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便于攜帶,吸食時相對文明且香味充溢,因而受到大多數吸煙者的青睞,迅速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
《清稗類鈔·吸卷煙》記載:“卷煙為歐美運至之舶來品,亦有產于我國者。以紙裹于外也,故又曰‘紙煙’。以吸時有香也,故又曰‘香煙’”。
晚清與民國時期的卷煙都是烤煙型的紙卷煙,又被稱為紙煙、香煙。最初的香煙都是從國外進口輸入的故又稱為‘洋煙’。
當時人們不知此為何物,由于兩頭都可以吸,只當作玩物用,都覺得很稀奇,但購買者很少。香煙起初的銷售雖然不順利,可由于它在吸法、香味度、攜帶等方面的優勢,加之外商在清朝國內設廠生產,成本降低,因而很快打就開了華夏人的腰包。
自王公貴人以至販夫走卒,無不嗜之,以至于‘土刨煙絲銷路大減,幾至無過問’。
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禁煙幾乎與吸煙同時產生,清宮也一直在推行禁煙條例。
在乾隆圣訓的戒諭下,除幾位皇帝愛好鼻煙、水煙外,清中期的宮廷吸煙風氣相對較好。但到了晚清,宮內逐漸‘煙霧繚繞’,上至慈禧、光緒,下到雜役太監,吸煙者比比皆是。
那時候清宮里的主子抽水煙吃旱煙成了生活中的常事。一般是飯后抽水煙,平時吃旱煙。
在李蓮英的墓中也發現了一些陪葬的煙具,禁煙訓令成為一紙空文。
晚清社會上幾近無人不吸煙草,宮廷內又吸煙成習,使香煙進入宮廷成為順理成章之事。香煙成為溥儀及一些后妃、太監們的嗜好,原來一些吸水煙和旱煙的后妃們也開始改吸香煙。
說到此,裴小姐亮出的絕世重寶打火機是什么,便浮出水面了:
慈禧抽煙用的打火機。
打火機的發明時間,是要比火柴早的。清末已經有了‘洋火’,即火柴的普及,作為最高權力掌控者,慈禧手里有一只稀罕物件打火機,也不算稀奇。
后來清末之恥,諸多清宮寶物不翼而飛,其中便包括這只慈禧喜歡的打火機。是河東裴氏家底深厚,一次機緣之下,將它追回,收入家族寶庫中。
該火機呈八字形,寬約10厘米的長方形鐮握系金、銅、鐵混合鑄成,寬約15厘米的弧形鐮口則為鋼片打造,整只火機高約9厘米。
清朝火機的使用方式當然和今天不同,不是按一下就冒火。而是要先用火鐮敲擊打火燧石,然后用火石產生火花點燃火絨。
當然,這么復雜的操作,肯定不用老佛爺親自動手。恐怕慈禧活了一輩子,都沒給自己點過煙,她應該到死都不會使用打火機。
其外觀精美萬分,即便銹跡也遮掩不住鐮握處鑄有的精美浮雕圖案:一只渾身冒火的朱雀,收斂雙翼,向外探頭,鳥喙大張,似乎是它在噴火般。
不僅如此。
別忘了,慈禧這個敗家老娘們,可是全人類有史以來‘最敗家選手’的有力競爭者,哪怕是區區一只打火機,也遠超一般的奢華。
屁大點的打火機上,她硬是叫工匠鑲上去了一顆精絕的四色海珠。
赤、白、藍、綠四色中,這顆海珠的主色調又以赤色為主,與打‘火’機的作用相得益彰,也跟‘火’鳥朱雀產生了呼應。
光是這顆罕見的四色海珠,價錢便不知要多少。
再加上慈禧晚年每天拿來點煙的精美打火機……
絕世重寶,毋庸置疑。
即便在絕世重寶這個層級的古玩里,它也處于上乘。
官方博物館里有李蓮英墓出土的鐵質打火機,那是李蓮英點煙用的。
跟他主子慈禧這個一比,簡直弱爆了。
李蓮英那個鐵質打火機,早已嚴重銹蝕,面目全非,別說使用了,當年專家研究了好幾天,才認出它其實是個打火機殘骸。
而慈禧這只打火機,歷經漫長歲月,外觀和美感基本維持不變。
最重要的是,在所有人的驚嘆目光下,裴小姐把它打著了火……
火絨是河東裴氏后填進去的,但這不影響什么,慈禧的打火機還能用,四色海珠尚未蒙塵,就足夠了。
這,便是裴小姐的底氣。
她不服,憑什么她才第四,陳宇卻能在她之上,進入前三甲?
再看陳宇的參賽古玩,跟裴小姐的一比,似乎真就差點意思。
陳宇的參賽古玩,是一件出自凌家灘遺址的玉人。
凌家灘遺址是幾十年前年在皖省含山縣發現的,總面積高達一百六十萬平方米,距今已有五千三百多年。
不過在官方考古隊抵達之前,該遺址已有小型盜洞,所幸丟失文物數量不多,應該是盜墓賊水平有限,沒挖太深,沒意識到下方的巨大寶藏,以為只是哪個古代土財主的墓,在淺層挖幾件玉器就離開了。
顯然,陳宇亮出的這件玉人,便是當年丟失的文物之一。
到如今陳宇這個層面,他手下掌握著龐大的古玩產業,他去古玩市場撿漏已經純屬個人愛好了。事實上,他手下人每年挖掘出的國寶級古玩,數量極為驚人。這件玉人便是陳宇手下諸多尋寶小組,上交給他的答卷之一。
凌家灘遺址距今五千三百多年。
五千三百多年,那是什么年代?
那是個人類還處在茹毛飲血的史前時代。
可凌家灘遺址的挖掘,顛覆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認知。
考古隊在凌家灘遺址的考古中,發現了巨大的城邦、祭壇甚至‘巨石陣’,而最令人更震撼的還是花樣繁多的玉器。
陳宇亮出來的這件玉人,可作為凌家灘遺址玉器的一個代表。
單看外表,沒啥好說的,史前時代的畫風十分抽向,充滿了對自然、對天神的朦朧崇拜。這件玉人的線條也同樣很簡單,簡單到沒有贅述的必要。
然而,這僅僅是對外行人而言。
對明眼人來說,‘抽向’和‘簡單’之下,隱藏著海量信息。
五千多年前的玉人,其帽子和腰帶上,居然有挑花工藝!
這說明,當時的紡織技術已經高度成熟!
玉人的手臂上還飾滿了玉環,也說明當時人們喜歡通過佩戴首飾來裝飾自己,非常時髦,遠非人們印象中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