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時間,都沒再發生其他的事情了。一如趙啟明所想,很快的,他們就已經抵達了京城,而在這期間,太子再也沒敢出手。
畢竟這種事情,有了一次,有了兩次,就算他再出手,趙啟明也不會被他得手。而且這一路上,地方官員眾多,民眾眾多,這事情要是傳了出去,紙包不住火,最后太子只怕會是得不償失。
其實去時走了那么遠的路,回來時也同樣走了那么遠的路,一個月的行程風塵仆仆,只不過來時和去時的心情完全不同了。
他們打了勝仗,他們凱旋而歸。去時有些憂心,不知這場戰會打得怎么樣,不知邊疆的情景會不會特別惡劣,可是到他們回來了才發現,一切也不過如此。
打了一仗后,趙啟明感覺,就連自己這種見慣沙場的人都成長了不少。尤其是因為這一次,有了蘇夢瑩的陪伴。
很快的,他們就行進到了京城腳下,抬頭看不遠處巨大的國旗,就插在城門兩側。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許多進京趕考的才子們、許多進京相親的女子們,還有許多進城務農的農民們。
形形色色的人看在趙啟明的眼里,他不禁感嘆一聲,終于回來了,雖然這聲感嘆是在心里。
蘇夢瑩自然也是十分開心的,相較于趙啟明而言,她表現得更為開心。因為她終于回來了,在外面擔驚受怕了那么久,終于回到了這熟悉的土地。
雖然談不上特別的熟悉,可是這里有趙啟明和趙啟明的家,這里有王府有管家有待她好的下人們。
蘇夢瑩想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在睡覺時夢到滿城風沙滿城煙火,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害怕被刺殺,害怕看見紅色了。
那些不開心的回憶過不了多久,通通的都會被磨去,都會不再回憶。因為蘇夢瑩知道,她在這一個月的回程中,已經從那場戰爭中走了出來。
有些事情經歷過就經歷過,坦然了,便坦然了,無論學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埋藏在心里就好了。
其實蘇夢瑩非常感謝這場戰爭,是這場戰爭,讓她和趙啟明的關系更進一步;是這場戰爭,讓她和趙啟明真的確立了關系。
雖然自從夢見了玉璽之后,蘇夢瑩就再也沒有做過,其他相關的夢了,很多東西還是未解之謎,可是蘇夢瑩知道,這一切,這是等待她慢慢的去探索好了。
她知道,夢的線索已經斷了,可是現在她有了趙啟明,趙啟明就是她的新線索。她有了趙啟明,趙啟明就是她在這個世界里的唯一,在這個世界里的全部。
她相信這一切都在慢慢的好轉,無論太子對趙啟明抱有什么歹毒之心,可是回到了京城,太子必然是不敢在造次的。
而且經過這么一行,士兵們都不是有眼無珠的人,大家都看清了太子的真面目。以后相處中,說不定面對太子時大家唯唯諾諾的,背地里都對著他嗤之以鼻。
可對于趙啟明呢?他這一回可真是成功的收來了大部分軍人的心,說起來,趙啟明才是真正的戰略行家呢!
進了城,回了府,大張旗鼓的,也不知府上人是如何得知他們今日歸來的。
整個府里弄得喜氣洋洋,許多丫鬟下人都急急忙忙的跑進跑出。他們看見王爺和蘇姑娘回來了,都高興的不得了。
管家就像迎接自己的女兒回親一樣,拉著蘇夢瑩上下左右的打量:“出行一趟,蘇姑娘可是瘦了些。”滿眼都掩飾不住心疼。
蘇夢瑩看著管家慈祥和藹的眼神笑了,這管家,想必是除了趙啟明之外,對她最好的人了吧?
趙啟明可受不了他們婆婆媽媽的那一套,只是隨意的在嘴角扯出了一抹笑,就回到了書房里。這兩個多月,他一走,府上還積累了不少事情,等著他去做呢。
他可不像蘇夢瑩,回來了,便是解脫。
他回來了,還有一場更硬的仗要打。
自從這次出行,他和太子可算是徹底的撕破了臉頰,現在就比著誰先行動了。只可惜玉璽始終是找不到的,不然,他早就可以起兵造反了。
像太子這樣的人,將來必定就禍害了整個國家,像他這樣群眾中的老鼠屎,如果這國家給他掌控了
罷了罷了,不想了,還是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吧。關于太子的事情,趙啟明想了又想,已經想了許多了,來來去去的,都只是覺得太子是這樣那樣的人。
現在他必須要付出行動,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個生他養他的國家,就此滅亡。
尤其是一路回來,看到各地的繁榮景象,趙啟明想,這個國家是他勢在必得要保住的。他生來熱愛這片土地,沒錯,他熱愛的是這一片土地,無關其他。
皇宮。大殿。
“這一趟打仗,華天你可是否有什么感想?”
檀香裊裊的大殿內只有兩人,一人是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一人是輕輕俯身站在身側的趙華天太子。
“回父皇,此次出行,兒臣對于邊疆的疾苦以及邊疆的惡劣情況,有了深刻具體的了解。
兒臣認為,咱們國家的經濟雖然發展的很好,可是這一切的源頭,還是要從基層做起。如果咱們國家想發展得更好,那么就必須先把邊疆搞好。
雖然鄰國的來襲是一場烏龍,不過邊疆人民的生活著實疾苦,兒臣看了,竟是心生慚愧。
父皇您是沒有看到那幅景象,兒臣看到邊疆的人民飯也吃不上,生出的孩子也餓死了。父皇,這對兒臣的心,觸動著實是十分之大呀!
治理天下不為其他,而是為了民眾。假如我們的民眾都不能吃好、穿暖,那我們這些執政者,我們這些王公大臣們,坐享榮華富貴,不正是最可笑的事情嗎?”
太子恭恭敬敬的站在旁邊,全然沒有了前幾日對著趙啟明時的趾高氣揚。他正小心翼翼的措辭著,雖然這措辭他其實早已想好。他為的,就是博皇帝一笑,把這件事搪塞過去。
萬一皇帝一個不開心,追問起具體的情況,他也是不好交代的。只要把皇帝弄的開心了,之前被暗殺的事,又有誰會想起來,又有誰會提起呢?
滿朝陳武,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他太子殿下的人呢!那個趙啟明竟然想跟他作對?下輩子再說吧!
“看來出去這一趟,你確實收獲不少呀。”
“是的,父皇,您說的自然是對的。果然還是要下到基層去,走到田野去,不然還當真體會不到疾苦。過去,大臣們向兒臣說地方如何水災,地方如何干旱,直到這次,兒臣親自到走遍了大半個國內,一直走到邊疆去,才深刻的體驗到了那種滋味。國,必須要有,可家乃是立國之本啊!”
明眼人一聽就能聽出來,這都是官話套話,純粹的就是哄老皇帝開心的,不過這老皇帝也的確是老眼昏花了,聽了趙華天的這番說辭之后,顯得頗為開心。他伸手捋了捋胡子:“華天,看來你是真的長大了。以后,父皇也好安心的,把這天下交付于你了。”
“父皇,您說的哪里話,您的天下交不交付于孩兒都無所謂,這是您當初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啊!
您現在還那么精神、那么年輕,怎么就忽然提起這么傷感的事了呢?您年輕有為,孩兒自然是不能落后的,不能給咱皇家丟人。
而且此番出去,不止兒臣一人,九殿下在此次出征時的表現,其實也是頗為不錯的。“”
老皇帝聽了太子的話,頗有些不開心,盡管他年輕時,也十分寵愛趙啟明的母親,可是那個女人都說年華易老容貌易改,那女人現在可是讓他提不起半點興趣了。
倒是趙華天的母親,過了這么多年,還是如同當年初見時的模樣,讓老皇帝欣喜的很。不然,他又怎會如同被他們下了蠱藥一樣,一鼓腦的對著太子好呢?
“華天,你什么都好,就是太懂事了。啟明雖然他也不錯,可與你相比,還是太小兒科了。你可不知道,朝中還有大臣支持他呢!他算是,他算是哎,我怎么能讓他繼位呢?”
想了半天,那句話如噎在喉,皇帝總不好意思說母憑子貴吧?趙啟明又算什么呢?現在他的母親已經失寵了,對于老皇帝而言,最得寵的女人,她的孩子,自然也是愛屋及烏的。在“最為得寵”這一點上,老皇帝是從不肯委屈了身旁的女人的。
趙華天心里微微得意,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故意夸獎趙啟明,引起了皇帝的不快。趙啟明,你等著吧,這天下遲早都是我的,現在不是以后也是。
等我繼承了皇位,這國家里,你還想分得一杯羹?到時就派你到邊疆去,做牛做馬,怕是都沒有立足之地吧?還有你身邊的那個惡心女人,哈,你們到時都要不得好死!
我要讓你后悔,后悔自己為何生在帝王家。趙啟明
太子的眼里,涌現出了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