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三潭,口徑最小,但深不可測,屬于垂直縱深型,”于林抓住張偉的胳膊,小心翼翼地看著潭水:“那天潘副市長的司機找了一根30多米長的繩子,綁了石塊投進去,沒測到底。”
張偉很感興趣:“下面有沒有魚?”
“不知道,這水一年四季不間斷,來這里的人又少,屬于沒有開發(fā)的山區(qū),沒聽說有人見過魚。”
張偉點點頭,又指指附近的小寺廟,這里地處深山,怎么會有人在這里建廟呢?
于林嘻嘻一笑:“聽我姐夫說,這廟有來頭,大約8年前,一海州人生意受挫,來這里意欲了卻殘生,在這三龍?zhí)哆吚哿诵菹ⅲ瑝粢娨幌扇酥更c,說他陽壽還未盡,還能東山再起。這人夢醒之后出山,回到海州重新拾掇生意,3年后果然家財萬貫。之后,他捐資一百萬,在這里修了這座龍?zhí)稄R,剛才我們一路走過來的石子路也是他修的。”
“哦。”張偉點點頭,看看前面,果然都是土路,沒有小石子了。
“再往前可以直通我們的漂流起點,我也沒走過。”玉林說。
“那我們就順著小張往前走吧,累了就歇會。”張偉說。
這山這潭這水,充滿濃郁的南國風(fēng)情,雖然是在冬季,仍能感覺到她的蒼翠柔嫩,清秀婉約。
張偉和于林邊往前走,心中邊充滿對這風(fēng)景的贊嘆。
鄭總果然有眼光,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開發(fā)旅游產(chǎn)品,一定可以達(dá)到轟動效應(yīng)。
前面是山坡,路很陡,張偉拉著于林的手往上爬。
于林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
爬上山坡,二人坐在石頭上休息一會。
“經(jīng)常這樣走,對鍛煉身體很好的,我們都需要這樣的鍛煉。”張偉想起小明他們輕捷的腳步,對于林說。
“是啊,”于林眼睛盯著張偉,撲扇撲扇的:“我們都缺乏鍛煉。”
張偉避開于林的眼光,看著首位蒼翠的竹海和松林:“這里的風(fēng)光可真美。”
“山美,水美,人更美,是不是?”于林笑嘻嘻地看著張偉。
張偉一笑:“是,我看你比這山水都美。”
于林眼睛一亮,緊接著說:“那我比你女朋友呢?誰美?”
“都美,各具特色,你是現(xiàn)代美,她是淑女美。”張偉搪塞著于林,站起來:“走,開始趕路。”
“哼,小張哥哥,我發(fā)現(xiàn)你很狡猾啊。”于林跟在張偉后面嘟嘟囔囔。
越往前走,山勢越高,腳下的溪谷就越深。爬上一個山坎,又一個水庫出現(xiàn)了。
這座水庫比較大,水面開闊,深度也高,水面碧藍(lán),旁邊還有一個機房,上面書寫:朱家坑水庫機房。
“哈哈,我們快到了。”張偉擦擦汗,看著前方的一座大壩對玉林說。
于林軟軟地靠在張偉身上:“老天,終于快到了。”
張偉看到小張開始變得寬了一些,小張兩旁遍布墓碑和墳巒,附近還有一小塊一小塊的菜地,種植著蘿卜等蔬菜。
這里離漂流起點很近了。
太陽升起來,山間的濃霧漸漸散去,散布在遠(yuǎn)處山腳下的一些村落在霧氣中隱隱約現(xiàn)身出來。
小張兩邊的山坡上,密密匝匝的都是竹林,很粗,看來年歲不短了。
張偉和于林在竹林里穿行,周圍一片寂靜,只有竹葉颯颯的聲音和山間的小鳥鳴叫聲。
穿過竹林,走下大壩的石坡,終于走進了前面的一個小村落。
村子依山而建,大多也是古老的木制閣樓,村前緊靠馬路的一邊有幾間瓦房,馬路另一側(cè)是小溪,老羅正坐在房子門口曬太陽。
“老羅,他們呢?”張偉問道。
老羅樂呵呵地站起來:“他們在漂流終點,我在這等你們呢。”
張偉看著這個村莊:“這就是朱家坑?”
“是啊,我們漂流的起點就設(shè)在這里,這瓦房是村里俞書記家的。”
“哈哈,”張偉看看房子,又看看周圍:“這俞書記也是村子的首富了哈。”
“狗屁,”老羅搖搖頭:“村子里出去打工的混的有錢的多了,可是都舉家搬遷進城,不回來了,這村里還有幾十口子人,都是50歲以上的。”
張偉看看村子前面,一條小溪順勢而下,水流清澈,水勢湍急,回頭問老羅:“我們的漂流起點就設(shè)在這里?”
“是的,”老羅指指前面:“這地方就是以后漂流的起點,旁邊的空場要整理,弄一個游客購票和檢票的地方,還要有車輛回旋的空場。”
張偉看看村子對面,高山起伏,順?biāo)拢椴贾窳帧?
老羅一直溪道前方:“這就是以后漂流的漂道,前面是一個很高的峽谷,叫虎跳峽,還有幾個急轉(zhuǎn)彎和深水潭,出了峽谷,經(jīng)過菊池電站,是一個緩和的地勢,兩邊是田園風(fēng)光,之后就是漂流終點,我們的停車場和售票處都設(shè)立在終點。”
張偉點點頭,光說不看,等于白干。看來只有親自來第一線,才能了解最真實的情況,要想推銷好自己的產(chǎn)品,首次要了解自己的產(chǎn)品,要十分熟悉自己的產(chǎn)品,要了解它的生產(chǎn)過程和制作工藝,還有特點。
這,正是自己今后要著重做的事情。
老羅又指指前方的馬路:“這山里的路都不錯,都是水泥路,順著山體修建的,就是窄,只能一輛車同行,只有在轉(zhuǎn)彎或者寬闊的地方有留的錯車道。”
張偉興致勃勃:“走,我們?nèi)テ瘘c看看,順便從馬路上俯看這峽谷和溪道。”
山道依山而建,順延溪水,蜿蜒曲折,但很整潔,水泥構(gòu)件,質(zhì)量很好。
順路而下,越走越低,兩邊都是高山峽谷,腳下的溪道里更是水聲潺潺,景致怡人。
在最陡峭的兩個急轉(zhuǎn)彎處,張偉俯視峽谷,峭壁森然,下面水流湍急,有些頭暈?zāi)垦!?
“這就是虎跳峽,”老羅說:“過了這個峽谷,前面就水勢平坦,田園風(fēng)光。”
果然轉(zhuǎn)過一個彎,前方豁然開朗,周圍山地圍成的一個小盆地平原展現(xiàn)在眼前,郁郁蔥蔥,綠色滿眼,江南冬季里一道清新的風(fēng)景線。
前方一座3層小樓矗立在溪道邊,上書:菊池電站。
這就是鄭總帶自己去市水利局找那局長要承包的水電站了,那這水電站的水源應(yīng)該就是朱家坑水庫。而朱家坑水庫同樣應(yīng)該是漂流的水源。
往前走,又一個錯落出現(xiàn)在眼前,菊池村。
青山綠水掩映中的村莊很小,也是10多戶人的樣子,一樣的老式閣樓,幾個上了年紀(jì)的村民在村口馬路邊曬太陽。
看見生人,村民好奇地盯著他們。
老羅主動熱情和一老人打招呼:“大爺,您今年多大年齡了?”
老人顫顫巍巍伸出一個八,又伸出一個六,83歲了。
老羅點點頭,大聲熱情對老人說:“您老人家身體真好啊,能長命百歲。”
誰知老人猛地站起來,怒視著老羅,嘴里嘟噥了幾句山里的方言,然后扭身就走。
老羅有些尷尬,又不明白。
張偉和于林也有些疑惑。
旁邊一30多歲的婦女和老羅說了幾句,老羅連連點頭,一臉苦笑,然后和張偉他們一起往前走。
“老羅,怎么回事?那老人家。”張偉問道。
老羅哭笑不得:“那老頭生氣了,我說他長命百歲,他氣得說我詛咒他早死,只有14年活頭了。”
“哈哈”張偉和于林大笑:“這山里空氣好,水好,山好,說不定他還打算再活一個83吶。”
老羅也哈哈大笑。
再往前走,就是一個馬路交叉口,拐彎過去一座橋,溪道的左邊,一塊10多畝的平地,一輛挖機正在平整,周邊插了很多彩色的小旗。
“這是我們的漂流停車場,也是漂流的終點站。”老羅介紹說。
張偉他們走過去,小明正在和挖機師傅指點什么,小童正在溪道旁邊拿著一個本子,用筆記錄。
張偉一路走下來,腦子里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印象了,但還很不明晰,他知道自己要把方案做得合乎實際,就必須要把這個項目乃至這個風(fēng)景區(qū)的情況和概貌全部吃透。
看來自己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不在辦公室,也不在電腦,而是在這現(xiàn)場。
僅僅靠搜集的那些資料老做這個方案,無異于紙上談兵。
張偉心里有譜了。
正在這時,鄭總的車到了。
“鄭總幾乎天天都要開車來工地看看。”老羅說。
鄭總和顧曉華一起來的。
鄭總下車,向張偉他們走過來:“今天步行走過來的吧?感覺累不?”
“還好,不累,就當(dāng)鍛煉身體了。”張偉回答。
“呵呵,但是路上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啊,開車走馬路,10多公里,30分鐘就到,我們的工作車馬上就到,以后就不用天天爬山越嶺了。”
張偉點點頭,工作車馬上就到,不知道駕駛員有沒有就位。
“小張,你今天穿越的是我們整個的旅游景點開發(fā)區(qū),回公司我給你一本景區(qū)開發(fā)的總規(guī)劃,你全面琢磨熟悉,作為我們營銷策劃的前期重點,就是這個漂流。我之所以這么早就讓你參與進來,就是要讓你熟悉我們這個產(chǎn)品生產(chǎn)的全部過程,了解它的特點,并精心設(shè)計它的外觀和內(nèi)涵,只有這樣,才能搞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營銷方案,才能搞出有我們自己優(yōu)勢的景點和活動策劃。”鄭總看著張偉說。
張偉點點頭:“您說的對,剛才我也有一些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