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被開發出來后,自然而然的就會把這個所謂的“宇宙”、“三界”看得很清楚了。而且是把“人生”看得最透徹的。
所以才有了佛家說的“空”,道家說的“無為”。
但是,只談“空”和“無為”又不足以把“人生”和“真相”之間的關聯說得很清楚。
就如同,跟不知“空”為何物的人談“空”,跟不知“無為”為何物的人談“無為”,其結果都是“對牛彈琴”。
導致人不知你所云,你恨人不知你所云。以至于,布道的慢慢不再布道,愿意信道的,又不知道該如何信道,該怎么去相信道。
所以,一切的“覺”,還是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里來獲得。
不能脫離大家公認的“現實生活”,但,也要讓大家從現實生活中慢慢察覺到“大道”。
因此,又回到了“修心”上。“心”修不“靜”,修不“明”,那就根本不可能從生活中感悟到“大道”的存在,也就更不可能“覺”了。
所以,“靈覺”一詞,是相輔相成的一個詞,沒有“靈光一現”,也就沒有“覺悟”的契機,但這些的關鍵,就在一個“心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