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垂拱殿中,吵鬧異常,皇帝自然是端坐于御椅之上,但說到對朝事的決斷,立于大殿的大臣們似乎更有決定權(quán)。
滿朝朱紫,只要一牽扯到戰(zhàn)事,朝堂上必定是爭執(zhí)不斷,眾口紛紜。
王松宣撫兩河,接連收復(fù)河?xùn)|大部與太原,又解了大名府之圍,朝廷戰(zhàn)事順利,朝堂上似乎更應(yīng)該喜氣洋洋,一團和氣,但看諸位大臣的表情,似乎朝廷是打了敗仗,馬上就要亡國滅種。
王松上奏,要率兵北上,恢復(fù)忻、代、憲、嵐四州,以及岢嵐軍、保德軍,與河外三州練成一片,把女真人趕出雁門關(guān)外。
換句話說,王松要率軍北上,和女真西路大軍一決雌雄,一勞永逸。
要知道,完顏宗瀚的西路軍,包含了女真一半以上的精銳,其中最精悍的婁室軍,就在其麾下。王松想要摧毀西路軍,其心之大,皇帝趙桓也是捏了一把冷汗。
朝臣眾見不一,有人罵王松膽大妄為,拿國運當(dāng)兒戲。也有人說王松兵強馬壯,部下多精銳,可以一試。
“自靖康元年以來,王松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可謂是勞苦功高。如今他志在恢復(fù)失地,忠心可嘉!
趙桓微微皺眉道:“如今太原已經(jīng)恢復(fù),金人糜爛陜西,讓王松揮兵北上,似乎也是無可厚非。”
“陛下,王相公率軍北上,乃是良策。完顏銀術(shù)可已是驚弓之鳥,恢復(fù)忻、代、憲、嵐四州,以及岢嵐軍、保德軍,易如反掌。臣附議。”
開封府尹李綱首先站了出來。
看到李綱出來,而且是支持王松,秦檜馬上上前一步。
“陛下,女真西路大軍兵強馬壯,精銳十余萬,勢不可當(dāng)。王松要調(diào)河?xùn)|忠義軍四萬之眾北上,戰(zhàn)敗了朝廷危矣,若是戰(zhàn)勝了,王松眼里會不會還有朝廷,尚未可知。”
殿中眾臣都是一驚。秦檜所言,看似言過其實,其實不無道理。大宋一百七十余載,靠的不就是以文制武的祖宗之法嗎。
萬俟卨,這位歷史上曾和秦檜一同構(gòu)建岳飛的罪魁禍首,上前奏道:“陛下,王松宣撫兩河,創(chuàng)立新軍。百姓只知有忠義軍而不知有官軍,只知有王松,而不知有君王。朝廷宜收其兵權(quán),而以肱骨干臣代之,才為上策。”
萬俟卨的話,讓殿中的大臣紛紛議論起來。先不說萬俟卨的話是真是假,王松在兩河,只怕百姓愛戴他,勝過君王。
“陛下,臨陣換將,乃是用兵大忌,臣以為萬萬不可!”
宇文虛中大吃一驚。這萬俟卨一張口就是撤換一軍主帥,若是如此,群龍無首的河?xùn)|忠義軍,如何面對完顏宗瀚、完顏婁室這樣的十余萬虎狼之師。
他正色道:“王相公統(tǒng)兵之能,獨步天下。女真西路大軍,俱是兇悍暴虐之輩,部卒精銳,甲于天下,非王松親率忠義軍不能抗衡。陛下難道忘了當(dāng)日女真人圍困東京城的苦楚嗎?”
趙桓心中一驚。當(dāng)日要死要活,痛不欲生,其中煎熬,豈可言齒!
宇文虛中說的是,即便要節(jié)制王松,也要等他收復(fù)了失地再說。
李綱抱拳道:“陛下,王松有陳東、馬擴這樣的忠義之臣,皇太子張相公就要宣撫太原 ,撤換大臣,實是毫無必要!
“只怕等收復(fù)完了失地,王松已做了天下之主!
秦檜奮然道:“攘外必先安內(nèi),豈不知武夫弄權(quán),甚于藩鎮(zhèn)。陛下,還是要早做打算,未雨綢繆啊。”
趙桓微微皺眉,看來朝中兩派,都是要節(jié)制王松,只不過節(jié)制之法,偏差甚大而已。
“耿相,王松所奏,該如何處置才是?”
看皇帝的眼神轉(zhuǎn)過來,耿南仲心里盤算,節(jié)制王松,既然朝廷眾臣已經(jīng)開口,他只要推波助瀾即可。
“陛下,既然王松獨掌大軍,何不派皇太子攜大員北上,以補監(jiān)軍之職。到時是否發(fā)兵,有皇太子和諸位大臣贊畫,協(xié)調(diào)軍中事宜,王相公也能集中精力,與金人周旋。”
看似為國為民的忠言善語,聽在朝堂上的一般武將耳中,人人都是心驚肉跳,臉色巨變。
朝中這些朱紫大臣,無一不是文臣,無人不想看王松的好看。這些人到了軍中,王松縱有千變?nèi)f化,恐怕也施展不開。
若是有心之人再推波助瀾,來個攜私報復(fù),王松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個難題……
尤其是女真西路大軍,兵精將廣,一旦疆場對壘,這些大頭巾們公心私用……
趙桓微微思慮片刻,點頭道:
“皇太子如今在神武軍中歷練,等他略知軍中之事,便會和眾大臣北上,坐鎮(zhèn)太原!
殿中大臣都是點頭,輕聲議論起來。
耿南仲心中失望至極。趙桓顯然是不想給王松壓力,一直拖著不讓大臣們北上。
王松如此簡在帝心,讓他妒心更甚。
“耿相公可知,那武夫又一次名震天下!”
“秦中丞指的可是大名府戰(zhàn)事,王松立下大功,也算是沒有辜負皇恩。秦中丞,你是庸人自擾了!
耿南仲書房中,耿南仲、秦檜、唐恪、張叔夜,還有新晉的太原知府李若水,幾人聚在一起,坐茶論道,針砭時弊。幾人之中,以耿南仲位高權(quán)重,而又年齡最長,也是歷次議政的主持。
“耿相,想你我道德文章,滿腹經(jīng)綸,在這朝堂之上,還不如一介武夫,當(dāng)真是道德淪喪,世風(fēng)日下,讓人可悲可嘆。”
唐恪的話,立刻引起了旁邊秦檜的一聲嘆息。
“王松手握數(shù)萬大軍,勢若藩鎮(zhèn),若不盡早分權(quán)收權(quán),恐怕到時朝廷有覆國之危。李侍郎,不,李知府,今日邀你前來,也正是為了王松之事!
場中諸人,耿南仲和王松一貫不和,勢成水火,已是公然撕破了臉皮,沒有調(diào)和的可能。以耿南仲睚眥必報,嫉賢妒能的一貫作風(fēng),不報復(fù)回去,不符合他的個性。
御史中丞秦檜和王松私怨更甚,也代表了朝中士大夫們的立場。朝廷以文制武,嚴杜武夫當(dāng)政,王松不僅位極人臣,更是手握重兵數(shù)萬,秦檜、唐恪之流,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屬于士大夫們的奶酪,怎能由武夫分走!
被邀前來的新任太原知府李若水,和王松沒有什么個人恩怨。他本人乃是清流,對王松自然不會感冒。
李若水有自己的顧慮,風(fēng)雨飄搖的大宋朝廷,好不容易喜事連連,還需要王松這樣的武夫攻城略地,恢復(fù)舊地。
張叔夜是大宋官家的寵臣,樞密院簽事,雖然低于王松,卻是有大學(xué)士的頭銜,乃是堂堂正正的文臣。
“王松手握重兵,的確應(yīng)該收其兵權(quán)。以王松之能,統(tǒng)四萬精兵,恐怕是天下無敵,江山盡入其手!
李若水思索道:“下官去太原府上任,到時定和王松好好談?wù)劊?jié)制兵權(quán),付于朝廷,相信王松自會斟酌。”
看到耿南仲的眼光看過來,張叔夜也是朗聲道:“諸位相公無須擔(dān)心,我張叔夜自然是為朝廷安危著想。王松的兵權(quán),必要歸于朝廷。各位可以安心!
他身為天子近臣,煌煌士大夫,自然要為君王設(shè)身置處。王松獨掌兵權(quán),不但是秦檜和耿南仲等人,他心里也是憂心忡忡。
朝廷一半以上的精銳,掌握在王松一人手中,對朝廷和君王,絕不是一件好事。
房中眾人都是放下心來,紛紛點頭稱贊。秦檜笑道:“張學(xué)士這樣一說,在下可就放心了!
耿南仲也是點了點頭。河北有宗澤,河?xùn)|有張叔夜,李若水,糧草輜重有朝廷掣肘,還怕他王松翻上天。
“不過……”
張叔夜繼續(xù)說道:“王松之軍權(quán),還須徐徐圖之,千萬不可引起軍中騷動,以免被金人利用。”
“張相公所言甚是,下官擔(dān)心的也是此事。”
李若水點頭道:“忠義軍除了王松及其心腹,軍中將領(lǐng)不宜株連過甚。若是變化過大,難免軍心浮動。各位相公要慎之!
李若水、張叔夜告辭離去,房間里只剩下了耿南仲、唐恪和秦檜幾人。
“耿相,你意下如何?”
唐恪看著老僧坐定般的耿南仲,小心翼翼地問道。
“官家對王松雖有戒意,但依然是寵愛有加,拖延皇太子上任便是明證。老夫勸過官家?guī)状,反而被屢次呵斥,忠言逆耳,若如此下去,我大宋危矣。?br>
耿南仲娓娓道來,面色平靜,忠君愛國之切,讓秦檜都不由得一愣。
“老相公高風(fēng)亮節(jié),下官佩服之至!”
秦檜故作詫異道:“耿相與官家始于微難,情深義重。官家又對耿相執(zhí)弟子之禮,何以有今日之憂,莫非另有隱情?”
金人圍城時,耿南仲離君獨逃,和趙構(gòu)在相州勾勾搭搭,手握重兵數(shù)十萬逡巡不進,致使東京城有覆滅之憂。 而同樣艱險之下,王松卻帶兵入京,血戰(zhàn)數(shù)場,解救東京城于將傾。
一是大難臨頭獨自飛,另一個是雪中送炭,不離不棄。趙桓沒有貶斥耿南仲,已經(jīng)是仁至義盡了。
“耿相太過孤直,在官家心中,王松之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我等這些老朽之臣,不及王松遠矣!
“唐相公,不可妄自菲薄。王松手握重兵,這些話傳到了他口耳中,萬一引起軍中嘩變,豈不誤了朝廷大事!”
二人一唱一和,倒是相得益彰,旁邊的侍女都覺得肉麻,輕輕轉(zhuǎn)過頭去。
秦檜眼神一轉(zhuǎn),低聲道:“二位相公不必憂心。王松左右的悍將,都是江湖上的盜匪、強人,還有番人、契丹人,先拿他們下手,王松必定獨木難支,其部自然會土崩瓦解。二位相公無憂矣!
耿南仲眼睛睜開,沉思片刻,輕聲道:“就舉薦張俊為河?xùn)|忠義軍監(jiān)軍,讓他和秦相公你一起,好好的幫幫王松。”
居京不易,尤其是張俊這樣一個低等武官。他投于秦檜,結(jié)識耿南仲和唐恪,自然是唯耿南仲和秦檜馬首是瞻了。
秦檜肅拜道:“耿相放心就是!下官到了河?xùn)|,一定盡心盡責(zé),為國為民,不讓朝廷和官家失望!”
三人對視一眼,都是哈哈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