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鎮交易市場開業后,對外正式公布的名字是“白水鎮貨場”,里面的招牌貨物自然是布匹,李云天希望以此來帶動客流量,打響交易市場的名氣。
在他看來,湖口縣只有商貿繁榮了,那么才能收取更多的稅收,同時也造福了湖口縣的百姓,于國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與此同時,陳伯昭和鄭貴都做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給分家。
這里所說的分家不是把家產分給兒子們,而是把一份家產分給陳凝凝和鄭婉柔,名義自然是兩人的嫁妝,說白了就是送給李云天的。
陳凝凝和鄭婉柔都是女人,再加上李云天是朝廷命官,家眷不能經商,因此這份家產雖說是給了陳凝凝和鄭婉柔,但是依舊掛在了陳家和鄭家的名下,由陳伯昭和鄭貴照看著,這樣的話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雖然說是陳伯昭和鄭貴照看著那份家產,其實在幕后操作的還是陳凝凝和鄭婉柔,兩人天生聰穎,心高氣傲,皆出身商賈之家,從小就耳濡目染早就精于商業上的門道。
再加上李云天的點撥,因此商業眼光大開,她們可不像綠萼那樣甘于寂寞,盡心操持家務,故而經過李云天的首肯后躊躇滿志地經營起了各自的那份家產。
在李云天看來,陳凝凝和鄭婉柔與其在家中無聊地繡花打發時間,不如做些她們喜歡的事情,這樣一來也能補貼一下家用,畢竟以后用錢的地方還多著,總不能伸手向陳伯昭和鄭貴要吧,還是自己的錢用起來心里感到踏實一些。
六月中旬,李云天正在巡檢司里視察那些新招募軍士的操練時,一名在外巡邏的軍士急匆匆地跑來稟告,說有兩伙人在新碼頭持械對峙。
李云天聞言感到很驚訝,白水鎮巡檢司現在加強了巡邏戒備,那些人竟然還敢在新碼頭鬧事,簡直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報信的軍士在李云天在,說話有些吞吞吐吐,眼神閃爍,李云天覺得好像另有隱情,于是眼睛一瞪,那個軍士就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全說了出來。
原來,起沖突的兩方是有來頭的,一方領頭的是陳伯昭的外甥,另外一房領頭的是鄭貴的侄子,兩人都看中了碼頭裝卸貨物的生意,互不相讓,進而各自糾集了一批扛活的勞力對峙起來。
幸好兩人的腦子不笨,知道李云天的性格,一旦打起來的話肯定連陳伯昭和鄭貴都沒辦法保住他們,故而只是在那里對峙。
李云天聞言不由得感到一陣頭疼,鄭貴雖說是后來加入九州商會成為的執事,但他是李云天的岳父,身份自然與其他的執事不同。
因此,在鄭貴的籠絡下,九州商會不少會員站在了他的一邊,在九州商會中逐漸與陳伯昭形成了抗衡之勢。
說實話,李云天挺喜歡看見鄭貴與陳伯昭在九州商會齊頭并進,畢竟有競爭才會有進步,而且兩人也可以相互制約,促進九州商會良性發展。
李云天希望鄭貴和陳伯昭斗,不過這種斗指的是兩人各盡所長,推動九州商會的發展,進而在九州商會豎立各自的威信,那才叫本事。
而不是像今天這樣自相殘殺,互相拆臺,這可是做生意的大忌。
九州商會章程的第一條寫的就是會員間要和睦友愛,凡是兄弟鬩墻者逐出商會,并賠償由此所帶來的損失。
現在看來,對商會章程最大的挑戰者是原本被他寄予厚望的維護者陳伯昭和鄭貴。
李云天不管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偶然事件也好,還是陳伯昭和鄭貴的一個試探性沖突,他知道自己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放縱。
故而,李云天下令,把陳伯昭的外甥和鄭貴的侄子讓巡檢司的軍士捉去了巡檢司,也不問事由,以尋釁滋事為由各打了三十大板,如有再犯就逐出九州商會。
經此一事,李云天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九州商會與其控制在陳伯昭和鄭貴的手里,不如掌握在陳凝凝和鄭婉柔的手中。
與陳伯昭和鄭貴相比,陳凝凝和鄭婉柔與自己更是一條心,能分得清楚里面的輕重,也更沒有野心,不會為了陳家和鄭家的利益做出一些嚴重損害九州商會的事情來。
事后,陳伯昭和鄭貴都去向李云天賠罪,表示沒有管教好家族子弟,李云天苦口婆心地表示,商會的章程是商會運作之本,切不可違反,他希望二人能共同擔負起維護商會章程的重任。
至于新碼頭那些扛活勞力的事情,李云天采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成立一個專門在碼頭扛活的商社,陳家和鄭家各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剩下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歸縣衙。
這個商社成立后,負責日常管理的人既不是鄭家的人也不是陳家的人,更不是縣衙的人,而是要面向社會招聘,負責商社的事務,向陳家、鄭家和縣衙負責。
陳家、鄭家和縣衙作為股東,并不能干預商社的日常運作,但是他們有著罷免管理人的權力,一旦投票的股份超過一半就可以罷免商社的負責人。
而且,商社有什么重大的項目必須要經過陳家、鄭家和縣衙一半以上票數的同意,對商社的負責人進行了制約,同時三方可以派財務人員進入商社督帳,并且對商社負責人進行監管,隨時向三方進行匯報。
在這里,李云天把董事會和專業經理人的理念引進了過來,免得到時候陳家、鄭家和縣衙爭奪商社的控制權。
也就是說,陳家和鄭家都沒有壓倒對方的股份,只有聯合縣衙才能實現這一目的,而未來的知縣如果聰明的話,是絕對不會介入兩人之間的爭斗,這就使得陳家和鄭家誰也無法掌控住商社。
對于李云天的這個精妙的構思,陳伯昭和鄭貴既感到新奇,又覺得實用,并沒有偏袒任何一方,對李云天是越來越感到欽佩。
這個商社的管理模式是李云天的一個大膽的革新,現在大明的商賈在做生意的生意都用的是自己人,而且通常依靠誠信來辦事。
李云天并不是覺得依靠誠信來經商不好,只不過他覺得如果能定下一些條例規章的話,那么無疑會使得商業運作更健康,也更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七月的時候,李云天終于遇上了一個麻煩,讓他感到郁悶的是這個麻煩不是來自水匪,而是湖口縣的本地人與外縣人之間沖突。
隨著白水鎮貨場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故而那些外地人紛紛前來白水鎮找活兒干,而白水鎮貨場也需要很多的幫工。
由于李云天明確規定白水鎮的商家要優先錄用本地人,如此一來,海口縣就有那刁滑鉆營之徒打起了主意,買賣起了幫工的名額。
做法其實很簡單,本地人去需要招工的商家應聘,應聘上后就把用工的名額賣出去,以此來從中謀取利益。
因為是在湖口縣的地盤上,故而那些外縣人為了找到活兒干,只能忍氣吞聲地任由那些不法之徒敲詐,從他們的手里買用工的名額。
更有甚者,一些外縣人買了用工名額后,每個月的月俸還要抽出一部分給操縱此項事務的本地人。
這使得某些湖口縣的本地人膽子越來越大,他們認準了那些外縣人忌憚李云天的聲威,于是膽子越來越大,逐漸干起了欺男霸女的勾當。
七月中旬,一個湖口縣的地痞竟然恃強凌辱了一名外縣幫工的妻子,進而引發了那些外縣幫工的憤怒,把那個地痞揍了一個半死,這使得白水鎮的湖口縣本地人和外縣人嚴重對峙。
得知這個消息后,李云天是異常惱火,他原本制定湖口縣人士優先錄取是湖口縣的一項福利,沒想到有人竟敢鉆了空子。
面對著本縣人與外縣人的敵對,李云天迅速做出了反應,不僅取消了本縣人優先的規定,而且下令巡檢司捉拿那些買賣用工名額的大膽之徒,統統打了板子,以儆效尤。
至于那個恃強凌辱了外縣幫工妻子的那個地痞,李云天雖然饒了他一命,但是打了他一百板子,判了他十年的徒刑,要去湖廣漢陽府服刑,希望他十年里好好在役所里悔過。
為了管理那些幫工,避免再讀發生類似的情況,李云天隨即成立了一個專門管理幫工的商社,所有來白水鎮找活兒干的幫工必須在商社里登記,驗明身份后發放允許打工的號牌。
號牌上有名字、年齡、籍貫和身高,以及一組編號,這個編號是唯一的,也是幫工在商社留下的檔案號碼。
白水鎮的商家不得使用沒有號牌的幫工,否則將受到嚴懲,這使得整個白水鎮的幫工都在了有效的管理中。
經過這兩件事情后,白水鎮的各項事務的制度都在不斷地進行完善,李云天知道單憑他一個人是很難把那些事情都給管下來的,只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制度才能幫他分憂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