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秋看到顧楓盯著那顆大皂角樹看,不禁走過來問道:“小伙子,在看什么呢?”
“沒什么,我就隨便看看。”顧楓笑著說。
“這棵樹看起來年頭不短了,恐怕是百年古木。”季春秋感慨道:“可惜了,這這么好的地方,卻染上了瘟疫。”
“是啊,這里山清水秀,卻染上了瘟疫,太奇怪了。”顧楓說完,問穆玲:“穆院長,我們什么時候進村?”
“等一下,我剛聯(lián)系了龍泉村的村主任,他馬上出來接我們。”穆玲回答說。
救護隊的人在村口等了幾分鐘,龍泉村的村主任張一林來了。
張一林是個快六十歲的老頭,弓著背,皮膚蠟黃,一副長期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
“張主任,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們救護隊的同事,這位是……”
穆玲正準(zhǔn)備把救護隊的人介紹給張一林認識,就見顧楓就走上前,一把抓住了張一林的手。
“張主任你好,我是江寧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生,顧楓。”顧楓握著張一林的手,滿臉微的自我介紹。
“顧醫(yī)生你好,我也染上了病了,你還是別跟我接觸。”張一林說著,想要抽揮手。
“沒事兒,我不怕。”顧楓問道:“張主任,麻煩你給我們介紹一下村里的情況吧?”
“好吧,村里的是這樣的……”
大家在聽張一林介紹情況的時候,旁邊季春秋敏銳的觀察到,顧楓有幾根指頭塔在張一林的脈搏上。
難道,他在探脈?
季春秋眼中出現(xiàn)了驚訝,接著臉上又浮現(xiàn)出了欣賞。
兩分鐘后。
張一林講述完畢,說道:“顧醫(yī)生,你能松開我的手了嗎?”
“哦,不好意思,剛才只顧著聽你講村里狀況了,忘了這個。”顧楓假裝尷尬的收回手。
張一林又說:“穆院長,村委會給你們安排的住處在村民活動中心,你們先過去把行禮放下,然后我?guī)銈內(nèi)ヒ姶迕瘛!?
“好!”穆玲點頭同意。
隨后,張一林領(lǐng)著大家進村。
顧楓跟著隊伍的最后面,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季春秋也慢慢放緩了腳步,與顧楓并肩同行。
“季老,村里路難走,要不我扶您?”顧楓問。
“不用。”季春秋笑呵呵地說道:“我年輕的時候,就住在農(nóng)村里,經(jīng)常走泥巴路,這不算什么。”
顧楓笑了笑。
“你接觸中醫(yī)多久了?”季春秋問道。
“有些年頭了。”顧楓說。
“家傳的?”
“不是。”顧楓道:“我上學(xué)時候?qū)W的是醫(yī)學(xué),在上學(xué)之前,我還跟過一個師父。”
“哦?不知道你師父是哪位?”季春秋笑道:“說不定我還認識呢。”
“我?guī)煾甘莻道士,至于他的道號,我也不知道。他從來沒有告訴過我。”顧楓說。
“原來是這樣啊!”季春秋又問:“那你師父現(xiàn)在人在哪里?”
“云游四方,不知所蹤。”
“看來你師父是個高人。”季春秋笑了笑,接著認真起來,低聲問道:“看出了什么?”
顧楓一愣,“您說什么?”
“你小子就不要跟我打馬虎眼了,我先都看到了,你和張一林握手的時候,在查探他的脈搏。”季春秋說。
顧楓心里微微感到震驚,他先探脈的舉動很隱秘,沒想到還是被季春秋發(fā)現(xiàn)了。
不愧是國醫(yī)圣手啊,眼光就是毒!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季春秋又問。
“張一林的身體問題,但不致命,只要稍微治療,他就能夠痊愈。看樣子,情況還比較輕。”顧楓說。
“就這些?”
顧楓點頭:“就這些。”
“不對啊!”季春秋說:“小玲之前說過,根據(jù)巴山縣相關(guān)部門的調(diào)查,村民有咳嗽、高熱、流涕,呼吸困難等現(xiàn)象,為什么張一林沒有?”
“估計是張一林的病情比較輕微,所以暫時還沒有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顧楓道。
“你說的也有道理,我們再觀察觀察。”季春秋沉默了會兒,問顧楓:“小伙子,你覺得這次龍泉村是染上了什么瘟疫?”
“這個不好說,需要調(diào)查之后才知道。”
“也對,調(diào)查之后,結(jié)果自然會出來。”
顧楓瞟了季春秋一眼,猶豫了一下,才說道:“季老,我有個大膽的猜測。”
“什么猜測?”
“我覺得這個村子里出現(xiàn)的也許不是瘟疫。”
季春秋一怔:“不是瘟疫,那是什么?”
顧楓搖頭:“我也不清楚。”
“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猜測?”季春秋問道。
“不知道,就是隱隱有這么一種直覺。”顧楓說。
季春秋拍了拍顧楓的肩膀,笑道:“小伙子,不要太緊張了,沒事的。”
“我不緊張。”顧楓說。
季春秋笑道:“你啊,和我年輕的時候一樣,心里緊張的要死,嘴上卻還說沒事。”
顧楓好笑,他是真的不緊張,沒想到季春秋還誤會了,不過他也懶得解釋。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村民活動中心。
住處雖然簡陋,但很干凈。
醫(yī)療救護隊的成員把行李放下之后,就跟著張一林,匆匆去見村民。
因為整個村子的人都染病了,所以并沒有把村民集中隔離,他們還是住在自己家里。
這里是山區(qū),道路崎嶇,大多又是獨門獨戶,有時候走上一兩公里,才能見到一戶人家。
走訪了兩處村民,天色漸晚,穆玲看了一下手表,問張一林:“整個村子有多少戶人家?”
“有六十戶,兩百多口人。”張一林回答說。
穆玲說道:“我們大家一起走訪速度太慢,效率太低,我建議分組。”
季春秋點頭表示贊同,說:“小玲你這個方法很好,我同意。”
他都沒意見,其他人自然更沒意見。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分組行動,兩人一組,每組走訪十家,給所有染上病的村民建檔,爭取晚點九點前結(jié)束。”
穆玲接著道:“晚上十點大家我們在住宿的地方開會,有問題嗎?”
“沒有問題。”大家異口同聲。
“那行動吧!記住,注意安全。”穆玲雷厲風(fēng)行,很快,小組就分好了。
大家各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