來麻煩,直接燉了算了……
余嶺的秋天比較長,但宋淑云在無數的學業之中,根本感受不到日子的流逝。
等到鄭蕓娘又重新忙碌起來的時候,她才發現,身上已經穿上了夾襖。
鄭蕓娘每到冬天都要忙碌一陣子。
要看莊子上的收益,還有賦稅要繳。周家還有些產業,也在這時候開始清算。
眼看要過冬了,周家宗族里的一些窮親戚,也要救濟一二。祠堂要修繕,族學要整理……
鄭蕓娘手里頭有的是錢,不介意漏出幾個銀錢,換一個安穩。
宋淑云這時候也被抓來充了壯丁。
一屋子的管事,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來回回的。
妙歌跟鄭蕓娘往里間一坐,一個賬本一個算盤,素眠和瀟邯在外間立定,一個個掌柜莊頭,拿著賬單唱讀。
外面的讀完,里面就出了數字,一看就不是好糊弄的。
而且,天南地北的店鋪掌柜都在,賬目相互印證,哪里出問題很容易就被揪了出來。
鄭蕓娘剛理事兩年,問題多多。
她不急不躁,一條條的命令下來,把這些人梳理的老老實實的。
宋淑云坐在旁邊看的一頭霧水,換成以前,她一定左耳聽右耳冒。
可鄭蕓娘已經累了一天了,每晚等人散了以后,還要問她這中間的過程以及賬目上的問題。
宋淑云不夠聰慧,也就仗著自己多了幾年的見識,才能勉強應付。
人情世故方面倒是好一些,畢竟年紀擺在那里,總要比七八歲的孩子強一些,但也沒強到哪去!
鄭蕓娘愁壞了!
經常在宋淑云面前感慨,嬌兒啊,真是像極了那個周四郎啊。
宋淑云:……
她總覺得鄭蕓娘想說的是:這孩子的智商啊!真是像極了你那短命的死鬼老爹啊!
轉眼間便到了新年。
新年只有兩個人,不能貼對子,也不能貼掛錢,只在門口掛了兩個紅燈籠。
沒有鞭炮,也沒有煙花,兩個人吃了年夜飯,鄭蕓娘教宋淑云玩葉子牌,宋淑云為了逗鄭蕓娘,總是故意出錯,和她鬧做了一團……
這樣冷清的新年都像是多了許多的煙火氣。
過了初二,陸續便有人上門拜年了。
鄭蕓娘也早有準備,一把一把的銀瓜子送了出去。
兩人還在孝期,也沒有出去拜年,節禮年前已經送出去了,所以過了初十周家便清靜下來了。
宋淑云又開啟了一輪欲仙欲死的學習。
記憶中,周嬌這時候已經開始學習刺繡和琴棋書畫了。
可宋淑云還停留在識字和練字上……
現代人在古代也沒有什么優勢,連應試教育都過不去,還能在一群學識淵博的古人手下出頭!
想的真美!
而且宋淑云記性只能說還湊合,但忘性卻堪稱一絕!
那些背過的古文,過兩個月再回去讀,跟新的一樣……
流光也沒比她強到哪去,一人一系統都一樣的水,連作弊的機會都沒有!
宋淑云在這個世道停留的時間太短,不懂這里的語言邏輯,學起來相當吃力。
只能用勤能補拙來欺騙自己。
轉眼間,三年孝期過去了。
宋淑云也終于在周嬌十歲的這一年,點開了刺繡技能。
鄭蕓娘的刺繡與傳統刺繡有許多的區別,針腳上講究細密,顏色的過度只依靠絲線本身的顏色,并不通過針腳的疏密體現。
雙面繡用的是雙色雙針上下兩面同時刺繡,對于繡者的基本功要求極高,若是幾針同時繡錯,連剪掉都不行。
不過那距離宋淑云還十分遙遠,宋淑云繡一朵巴掌大的牡丹,還要五六天呢!
以她的資質,怎么也要繡上幾千朵牡丹才能嘗試這種雙面繡法。
估計這個位面她是沒有機會達到匠神級了,只能每天都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下來放在空間之中,希望以后到了哪個清閑的位面,可以有依可循。
清明一過,宋淑云就被鄭蕓娘送去了女學。
女學里的學生,都來自余嶺有頭有臉的人家。
周嬌當年倒是個風云人物,但那是建立在人家八歲就能點開琴棋書畫這些技能的前提下的!
至于宋淑云,每天回家還要抽出時間看看書,才能勉強跟上女先生的進度。
念書的日子都是讓人崩潰的!
尤其是對于學渣而言。
不過好在,女學學的東西并不多,像是八股文啊,四書五經啊,策論啊,二十四史啊……統統不學!
學的大多數都是詩詞歌賦一類,宋淑云憑借著剽竊,才算是穩住了周嬌小才女的名聲。
不過她剽竊也剽竊的很嚴謹,畢竟記憶中的詩就那么幾首,用完了可就沒有了!
日子過的平平淡淡的。
一晃周嬌便十三歲了。
宋淑云來到這個位面六年了,她已經改掉了身上很多來自于苗佳的習慣,將自己慢慢的融入到了周嬌的生活。
她也明白,自己六年都沒什么動靜的任務,這時候終于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