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他只是一個有點技藝的匠人,依往日的情景人家說不定才是更有身份的人呢,只是不稀得花費在穿戴上。
而今日看這兩娃子的打扮就知道對方肯定不可能是村戶人家。縣城里頭一般的人家也沒這么舍得給娃子花錢淘換那么些小物件的。
姿態?他是正經給客人做木器,東西做得不好就給換一個,這有什么可恥的呢?
是,他該去追,然后讓啞娘子將有問題的拿回來重新栽一回毛,或者重新做一個。要是她想退錢,他也同意,下回自己將各物件的用途再問清楚些就是了。
“呀,林師傅,那小娘子走了啊。她說上回做的那漏底的木筐子是干啥的了不?是不是洗菜的?我說她那法子是真不錯,洗完一拆板子直接下鍋就是,筲箕太淺了,有時不好裝東西。這回又定了啥?”
可巧,方慶從后院打了個轉出來,一見得他就上前湊趣。
“沒定。”林近瞧了瞧看不到人的外頭搖搖頭,一副不想再多說的樣子。
這下追都晚了。
“啊?怎會呢?”方慶有些意外,他都習慣了三五天就要見到那奇怪的女子一回。
“呵。林師傅啊,頭回給人做的那東西都掉毛了,人怎么還能找他定呢?以后指不定連我們這鋪子都不會來了哦~”有聽到現場的其他師傅開口道。
“嘖,你們幾個小子,做活得仔細著些,懂了沒?買物件的哪個都不是傻子,由得你糊弄,啞巴都不是。別以為自己懂點皮毛就能稱師傅了,可還遠著哩。像那些個沒真本事、隨意應付的,人家就不會找你第二回。”有人更是意有所指道。
“倒是可惜了這么個大方的,師父要是知道了怕也……”有人怪腔怪調地感概。
方慶這么一聽,心道不好,轉頭去看林近的臉色,卻見對方全似什么都沒聽到的樣子,慢條斯理地整整衣袖就照舊安靜地往后頭去了。
唉,可不是可惜么,多難得的一位既出的起錢又想法活泛的客人吶。只林師傅也沒大伙說得那般難堪吧?要是手藝真不行,大師傅能收了他進來?
而那位啞女子平日里顯然對林師傅的手藝也是滿意的,這回的事只能說是運道不好了。
馮時夏則在考慮怎么哄小女孩才行。
在現代是鮮花、美食、禮物、逛街和看電影一般都能讓女孩子愉悅。
花他們自個兒就有,在攤上擺了一天,顯然在此時沒多大用處。
美食的話,雖然沒帶小女孩下館子,可這確實是目前能力有限,但她自覺自己賣的這些小零食還將就吧。
就她之前買的別的鋪子里的糕點帶給人的愉悅感,她覺得和自己賣的差不太多,差的那點大多只是個人偏好吧,畢竟他們主打的不是一個類型。
而小女孩平時看起來還挺喜歡她做的東西,所以現在應該也不是美食能解決的,或者不是她能提供的美食能解決的。
禮物倒是個主意,只她暫時沒看到什么合適買的。之前的日雜街倒有不少梳子、簪子、頭花什么的,可如今走過了現在再折回去就太浪費時間了。她還得去取畫,大概正好繞縣城兩條大街走一圈就到點坐車了。
只能等會再邊走邊看有沒有合適的小東西,貴重的她也沒那條件給買。
逛街效果已經被證實,哄不了孩子。
最后一項看電影,這里肯定是沒有,只有唱大戲的,可惜今天應該沒有演出,不然去陪孩子去看個戲也成。
這里的娛樂場所太少了,沒有運動場地,沒有游戲場地,KTV什么的就更不用想了。
確實很無聊啊……
難怪小女孩不快樂……要是她沒這么多忙碌的事情要做,讓她沒空想七想八的,可能同樣會覺得日子難過的吧。
走到大街上讓小家伙喊住一個提著大酒壺竄來竄去的小伙計,買了4碗去燥降火的“飲料”。小女孩還沒喝過呢,正好讓她心靜些。
倆娃子非要灌到葫蘆里,還特地先把葫蘆里頭剩的水一股腦兒都喝光了,好在滿一葫蘆攏共也就一小瓶礦泉水的量,不算太多。
小伙計本都倒出一碗了,見狀機靈地沒說非要他們要那碗,都不用漏斗,直接用細壺嘴憑他的倒水技術給灌進去了,也沒說多少,都給灌了滿滿一葫蘆。
馮時夏讓小伙計又給自己的竹筒裝了一份,先遞給了小女孩,然后才端起小伙計最初倒的那碗兩三口喝光了。
再逛著走著的時候,一個貨郎正好從前方迎面走來。上邊東西還挺多,像是剛補完貨一樣的,她余光瞥到一樣熟悉的東西,忙把人攔了下來。
之前春游那天,她就見小女孩對小家伙他們的葫蘆很感興趣,剛剛買“飲料”的時候也目光灼灼的,好像挺想要的。
既然如此,一個葫蘆她還是買得起的,就十幾個銅幣,能哄小女孩開心就挺好的。
而且這東西能用到實處,小女孩翻地時熟練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平日里沒少做,她不能管到別人家里去,可出門干活能上帶點水總是好的。
“夏夏,你也要個小的啊?大的是不是背不起?下次我給你背。”看出馮時夏打算的小豆子格外“熱心”。
馮時夏給了孩子一個笑,戳了戳小家伙。
“葫蘆幾個錢一個啊?”
她也是習慣性讓小孩問一句,因為很可能會差一兩個銅幣,自己給多了給少了都不太好。
“您都買過,肯定知道,我絕對沒喊你價,就8個錢,便宜得很嘞。”中年貨郎如是說。
“夏夏,8個錢嘞。”于元連著手勢重復了一遍。
馮時夏自己都聽出來了,可還是看了一遍小家伙的手勢,滿臉不可置信。她聽到了什么?8個銅幣?
天啦,她前幾天買的葫蘆,小家伙們那種的可是花了15個銅幣,這幾乎貴了一倍啊。
難道做工不同?
看起來外觀是差不多的,她取了下來仔細比較了下壺嘴和做工細致度,不得不說,就是一樣檔次的東西。
真的要氣死了,要是貴兩三個銅幣就算了,貴了一倍,這難道不是被坑了嗎?虧得她還在那里買了3個。
她都沒希望了,可還是讓小家伙問了那種大號的,果然真的就是貴了一倍,她足足花了65銅幣的冤枉錢,這,這……