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麻沒想到周彬會開門見山,直接和妥歡提及太子的人選問題,這讓哈麻有些措手不及,哈麻猶豫了一下,站起來,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太子之事不急,不急,容后再議,吃酒,吃酒。”
周彬笑看哈麻,道:“我覺得小王子,脫古思帖木兒不錯,雖然年幼,但很識大體,作為太子,極為合適。”
周彬記得懿妃說過,瑨妃的兒子脫古思帖木兒年紀不到十歲,這個年紀對周彬和保安軍來說,更為合適,因此就提了一嘴。
哈麻沒想到周彬連人選都準備好了,而且和自己擁立的人不一樣,這讓哈麻分外不安,馬上道:“陛下,威寧王比脫古思強多了,而且年紀也合適……”
“不錯,威寧王深得朝野厚望,乃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哈麻的話音剛落,就又有一個人說話了。
周彬看了看說話的人,不認識,眉頭一皺,道:“你是何人?這里有你說話的份嗎?來人,斬殺了。”
周彬的話一出口,卻是把妥歡,哈麻都嚇了一跳,更吃驚的是,周彬身后的兩名親兵如虎狼撲出,將那說話的人連拉帶拽給拖出龍舟,緊跟著就是一聲短促的慘叫聲,時間不長,兩名親兵提著人頭走了進來。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都噤若寒蟬,周彬對此效果很是滿意,他這次進入大都,就是要快刀斬亂麻,迅速取得對中樞的控制權。
“陛下,這些年來,您操勞國事,異常辛苦,不如把皇帝之位讓給脫古思帖木兒,皇上做那太上之皇,豈不更好。”
周彬說完看了看哈麻,道:“哈麻,你還真是天真,當然,天真之人死的更快,來人啊!拿下。”
哈麻傻愣愣的被周彬的親兵擒拿,而這時,哈馬爾走入龍舟,道:“大人,雪雪已經被擒,怯薛軍也全部歸順。”
周彬點點頭道:“順昌逆亡,把這里的事情都交給姚廣孝處理,明日把哈麻兄弟,明正典刑。”
至正二十二年夏天,周彬攜兵四萬進駐大都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哈麻雪雪兩兄弟,同月迫使皇帝妥歡禪讓皇位給脫古思帖木兒,年僅十歲的脫古思帖木兒登基為帝,尊妥歡為太上皇,改元天佑,以明年為天佑元年,脫古思登基當月,太上皇妥歡因病暴斃龍舟。
天佑元年一月,周彬晉封華夏王,領中樞平章事,天佑元年三月,周彬以天佑皇帝的名義召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入大都,三將迫于壓力,不得不入京,周彬迅速解除了李思齊,張良弼的兵權,置王保保于上都。
天佑二年三月,周彬頒布新政,大力改革蒙元暴政,推行保安軍已經試驗過的政策,取得普遍支持,保安軍是年增兵至八萬人,同時因為科研基地泄密事件,遷科研基地至大都。
同年七月,科研基地在燧發槍的研究上取得進展,首批五千支燧發槍裝配保安軍一線部隊。
天佑三年,朱元璋連克江西,福建,九月末,北上攻擊張士誠,張士誠不敵,向蒙元投降,周彬勒令張士誠入大都,同時派茅十八進駐蘇北。
至天佑五年(公元1364年)周彬及其麾下保安軍徹底控制長江以北的局勢,大力發展基礎實力,在各個層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民休養生息,長江以北實力顯著增長;朱元璋此時擁兵六十萬,以徐達為元帥,備兵三十萬準備北伐,同時親率二十萬大軍進攻湖廣行省,云南行省,至年底,徹底掌控長江以南,朱元璋和周彬的對決,已經無法避免。
此時的蘇北一片狼藉,先是張士誠在此占據過一段時間,大小數百戰,給這座歷史悠久的肥沃之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而后方國珍的部隊進駐,他更像是過境的蝗蟲,破壞力比張士誠猶有過之。
方國珍的心中對這樣的局面非常痛心,他當初離開根據地,目的就是想休養生息,,然而周彬的保安軍沒有給他任何能夠休養的機會,好在周彬和朱元璋都顧及不到他,讓他得以茍延殘喘。
最讓方國珍憋氣的是身后的朱元璋,當初借用朱元璋的力量是為了盡快的站穩腳跟,但是現在卻有了擺脫不掉之勢,成了朱元璋的附庸,朱元璋甚至有些頤指氣使,逼迫他的人馬打先鋒,這讓他不能容忍,但是朱元璋在京蘇北地區已經集結了七八萬兵力,他已經失去了掌握大局的能力。
“王爺,晚膳已經準備了好了,請用膳。”方國珍的心腹方毅來到方國珍面前說道,方國珍的心情不好,他分外謹慎,以免觸怒方國珍。
方國珍點了點頭,道:“你跟我一起用膳吧!我有些事情想要跟你商量一下,眼下的局勢,對我們很不利呀!”
方毅沒說什么,落座之后,方毅給方國珍倒了杯酒,道:“叔叔,是在憂慮南北局勢嗎?”
方國珍嗯了一聲道:“也有這方面的煩惱,朱元璋在江南,威風八面,從眼下的時局來看,朱元璋的實力比北面大的很啊。”
“叔叔說的是,朱元璋就是一匹狼,吃肉不吐骨頭,眼下數萬朱元璋大軍匯聚蘇北,漸成喧賓奪主之勢,不可不防啊!”方毅說道。
方國珍苦笑道:“當日只想著盡快保住實力,沒有詳盡的考慮向朱元璋靠攏的后果,落得這般境地,也是自己吞苦果。”
方毅見方國珍如此自責,道:“那時也是迫不得已,但現在也不是沒有挽回的余地。”
方國珍道:“你胸中可有想法?不妨說來聽聽。”方國珍對本家侄子的計謀還是很欣賞的。
方毅道:“叔叔如今憂慮的是左右搖擺,不知如何是好,但我覺得這也沒什么難的,墻頭草總可以做吧!叔叔手里還有四萬人馬,真把叔叔逼急了,是誰也不想看到的場面。”
方毅的話讓方國珍怦然心動,現如今在夾縫中求生出不容易,但是他的影響力還在,他看了方毅一眼,道:“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吧!左右逢源,切不可走露了半點風聲。”
方毅點頭道:“叔叔放心,我即刻動身去金陵,叔叔也派個要緊的人去大都,和周彬說道說道。”
方國珍興奮的送走方毅,屁股還沒有坐熱的時候,朱元璋的使節就來了,為首者乃是李善長。
李善長的日子也不大好過,他在朱元璋的集團內力主拉攏方國珍,為此沒有和朱元璋請示,就先來和方國珍接頭,有點先斬后奏的味道。
先斬后奏這種事情反復的可能性極大,如果事情辦好了,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事情辦砸了,那么要承擔的責任也很大,因此李善長很上心。
眼下的事情發展有些脫離李善長的掌控,原因就是昨天接到的一份情報,方國珍竟然和保安軍眉來眼去,這可不是好兆頭。
方國珍得知了李善長的來意,當然極力否認,而且明說讓方毅去了金陵,就是向朱元璋表忠心的。
方國珍當然知道朱元璋的打算,既然朱元璋的人主動找上門來了,那就輪到他漫天要價了,想要讓他方國珍出力,那要看好處夠不夠才行,現在是朱元璋有求于他,這樣的機會可是不多的。
“什么?這絕對不行。”李善長一聽方國珍的要價,當即暴跳起來,火槍八千支,大炮八十門,這不是跟搶劫一樣,要知道朱元璋集團為了得到保安軍的有關武器的技術,犧牲了很多人,這一二年才發力追趕保安軍在武器上的優勢,自己還不夠用呢!方國珍一張嘴就要八千火槍,打死他都辦不到啊!
方國珍道:“要想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是不行的,之前我的人馬和保安軍也打過,損失慘重,如果沒有武器裝備,根本就是送死,唇齒相依的道理,很是淺顯易懂吧!”
李善長心急如焚,因為拉攏方國珍對他非常重要,能不能壓過劉伯溫一頭,就看這一次了,如果不能及時拉攏方國珍,問題十分嚴重。
李善長一狠心,道:“火槍和大炮都可以商量,但數量不能很多,你也知道,自從保安軍把什么科研基地遷走后,搞到保安軍的武器技術和人員,很難了。”
方國珍也就是漫天要價,聽到李善長松口,當即道:“那也行,反正怎么也得給我武裝萬八千人,否則根本就沒法和保安軍開打。”
方毅辦事確實很利落,只用了不到十天的功夫,就把朱元璋那邊擺平了,朱元璋對方國珍好一番勉勵,并且在李善長答應的基礎上,多給了二十門大炮,算是讓方國珍發了一筆意外之財。
到了此時,方國珍成了周彬和朱元璋之間的緩沖地帶,三足鼎立之勢已成,但是誰都知道,這個平衡根本不可能持久。
天佑五年十二月,朱元璋再也按奈不住,命令徐達和常遇春率兵北上,至于方國珍,自然要隨軍征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