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回到了營地而松了一口氣的蘇夢瑩,今天忽然又整個人緊繃了起來,因為戰(zhàn)爭馬上就要打響了。
一大清早的她剛起身,胸前的傷口已經(jīng)愈合的差不多了,想來也不必麻煩大夫來為她換藥了,于是就自己到了門口,洗漱過后回了帳篷。
剛披上一件外套,便見一群一群的士兵馬不停蹄的收拾東西。怎么忽然變得這樣了?難不成突然就要打仗了?蘇夢瑩心里疑惑。
可是昨夜趙啟明來看她時,并沒有和自己說啊,這是為什么?趙啟明難道又瞞著自己什么事了嗎?
想到這兒,蘇夢怡忽然氣結(jié),而后隨手就拉住了一個士兵。
那士兵感覺到有人拉住了他,本想發(fā)火的,見到是蘇夢瑩,卻又低下頭回了話:“蘇姑娘好。”
“這是怎么了,快給我說說?”蘇夢瑩張口說話,聲音有些急。
那士兵低頭不語,有些躊躇,看來王爺是沒有告訴蘇姑娘發(fā)生了什么事啊?
“說呀!”蘇夢瑩再次開口催促道。
“蘇姑娘,馬上就要打仗了,你不知道嗎?現(xiàn)在外面很亂,你沒事的話就在帳子里休息,不要出來了。我們馬上就要啟程了。”
“啪的一聲,蘇夢瑩手上的碗就掉在了地上。她剛拿著那碗喝水,聽了士兵說的話,心里忽然就慌亂了起來,攪成一團,惹得她無法呼吸。傷口本來都結(jié)痂了,卻感覺此時此刻,忽然痛了起來。
真的要出征了,真的。
他們不是已經(jīng)在前線了嗎?這些士兵還在準備什么呢?天啊,蘇夢瑩感覺自己今天一定是沒睡醒。為什么這個消息來得那么突然呢?突然到,她無法接受。
趙啟明和她,前幾日才從鬼門關(guān)上走了一圈,而今日他們又要去打仗。這一仗,能打的回來嗎?蘇夢瑩忽的就濕了眼眶。她低下頭,生怕被那士兵看到。
揮了揮手:“你下去吧。”
“是,蘇姑娘。”看到蘇夢瑩忽然難過起來,那士兵心里也不好受,可現(xiàn)在他們每個人都那么忙,誰又有空顧及到蘇夢瑩的感受呢?本來戰(zhàn)場之上就不該帶女子。
蘇夢瑩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帳子里,她現(xiàn)在不能去找張起明。
馬上就要出征了,她要是見了趙啟明,趙啟明必定會分心的。她早就答應了,好好的呆著,哪也不去。對,她哪都不能去。
他們打仗,她就魂牽夢繞好了,就算魂牽夢繞到失眠,忐忑不安到寢食難安,可是蘇夢瑩知道,事已至此,她絕對不能去打擾趙啟明打仗。
都說自古以來,女子是紅顏禍水,蘇夢瑩偏生就不信,她不愿做那紅顏禍水。她知道替趙啟明擋下那一劍的時候,分明的就感覺到了,對于趙啟明來說,她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慣,在心里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她不能讓自己變成趙啟明的軟肋,至少在趙啟明強大起來之前,她不能。
而另一邊的趙啟明呢?并非是他不告訴蘇夢瑩,而是因為今早起來他才知道這件事。不過怎么會那么湊巧呢?就知道了這件事。
趙啟明覺得,這一切只怕是太子安排好的吧?也許這個圈套早已經(jīng)成熟了。是啊,他的傷還沒養(yǎng)好,身邊的暗衛(wèi)又是大傷元氣,而太子呢?元氣滿滿的,此時不殺他,更待何時?
這一切只怕都是一個幌子吧,倘若今天他回不來趙啟明其實不怕,回不來便罷了,這塵世間,又有什么還值得他去眷戀的呢?只是腦海中忽然閃過了蘇夢瑩那女人,沒了他,蘇夢瑩可怎么辦?
荒漠之中,蘇夢瑩該如何回去呢?起碼她在王府里,就算自己死了,也能夠保住一輩子榮華富貴。這個傻女人,當初就不該帶她來。越想,趙啟明心里就越覺得難受。
那女人跟著他此番前行,吃了不少的苦,現(xiàn)在自己這般去打仗,算了,那女人就讓她留在這兒吧,起碼的,趙啟明要求不多,只要她不做出什么傻事就夠了。
和之前所見的景象不同,越是往邊疆的地方走,趙啟明就感覺自己之前見見到的可能是一個假邊疆。再也不是無邊的草地了,這里真的是荒漠,真正的荒漠,屬于邊疆野蠻人的地盤。像他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親自的來到這里。
打仗嗎?那就來吧,打仗嗎?那就打吧。不就是打仗嗎,好男兒保家衛(wèi)國,無論太子是出于什么動機,但現(xiàn)在,他們真真實實的踏上了自己的邊疆,要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就算太子想殺掉他,想必也要三思吧。
邊疆打仗少了一名主將,這事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而且軍心會混亂。太子若想殺他,必然不是在今天,想必是在最后一戰(zhàn),或是啟程回去的時候。如此,現(xiàn)在,他還應該盡到他王爺?shù)呢熑巍Zw啟明想著,攥緊了手上的長劍。
從小,趙啟明就對打打殺殺的東西很是在行,和太子相比,趙啟明的功夫要好上許多。太子自小就文縐縐的不愛習武,趙啟明呢,就像多動癥一樣,一直很喜歡舞刀弄槍的。所以他的箭使得好,槍使得好,短刀暗器樣樣都有些精通。
趙啟明想,如果太子今日真的想把他留在戰(zhàn)場上,只怕還是要費上一番功夫吧。
很快的,兩邊的陣仗都拉了起來,放眼望去對面,不是黃沙,就是敵軍的影子。那么多人浩浩蕩蕩的,這一仗不可避免,大家都要打,而且很可能死傷慘重。
太子自然是被圍在了部隊的中后方,他那貪生怕死之徒,就只想躲在后面拿戰(zhàn)功罷了,可不像趙啟明,的確是作為主帥,騎著馬在最前方。颯爽的英姿看得人軍心大振。像太子這般躲在后面的主帥,他若是率軍打仗,這場仗十有**都是要輸了的。
可是趙啟明不會說,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會邀功的人,要怪就只能怪皇上有眼無珠、老眼昏花。
他做過什么自己問心無愧就夠了,不需要別人去評價。只是,跟在他們身邊的這些士兵趙啟明現(xiàn)在,唯一想的就是把他們都平平安的帶回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世上沒有什么比贍養(yǎng)父母更為重要的事情,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如果這些士兵們留在了戰(zhàn)場上,表面上留下的是一個個生命,可他們的背后又承載了多少的希望呢?趙啟明想,這一仗他絕不會輸。
戰(zhàn)鼓通天的響著,身后,是對他寄予厚望,等待還鄉(xiāng)的士兵;身前,是可惡的敵軍,屢屢對他們邊疆的挑釁,對他們皇權(quán)國威的挑釁。
若是要換來百姓安康,這一仗無可避免,趙啟明心里知道,他,在這一刻,才算是真正的長大,真正的成人。男兒不上戰(zhàn)場,怎么能好意思說自己是男兒呢?
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黃沙滔天,萬馬齊奔,一起叫囂著向前沖過去,巨大的轟鳴聲仿佛要撕裂天空。
趙啟明望了望遠處的滾滾黃沙,那黃沙里慢慢的,就浮現(xiàn)出了蘇夢瑩的樣子。
蘇夢瑩你等我,等著我,帶你回家。
廝殺,混亂,血腥。趙啟明的身上,很快的就沾滿了鮮血,粘稠的悶的他透不過氣,感覺呼吸不過來。他不知道那是誰的血,因為那里有自己的、有別人,有敵人的、有士兵的。
多少人在邊疆,在一個風和日麗,或是大雨滂沱的日子里——別人都在家里生著炊煙煮著飯,而他們有家不能歸的,為了保護這個國家,默默地奉獻出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一點力量。而且,他們都知道,每一次出征都抱了必死的決心。
如果沒有這一群人,國,又怎么會是國?家,又怎么能成家呢?沒有家就沒有國,可是沒有了國,又哪來的家?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并不是說,鄰國人是蠻人,道理講不通,只是這個國家的政治,這個國家的外交,實在是太差了。我們都說能好好說話,就不動手打人,趙啟明自認覺得他有這個能力,可是這個國家呢?這個他誓死效忠的國家,從小愛到大的國家,從來都沒有給過他這個機會,讓他能夠真正的盡忠盡孝。
趙啟明知道,這樣下去,滅亡只是遲早的事,如果事事都要以戰(zhàn)爭來分出勝負的話,那這天下早就大亂了。
民不聊生,生靈涂炭,那是他們愿意見到的嗎?就算是,那也絕對不是趙啟明想見到的,而且趙啟明知道,蘇夢瑩肯定也不愿意見到那種事情發(fā)生。
忽然的,就在趙啟明舉起長劍的那一刻,有一霎那,就感覺這個國家搖搖欲墜了。這一仗,他們打得贏,是因為他們國家有雄厚的財力,他們富有。可是國家再富有,如果如此的閉塞,如此的不講情理,如此的閉關(guān)鎖國,不和其他國家去交流,他們的富庶,又能持續(xù)多久呢?
箭用力的刺了出去,鮮血瞬間的噴涌了出來。這些鮮血濺在趙啟明的身上,是否就可以減少他的內(nèi)疚呢?還是讓他蒙上了更罪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